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为卷,字句作舟:解码“中南好书”背后的匠心与锐气

四月春风裹挟着湘江的湿润,拂过五一广场如织的人潮,仿佛这就是长沙最普通不过的一个夜晚。而随着一幅幅巨幕LED屏次第点亮,从袁家岭到黄兴广场,从高速路口的大屏到千家万户的电梯间,“中南好书之夜”的动态海报以书页和星光勾勒出“阅见字里山河”的磅礴意象,向每一个读者发出了一场“走进书的世界”的邀约。

4月15日晚,“中南好书之夜”暨第二届中南好书颁奖典礼在长沙举行。此次活动由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指导,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中南出版传媒集团主办。大会以“致敬中南好书”为主题,以“阅见字里山河”为旋律,不仅是出版界的年度盛会,更是一场全民阅读的精神盛筵。来自全国的写书人、做书人、评书人与读书人齐聚星城,见证了入选2024年度中南好书榜单的22种年度好书、3种年度最美的书的集体亮相,也领略了一部部力作背后或艰辛或温情的动人故事。

在这场盛会之中,我们找到了湖南出版人的答案。

何为好书?以精品丈量文明刻度

“能吃辣椒会出书”的湖南出版人有光辉的历史,也有深厚的积淀,名编辈出、大书云集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如何将这些历史积淀转化为新时期高质量发展的动能,转化为源源不断的内容活水?这个问题恐怕要从“何为好书”谈起。
在数字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中南好书”如同一座灯塔,以纸墨的温度对抗信息的喧嚣。这份榜单不仅是湖南出版界年度成果的凝练,更是对时代精神的精准捕捉。从厚重历史到童真诗心,从宏大叙事到生命微光,每一部作品都是对“何为好书”的深度诠释。
“读者将珍贵的时间托付于我们,我们理应报之以精良的内容。”湖南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南传媒集团董事长贺砾辉对好书的理解纯粹且真挚。如她所言,中国每年出版新书超过30万种,但真正能在读者心中种下星辰大海的作品凤毛麟角,“读者投注于书页间的目光越炽热,出版人的责任就越沉重。我们要做慧眼识珠的‘选书人’,更要做精益求精的‘手艺人’,坚持用精品留住受众,凭好书打动读者”。
湖南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南传媒集团董事长贺砾辉在“中南好书之夜”上致辞
启动自2023年的“中南好书”,首先就承担着这个“选书人”的角色。“中南好书”旨在邀请全国专家学者,围绕导向、原创、质量和精品四大关键词,在中南传媒每年出版的数千种图书中,遴选出兼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精品好书,促进出版内容的创新产出与市场营销平台的深度交融。迄今为止,“中南好书”已评选出各类榜单作品200余本,而代表“中南好书”最高评选标准的年度好书、年度最美的书,已然成为中南传媒精品力作的代名词。
此次获评的2024年度中南好书分为主题出版(4种)、人文社科(4种)、文学艺术(5种)、科普生活(3种)、少儿(3种)等5个类别,涵盖了2024年中南传媒出版板块的代表性成果。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度中南好书还首次设立特别奖(3种),对湖南出版具有代表性的重大文化工程进行表彰。
中南传媒是最早在北京举行年度好书评议的地方出版集团之一。每年年底,来自全国的20余位专家都会齐聚北京,在60余种参选图书中评选出年度好书。经过层层筛选,最终选出的获奖图书无不标刻出过去一年湖南出版的水准与高度,构建起立体的文化坐标。
对于好书的标准,与会的专家也有话说。
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对湖南出版之所以能“异军突起”,给出了两条精辟的总结:一是将湖湘文化根底做深做透的韧劲,二是开眼看世界、拥抱国际潮流的视野。“二者相辅相成,才有了出版湘军这块金字招牌,才有了《走向世界丛书》这样影响深远的出版高峰。”
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
由湖湘而中华,由中华而世界,不仅是出版湘军崛起的秘诀,也是“中南好书”的深层逻辑。在这条脉络中,“中南好书”格外注重将个人的命运升华为时代史诗,凝固为文明刻度。获得特别奖的《王闿运全集》《林散之全集》《袁隆平全集》三峰对峙,既是对湖湘文脉的致敬,也是对历史、人文与科学交融的隐喻。《游学·1917》跨越900里,在伟人的负笈远行里,包裹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星火燎原的微芒;《亲爱的人们》煌煌80万言,拼出西海固女儿的骨肉记忆,为乡村振兴提供文学样本……
真正的经典既要有叩击时代的强音,也要有抚慰人心的私语;既有学者案头的学术典藏,也有孩童枕边的童话星空。“中南好书”的分类不是简单的题材切割,而是对不同阅读需求的精准回应。
科普类《生而为野》用摄影镜头捕捉荒野生灵的野性呼唤;少儿类《绣虎少年》以侠与艺的精神编织传统文化的筋骨;文学艺术类《重生之旅》书写了当青春与死亡狭路相逢时生命所能展现的坚韧;人文社科类《湖南出版五先生》记叙了几代编辑巨匠的坚守与执着。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当下,《田野诗班》中大山里的孩子眼中的星汉灿烂令人动容;面对科技创新的时代命题,《“海牛”号》将深海勘探的硬核科技转化为国民自信的符号……榜单中的每一本书,都如同一面棱镜,折射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多维光谱,在“国之大者”与人间烟火间书写时代篇章。
而在这些鲜活的作品背后,一位位作者与编辑,也在“中南好书之夜”现场走上舞台中央,为我们讲述了好书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好书背后的人:以匠心浇筑字句山河

