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清华医学期刊创新发展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年4月26日下午,“智融学术 驱动未来——第二届清华医学期刊创新发展大会”在北京举办。

清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宏伟,中国期刊协会常务副会长李军、清华大学出版社社长赵鑫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致辞,清华大学副教务长、医学院院长黄天荫为大会作总结发言。清华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张宗久主持开幕式。出席本次会议的有中宣部出版局期刊处一级调研员杨震林,清华大学科研院科技成果与奖励办公室主任孟宪飞等,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党委书记周月红,清华大学玉泉医院党委书记李伟,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李海涛,首都医科大学北京胸科医院院长李晓北,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副院长阎雪,清华大学出版社副总编孙宇、石磊主持会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科学计量与评价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继平和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刘筱敏研究馆员作大会特邀报告;中国残联执行理事会理事、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吴世彩,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郑林雄,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院长孙鲁英,解放军第八医学中心副院长刘聚伟,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副院长瞿文瑞,北京儿童医院党委专职副书记张海鸥,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殷小平,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副院长张常华,石家庄市中医院副院长郑倩,Journal of Neurorestoratology期刊主编黄红云教授、iLABMED期刊执行主编刘杰教授等围绕大会主题参与讨论,医学院、医院管理研究院教职工及生命科学与医学刊群的编委、编辑共计100余人参加会议。

本次大会由清华大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医学院、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联合主办,清华大学出版社生命科学与医学刊群各期刊编辑部联合协办。

清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宏伟致开幕辞

王宏伟在致辞中表示,清华大学在推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通过集群化、数字化、国际化三大战略,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期刊集群。清华大学将继续以期刊为纽带,构建开放共享的学术生态,助力我国在医学科技领域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通过《清华大学2030全球战略》,进一步提升学校在国际医学领域的影响力,推动全球医学研究的协同发展。

中国期刊协会常务副会长李军致开幕辞

李军在致辞中指出科技期刊是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更是推动科研创新的关键力量。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知识传播的速度和广度发生了深刻变化,开放获取和人工智能带来的冲击和颠覆,让医学期刊既面临挑战,更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本次大会聚焦AI技术与医学的深度融合、多学科协同创新等关键议题,恰逢其时,意义深远。

清华大学出版社社长赵鑫致开幕辞

赵鑫在致辞中表示,出版社成立45年来始终致力于以高水平、国际化的学术出版与知识服务传承清华精神,弘扬大学价值,支撑学术创新。面向新时代新形势,出版社将着力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聚焦医学前沿领域,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学术出版新高地;二是把握智能化趋势,构建基于人工智能的知识服务新生态;三是深化开放合作,打造医学研究的国际交流合作新空间,为我国医学期刊在新时代实现高质量跨越发展而努力奋斗,为健康中国战略的全面落地实施贡献智慧与力量。

清华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张宗久主持开幕式

张宗久表示,医学科技创新是国家战略的核心引擎,是守护人民健康、推动医疗变革的基石。而医学期刊作为科研成果的灯塔与学术交流的桥梁,正以数据驱动、智慧赋能的崭新姿态,引领学科发展、服务健康中国。期盼未来能以智慧医疗为引擎,以数据驱动为内核,携手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学术传播平台,共绘医学出版高质量发展的新蓝图,为健康中国战略贡献清华力量。

清华大学副教务长、医学院院长黄天荫总结发言

黄天荫为大会作总结发言,他提出中国学术期刊应把握三大发展机遇:一是要发挥”医教研”融合特色,比如建立罕见病报告机制;二是鼓励原创研究,推动AI与科研融合;三是突破传统限制,促进交叉团队合作。要立足临床优势,建设国际化平台,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医学科研的发展是全球的目标,希望我们中国的期刊有更多的国际化。

清华大学出版社党委委员、副总编孙宇主持仪式环节

会议同时举行了“学术传播先锋队”党建联盟授牌仪式、清华大学出版社生命科学与医学期刊工作站授牌仪式和清华大学出版社生命科学与医学期刊理事单位授牌仪式。

清华大学出版社社长赵鑫为“学术传播先锋队”党建联盟单位授牌

在2024年的首届会议上,清华大学出版社创造性地构建起“学术传播先锋队”党建联盟和期刊工作站,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发展深度融合,开创“党建+学术”的新范式。这种创新实践,有力推动了学术传播的高效开展,本次会议来自大学、医院、学协会等19个党委、党支部参加了“学术传播先锋队”党建联盟授牌仪式。

清华大学出版社副总编孙宇、石磊为清华大学出版社生命科学与医学期刊工作站代表、理事单位代表授牌

iLIVER期刊工作站代表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殷小平, Health Care Science期刊工作站代表北京朝阳数字医疗概念验证中心刘桂玲,Brain Science Advances期刊工作站代表聊城市人民医院范焱参加授牌仪式。iLABMED期刊常务理事单位柏定生物工程(北京)有限公司,理事单位北京三元基因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和理事单位丹娜(天津)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代表参加授牌仪式。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院长李晓北、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党委书记周月红主持报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研究馆员刘筱敏、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科学计量与评价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继平作报告

会议特邀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研究馆员刘筱敏作题为“医院科研的机遇窗口:科技期刊政策、技术、数据”的报告和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科学计量与评价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继平作题为“通用人工智能技术护航学术出版”的报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院长李晓北、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党委书记周月红主持报告环节。

清华大学玉泉医院党委书记李伟,清华大学出版社副总编石磊,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副院长阎雪和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李海涛主持主题讨论

会议设置四组主题讨论,主题分别是“医院科研发展规划;AI技术应用赋能科技创新”“医院优势学科群建设思考;借助期刊建设赋能科研创新”“医院创新转化的需求和痛点;多方跨界协同加速医院科研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AI赋能科技期刊发展”。由清华大学玉泉医院党委书记李伟,石磊副总编,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副院长阎雪和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李海涛主持。

主题讨论

参加主题一讨论的专家分别是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副院长瞿文瑞,解放军第八医学中心副院长刘聚伟,北京儿童医院党委专职副书记张海鸥,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殷小平,国际科学、技术与医学出版商协会(STM)中国顾问颜帅,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医师陈国栋。参加主题二讨论的专家分别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副院长张常华,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院长孙鲁英,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医务部部长林思勇,Elsevier全球科研数据平台部内容与政策首席产品经理陈秋霞,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唐浏英。参加主题三讨论的专家有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郑林雄,中国残联执行理事会理事、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吴世彩,石家庄市中医院副院长郑倩,中日友好医院医务处副处长刘文婷,科睿唯安业务总监宁笔,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研究员钱海利。参加主题讨论四的专家有黄红云教授,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研究员胡勇,山东省传染性呼吸疾病诊疗重点实验室主任马德东,刘杰教授,国家电网北京电力医院主任医师陈琳,重庆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研究员蔡磊。

与会专家学者们的精彩报告和分享为清华医学期刊发展提供新的思路、注入新的活力。清华医学期刊将继续以“创新、智能、国际、整合”为宗旨,进一步推动高水平期刊的创办,为实现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服务科技强国而努力奋斗。

Read Previous

人工智能教育的“中国方案”——“清华大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系列”读本发布

Read Next

《水木烙印》(修订版)新书发布会暨清华文化传播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举行

Leave a Reply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