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9日,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传媒研究院主办,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陕西省院士工作站协办的“第二届文化丝路数字创意研讨会”在西安举行。这是陕西师大出版总社建社4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也是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出版总社举办的一场重要活动。
中国工程院院士吾守尔·斯拉木,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敖然,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惠西平,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数字出版研究所所长王飚,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出版处处长高峰,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董治宝,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周蔚华,同方知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总编辑肖宏,重庆大学出版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刘茂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王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社长丁毅,上海触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支星晨,陕西师大校长助理兼出版总社董事长袁一芳、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陈守湖、新闻与传播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王勇安、出版传媒研究院首席专家张炜等领导和专家出席活动。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领导及150余名编辑参加了活动。研讨会开幕式及上半场主题报告由总社党委书记李有谋主持。
董治宝讲话指出,陕西师范大学办学80余年来,始终坚守教师教育主责主业,铸就了“西部红烛两代师表”精神,为国家及西部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强调,数字技术推动文化出版进入新阶段,此次研讨会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出版融合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推动出版融合发展战略部署的行动体现,也是围绕新质生产力赋能出版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学习培训活动,更是出版人助力文化强国、教育强国建设的主动作为与责任担当。
袁一芳致辞对与会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推动出版高质量发展是强国建设新征程上必须回答好的时代课题,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创新科技赋能出版业,是机遇,亦是挑战。如何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趋势,探索出版融合发展新路径,是本届研讨会要深入探讨的课题。2025年是陕西师大出版总社建社40周年,也是总社“出版融合转型年”,希望研讨会的举办能助力总社融合转型取得新突破。
研讨报告环节,多位专家围绕会议主题做了精彩报告。敖然从宏观角度阐述数字文化产业对出版业的影响及未来走向,介绍多领域发展现状,强调出版应结合新技术满足需求。王飚深入剖析出版业数据资产重要性及管理策略,探讨概念、归集应用和评估入表等问题。周蔚华探讨了人工智能对阅读方式的改变及对出版业的影响,分析知识生产、阅读行为和效果变化等。
肖宏分析了数智时代出版业的机遇与挑战,介绍知网大模型等数智工具在出版全流程的应用及效果,阐述知网传播服务对出版业增效的作用。刘茂林介绍了融合出版与出版融合的概念及表现维度,提出发展路径和趋势思考。王健分析当下出版业困境,探讨科技公司涉足出版的原因,并提出发展建议。丁毅分析AIGC给出版业带来的机遇、问题和风险,探讨不同视角下的变革与应对策略。支星晨介绍AI智能体及在出版业的应用,以案例展示其作用,并提出理性转型策略。
这些报告紧扣数智时代背景,为出版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思路,强调了利用新技术提升出版效能、探索新商业模式、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等内容。报告人来自行业领导及高校、出版机构、技术公司的专家学者,极具代表性,反映了当下出版业在数智时代的新思考和前沿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