4月22日晚,由清华大学出版社主办的《做自己的医生:自我疗愈与健康管理》新书分享会在“清华学术书香直播间”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特别邀请本书作者、整合医学专家张文莉博士(Dr. A.Z)作为主讲嘉宾,通过直播形式与数千位读者共话未来健康的趋势与自我疗愈的实践路径。这不仅是一场关于健康的分享,更是一场对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深刻反思。在分享会现场,主讲人以“为什么生活越来越好,健康却越来越差?”为主题展开讨论,这引发了无数观众的共鸣与深思。
生活便利背后,是健康的代价?
分享会揭示了当下人们面临的五大健康困局:
- 慢性病年轻化:糖尿病、高血压等“老年病”正快速向30岁以下人群渗透。
- 环境毒素泛滥:从食品添加剂到日化用品,现代生活几乎无处不在的化学物质正在破坏人体免疫与代谢系统。
- 过度依赖医疗体系:不少人将健康寄托于体检和药物,却忽视了日常生活方式的决定性影响。
- 信息时代的压力失衡:高强度的工作节奏、被社交媒体裹挟的焦虑,正成为“健康的隐形杀手”。
- 失联的身体感知:科技越发发达,我们却离自己的身体越来越远。很多人不再懂得如何聆听来自身体的信号,也不知如何照顾自己的基本节律。
自我疗愈,是未来健康的方向
本次分享会的另一大亮点,是对书中所提出的“自我疗愈系统”的解析。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医学干预,书中所倡导的“DESTRESS”模块化系统,是一种以生活为核心、以个体觉察为起点的身心疗愈法。作者张文莉博士说,这套系统的核心理念是“回到人本、回到自然、回到生活节律”,其目标不是替代医疗,而是重新唤醒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自愈力。
“我们不缺药,不缺医院,但我们缺的是生活方式的反思。”主讲人在直播中说,“未来的健康问题一定不是把所有问题都交给医生,而是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负责人。”
观众热议:我们终于找到了问题的根源
直播期间很多观众表示:“我们第一次意识到,健康不是等生病了才关注,而是每天生活的积累。” 也有观众留言说:“一直找不到自己‘各种不舒服’的原因,原来问题不在指标,而在生活方式。”
《做自己的医生》自4月正式出版以来已进入多家书店与各大平台推荐书单,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出版社希望这本书能够触达到更多的读者,让更多被健康问题困扰的人受益。
写在最后:我们都需要重新学习“活着”
本场直播的深意不在于一时的热度,而在于它唤醒了人们对健康本质的关注。正如书中所写:“你不必成为专家,但你有权知道:什么对健康有益,什么正在慢慢伤害你。” 作者最后寄语:“愿每一个人都能透过本书,找回自己身体与心灵的平衡力量,真正活出健康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