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8日,西班牙著名高等学府IE大学迎来一位特别嘉宾——现代艺术大师巴勃罗·毕加索的孙子、艺术策展人伯纳德·鲁伊斯-毕加索(Bernard Ruiz-Picasso)。他为IE大学 “人文影响力项目” 的学生带来了一场深度大师课,围绕家族艺术遗产与当代文化传承展开分享与对话。
此次活动由IE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安娜·维克(Anna Wieck)主持。作为该跨学科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对话不仅让学生近距离感受艺术与历史的深度联结,也展现了IE大学重视人文素养与全球视野融合的教学理念。
家族记忆中的时代回响:从《格尔尼卡》到流亡人生
在讲述毕加索家族故事时,鲁伊斯-毕加索以《格尔尼卡》《亚维农的少女》《哭泣的女人》等祖父的代表作品为切入点,带领学生回顾这位艺术巨匠的创作历程与思想世界。他还分享了祖母奥尔加·霍赫洛娃的经历——这位原本活跃于俄罗斯芭蕾舞舞台的女性,因1919年帝国解体而流亡西欧,其命运与毕加索的艺术探索交织,成为家族叙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们的家族经历不仅属于我们自己,也是一段关于20世纪欧洲变迁的文化记忆。” 鲁伊斯-毕加索说。
公私合力共建文化地标:马拉加毕加索博物馆的幕后故事
在谈到文化传承时,鲁伊斯-毕加索回顾了其家族与西班牙政府合作推动马拉加毕加索博物馆建设的历程。1997年,安达卢西亚自治区政府购置布埃纳维斯塔宫作为博物馆馆址,而他与母亲克里斯汀共同向博物馆基金会捐赠了233件珍贵艺术品,使这座文化地标得以落成。
“艺术的延续,离不开公共与私人资源的携手共建。” 他补充道,并以自己创办的基金会为例:过去20年间,该机构已资助了215个当代艺术项目与257项现代艺术计划,涵盖展览策划、学术研究与数字创新多个方向。
人文教育的未来使命:用跨界思维激活艺术遗产
“艺术遗产不是历史的陈列品,而是点燃未来的钥匙。” 鲁伊斯-毕加索在对话中表示,艺术应当成为连接学科、激发创新的源泉。他呼吁打破学科壁垒,让艺术、人文与社会实践融合发展。
这一理念正是IE大学人文学院所倡导的方向。通过艺术守护、文化遗产管理等课程,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创新意识与文化责任感的未来变革者。
活动结束后,有学生表示:“这场对话让我们看到,一幅画作背后隐藏着历史冲突、家族故事与制度创新的多重维度。”正如IE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卡塔琳娜·特赫罗(Catalina Tejero)所言:“与艺术创作者的直接交流,是人文教育不可替代的真实体验。”
图 | 摄影师Roberto Arrib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