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语言、人物三个视角评《乌思藏风云》

文|胡沛萍

多年的中短篇小说创作所练就的扎实功底和积累的丰富经验,为次仁罗布长篇小说创作蓄积了潜能,让他在长篇小说创作上能够腾挪伸展、收放自如。新近出版的《乌思藏风云》,充分展示了次仁罗布在长篇小说创作方面的艺术才华与能力。这部小说内容题材新颖、故事曲折离奇、叙述穿插交织,值得称道的地方很多。限于篇幅,这里就三个方面做一些简略的分析、陈述。

其一是对历史内容的精准把握。《乌思藏风云》是一部讲述元朝时期西藏历史进程的小说,这意味着它有虚构的成分;但它的依据又是真实的历史事实,这说明它是在重新叙述历史。这就要求作者在用修辞化的手段讲述故事的时候须遵循历史事实。这是次仁罗布在这部小说中处理得比较好的辩证关系。在涉及根本性的历史事实时,作者的叙事原则是:事出有据,绝不背离。从小说的故事情节来看,次仁罗布查阅梳理了大量关于西藏古代社会的资料。次仁罗布试图把这部小说创造成能够真实且鲜活地呈现历史景象的艺术文本。在此层面上,《乌思藏风云》倾注了作者还原历史的艺术意愿。还原历史,不仅仅指重现过去发生过的历史大事,还包括关注历史风云之中的生命个体的悲欢离合,展现和体察故事里折射出来的复杂世相。无论是从叙述民族历史的角度来看,还是从演绎生命个体的悲欢离合,以及体察人性的丰富内涵来看,这部小说都完成得相当出色。

其二是小说叙述语言的艺术感染力。次仁罗布讲究对文学语言的锤炼与打磨,他的小说语言是充满了修辞意味的语言,也可以说是富有诗意的语言。这主要体现在他善于使用妥帖、恰当且富有情感色彩的语言来描述笔下的事物和现象。这种语言审美取向,在他之前的小说中已经成了一种标志性的审美特点,这使得他的小说充满了艺术感染力。如果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那么次仁罗布是领悟到这种艺术真谛的优秀作家;同时,他也是能够把这种领悟努力贯彻到创作之中的佼佼者。在此意义上来说,次仁罗布是操持汉语文字来编制文学世界的高手。可以说,《乌思藏风云》在语言表达方面,是次仁罗布对自己语言能力的一次全面展示。在作品中,他始终在尽可能地使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述各类人物在不同场合与情景中看到的景象、听到的故事、感觉到的事物和现象。因此,阅读《乌思藏风云》这部近30万字的长篇小说,不会让人感觉到疲劳或厌烦,因为它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对于喜欢文学作品的读者来说,既是一种美好的享受,也是一种难得的语言学习机会。

其三是人物刻画张弛有度。作为历史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与刻画是不可忽视的重中之重。次仁罗布在塑造刻画人物形象时拿捏得非常恰当。大体而言,小说中的人物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且是在历史进程中发挥过重大作用的人物,如贡噶坚赞、阔端等;另一类是历史上有记载,但富有神奇色彩的人物,如娘卓家族里的人物。对于这两类人,作者采取的刻画方式是大有区别的。对于第一类人物,小说基本以有根据的历史事实来描述其经历,不做夸张式的、虚化式的描述。这样的人物塑造,保证了小说的可信度,避免让严肃的历史小说变成具有戏说色彩的传奇。对于第二类人物,小说采用虚实结合的方式加以演绎;人物的存在可能是真实的,但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却具有奇异色彩。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不但使小说人物形象卓然挺立,还能够使小说充满吸引力。

《乌思藏风云》值得探讨的地方不止以上三个方面。小说所包含的社会历史层面、艺术层面、民族交流层面,乃至西藏人文地理方面的内容,都是可以挖掘阐释的重要维度。■

(本文作者单位为西藏民族大学)

 

Read Previous

从对赌协议到对赌陷阱

Read Next

领略中医流派的学术风采

Leave a Reply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