每一部传世之作的背后,都站着无数躬身耕耘的身影。他们或伏案十年雕琢一字,或跋涉千里追寻一页,用生命的重量托举起文明的厚度。
“书写不只是记录,更是将血肉记忆熔铸成化石。”《亲爱的人们》作者马金莲就是此语最好的写照。从酝酿到完成,这部80万字的长篇小说耗去了作家十年光阴。为了记录家乡山村山乡巨变的全貌,十年里作家一有空就往老家跑,在西海固的原野上进行了抢救性跟踪采访和拍摄,她饱含深情地注视着西海固的贫穷落后正在成为过去,崭新的画卷正在这片并不肥沃却充满质朴与良善的土地上徐徐展开。
《亲爱的人们》作者马金莲(中)与责任编辑杨晓澜(右)
“我把最真挚的情感、人类普遍的爱和善良,把人们对生活的坚守和对理想的追求,都放进了这部作品。”马金莲说。这般燃烧灵魂的写作注定不是一蹴而就的。稿件反反复复,打磨了十几遍,就在最后的几轮修改中,作家罹患肺炎,发着高烧,还在坚持笔耕,“不能留下一点硬伤”。
支撑着马金莲完成这部作品的,除了对故土的热爱,还有来自编辑的支持。《亲爱的人们》责任编辑杨晓澜与马金莲相识已有13个年头,用马金莲的话说,“比种一茬胡杨还长”。正是杨晓澜的鼓励,让她有了继续写下去的信心与勇气,来自编辑专业的建议,则让小说最后呈现出不一样的质感。为此马金莲不辞跨越山河,从黄土高原一路辗转,用了两天时间来到长沙,只为赴与编辑的约定,一同见证他们心血的光荣时刻。
“再高的山,也能用脚一步步丈量。”岳麓书社编辑李业鹏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有关攀登的故事。
38册,1240万字,五位编辑,八年时间,《王闿运全集》就像是一座大山,让人不免产生高山仰止的眩晕感。
但偏偏在岳麓山下,就有这么一群不畏惧任何挑战的编书人。在四十多年前,岳麓书社从创社之初即确立王夫之、魏源、曾国藩、左宗棠、王闿运、王先谦“六大全集”出版计划,历经杨坚先生、锺叔河先生、唐浩明先生等诸多出版前辈的耕耘与付出,《船山全书》《曾国藩全集》《左宗棠全集》《魏源全集》相继问世,延续了三百年湘学传承的文脉,撑起了湖湘文人的腰杆与脊梁。
如今接力棒交到了李业鹏和伙伴们手中。在他看来,一个千万字的大工程就如同一座难以攀爬的高山,让人望而却步;而编辑要做的,就是把高山变成一级级可以登顶的台阶。当《王闿运全集》正式开始编校,为理清头绪,他们做了一张表格:上下40行代表40种书,左右15列对应15道工序,600个格子铺满电脑屏幕。六种颜色像彩虹:蓝色是“正在编校”,黄色是“点校完成”,红色是“等待排版”,紫色是“仍在点校”,绿色是“还须修订”……

