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树皮做喇叭、用红薯藤做耳环、用竹子做竹筒枪、用木材边角料做木轮车,滚铁环、打泥仗、跳房子、拍卡片……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山川田野里肆意成长的乡村孩童们,用双手将大自然演绎为一项项撒欢的游戏、制作成一件件神奇的玩具,在物质匮乏的岁月里创造着丰盈的快乐。
近日,广西人民出版社推出“中国乡存丛书”系列的第十部作品——《儿戏》,讲述了二十世纪南方山区一个小山寨里,孕育于山川、田野的各种各样的儿童游戏,这些游戏有的已经改头换面,依然活跃在孩童的生活中,有的只能在乡村才能玩耍,而有的已经彻底成为往事,只留存于上世纪有过乡村生活的人们的记忆里。《儿戏》作者侯珏回味家乡和童年,将这些游戏、玩具,以及那时的人和事以散文的形式一一记录下来,构成了一部南方儿童游戏百科全书,一幅山区民族村寨生活画卷。
全书共讲述了41项游戏,作者将这些游戏的来源、玩耍规则、玩具制作过程、与山区农业生产生活的关联等娓娓道来,让读者能够了解乡村儿童如何在劳动和生活的智慧中寻找游戏的快乐。比如曾经在乡野十分流行的儿童玩具——木轮车,作者在文中详细介绍了在他的家乡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文塅寨,木轮车是如何在乡民的手中经历三次改造,从运输工具独轮车进化为最拉风的玩具,帮助孩子们实现成为“赛车手”的梦想。
书中不只是单纯介绍游戏,还描写了村寨居民“看天吃饭,看地奔走”的生活,与山林、河流、田野、动物的和谐共融,成为作者笔下一幅山区村寨质朴却富有生气的生活画卷。孩童的游戏在村寨离不开大人们一年四季的劳作,比如帮大人忙完“双抢”,孩子们用一捆捆稻草堆草房子,扎成稻草人在河中冲浪玩耍,顺便洗去身上会使人发痒的稻芒;结束一天的劳作后,在等待晚饭的时刻与父亲围坐火塘,看父亲展示将火烤的葱管吹成一条“蛇”。又如在《竹节人》一文中,小舅的“十八般武艺”完美展示了山村居民灵巧的生活技能,而在作者捉萤火虫的回忆里,读者又能感受到他与祖母相依相伴的祖孙温情。
这些游戏和生活大多已成为时代记忆,只在人们怀旧时被兴高采烈地描述着。为了使它们更加生动,《儿戏》书中添加60余幅插图,不仅展示游戏的玩法、玩具的样貌,而且再现了书中描述的部分有趣的场景,比如被看园子的家狗吓得落荒而逃、用篮球玩跳房子等,绘画风格简约圆润,动态十足。
《儿戏》由作品多次获得“中国最美的书”的知名设计师操刀设计,全书在牛皮纸上用专蓝色印刷,保障阅读舒适度的同时,还原了童年时代圆珠笔的质感。图书采用裸脊精装的装订方式,轻巧柔软,可平摊阅读,横向小开本尺寸能够让读者找回儿时翻看“小人书”的记忆。
据悉,《儿戏》还即将推出限定礼盒版,礼盒版定制底座,除了《儿戏》图书本身之外,还附赠40张拍洋画卡片和两颗彩色玻璃珠。40张卡片对应书中40项儿戏,采用正背面不同色纸张,正面游戏插画红黄蓝绿四色填色,背面对应书中有趣文字,以怀旧风格还原童年经典拍洋画游戏。玻璃珠是从多种不同花色中随机选出两颗,打开礼盒版《儿戏》,能够收获拆盲盒般的体验。
游戏是一个时代的记忆,童年是所有人的共同语言,作者在书中说,如果在有生之年不去仔细回味、捕捉、描述这些以游戏的形式传递下来的共同语言,他将是那条隐秘之路上的失职之人。《儿戏》以书本为载体,为一代人履行着记住和传承的职责,保存那份珍贵的时代记忆。
(供稿/广西人民出版社 李雨阳)
书 名:《儿戏》
书 号:978-7-219-11814-6
作 者:侯珏
定 价:68元
出版时间:2025-4
字 数:220千字
图书类型:文学/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