岳麓书社编辑李业鹏讲述《王闿运全集》背后的故事
八年时间里,为了更好地理解王闿运,编辑们日夜研读他的传记和日记,还探访王闿运的墓地,寻找先贤寓居的湘绮楼遗址。“虽然他的故居只剩下断壁残垣,可是他的书稿还在我们手里微微发烫——斯文在兹,志业在此。那一刻我们懂了,我们不是在整理故纸堆,而是在打捞文化的DNA。”李业鹏表示。
表格中的空格越来越少,已填的格子越来越多,最后一册书付印时,表格已精简为薄薄一张纸。“看着它,就像回看八年的光阴。”李业鹏说。一座湖湘名人全集的“登顶”,还不足以让他们有片刻闲暇。如今编辑部的电脑里又铺上了新的表格——《湖湘文库续编》和《王先谦全集》。坚守和热爱,还在继续。
在2024中南好书的背后,这样的幕后英雄还有很多:《何绍基日记》的编辑团队,将长期散落分藏在海内外的何绍基日记稿本、抄本汇合整理,在漶漫虫蛀中寻找历史巨变的脉络,《李约瑟镜头下的战时中国科学》则在李约瑟罕见的1400张底片中精挑细选,展现中国乡村的文化遗迹和科教星火……
正如贺砾辉所言:“从‘一个标点也不放过’的严谨,到‘板凳坐得十年冷’的执着,湖南出版的先辈们用生命诠释了何为‘文章千古事’,这种精神传承至今,化作我们书稿校样上密密麻麻的批注,化作编辑部深夜不灭的灯光,化作乱云飞渡时始终如一的定力。”
唯有如此,方能不负读者、不负作者、不负时代的期待。这是做书人的使命,也是做书人的幸福。

锐意前行的出版湘军:在传统与未来间搭建桥梁

在书卷气之外,“中南好书之夜”同样科技感十足,无论是中南传媒的数字IP形象“阅悦仔”,还是登台的AI机器人,都在提醒与会的创作者与出版人:传承千百年的编书手艺、锦绣文章,也在面对来自技术的挑战。当AI写作冲击内容生产,当短视频蚕食阅读时间,出版人要如何保持文化的独立性与创造性,又要如何让内容在新媒体时代获得更广泛的传播?
出版湘军从来不畏惧变革。正如当年率先喊出“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口号时一样,在时代的洪流面前,今天的出版湘军仍将以“敢为天下先”的锐气,在守正与创新间开辟出一条破局之路。
2024年,是中南传媒的收获之年,也是变革之年。这一年中南传媒在全国的综合图书零售市场中占有率达到5.37%,在全国出版集团中排名第二。同样是在这一年,中南传媒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启动了新一轮的改革。
文化工作者要如何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担负新的文化使命?国有文化企业要如何聚焦主责主业,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现代文化企业?面对未来的挑战,出版这一“老行当”要如何解放思想、完善机制,加强人才、科技、资源的创新融合,焕发出新的发展活力?出版湘军给出的答案是:用作品说话。
“在过去,一部部精品力作奠定了湖南出版的价值底座。面向未来,湖南出版集团也将以优秀作者为源头活水,以编辑人才为中枢环节,以大书好书作为战略标杆,深入推进出版变革,持续优化出版服务,不断探索精品出版的新机制新方法,让中南好书成为引领阅读的品牌工程,让湖南出版成为精品好书的潮涌之地。”在“中南好书之夜”现场,贺砾辉的发言让我们看到了中南传媒深耕内容的定力与决心。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更将成为湖南出版、中南传媒的蜕变之年。作为中南传媒的“开年秀”,“中南好书之夜”也向全行业展示了出版湘军的未来规划:《好书上新了!》揭开新一年度湘版好书的神秘面纱,100多部作品,既有“中国家庭教育通史”丛书、《百年中国电影文学史》这样的鸿篇巨制,也有《靠什么团结 凭什么胜利:中共七大启示录》的精深追问,从《我是北斗人》的史诗到《农业芯片·中国种子》的精微,从《风过五龙》的壮阔到《河山》的惊醒……名家云集,巨作不断,令人大呼过瘾;中南传媒优秀作者联盟启动仪式则巩固了中南传媒与作者的“强强联盟”,让“创作+出版”形成共生体系,从选题孵化到版权输出,为创作者提供全链条护航。
同样引起行业瞩目的,是在活动现场发出的“星创出版人”出版项目主理人招募令。中南传媒试图在内部全面激发创新动能,打破传统选题生成机制,再造产营销一体化的出版生产体系,通过项目主理人招募,在项目实战中选拔和培养兼具策划力、执行力、资源整合能力,并善于运用数智技术赋能文化创新的复合型编辑人才,推动责任编辑向“产品经理”“品牌主理”转型升级,在“大平台”上建立一批反应快速、机制灵活、精干高效的“小单元”。这标志着中南传媒对出版机制的探索正在进入新的阶段,也引起了出版同行的普遍关注。
薪火相传,书河长流,道尽了湖南出版的雄心与坚守。出版湘军以书为舟,在传统与未来的激流中破浪前行,也证明了一个永恒的真理:无论技术如何迭代,人们对精神灯塔的渴求永不消逝。“暂别喧嚣,走进书的世界”,这既是对个体的召唤,亦是对文明的承诺。

Read Previous

《泰晤士报》年度最佳图书亮相索恩——《苏莱曼大帝的崛起》现已上市!

Read Next

国内顶级插画艺术家卤猫 携全新图文作品集《当月亮在窗前升起》重磅来袭

Leave a Reply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