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际对话与中国式现代化美好图景的呈现

文|冯  臻

书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是新时代文学的重要使命、主要内容和创作主潮。儿童文学作家自觉地运用孩子们听得懂、愿接受的“童言童语”,浓墨重彩地书写好、呈现好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图景、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伟大事业孕育的伟大精神,已形成新时代中国儿童文学的创作主潮,加入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艺主方阵之中。

冯与蓝的长篇少儿小说《万里漂流瓶》,正是在这一创作主潮中涌现的优秀新作。小说构思精心,境界开阔,富有时空的纵深性,通过三种关系、两个物象,将儿童主体性视角与 “大历史观”“大时代观”相结合,以洋山深水港建设的宏伟实践,生动地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壮丽图景。

小说在文本中通过三种关系的融合性建构,如波浪般将作品从故事层面推往核心意涵。

第一是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小说以小学五年级孩子江乐航为主角展开叙事,通过他与妈妈孟浩宇之间关系的变化,来表达孩子对新时代建设者心路历程的理解和认同。

乐航的妈妈是中国深水大港洋山港信息技术部的工程师,投身该港四期智能港口建设,乐航对“经常加班,遇上重要项目,干脆就住在单位宿舍”,时常在生活中“缺席”的妈妈,有很多不满。他不满妈妈用女工程师一贯平静但不容反驳的语气与他交流;他不满妈妈像穿着白大褂的医生用大型医疗扫描仪,神不知鬼不觉地把他扫描了一番,然后拿着一张白底黑字的诊断报告,大声宣布:“我已经把江乐航看透啦,他不管做什么都在我掌握之中!” 他不满妈妈认为自己对他的小心思了如指掌,不管他怎么解释,她只相信自己的判断。在妈妈眼里,乐航从三年级开始就喜欢和父母“唱反调”了,因此母子之间开展了掌控与反掌控的拉锯战。

但当乐航翻开了妈妈年少时候的笔记本,读着文章所记录的她少年时代印象深刻的事情后,他的内心渐渐起了变化。他读到了妈妈当年借由漂流瓶与南非女孩奥莉维亚交往的经历,并通过奥莉维亚来访中国,带出了一件百年前的心酸往事。

在晚清时期,一位叫明的中国百姓,应募到南非兰德金矿做劳工。资方残酷的管理方式和恶劣的工作环境,让无数中国劳工悲惨地客死他乡。明在兰德金矿与奥莉维亚爷爷的爷爷相识,奥莉维亚的父亲趁女儿在中国参加上海国际少年儿童文化艺术节的机会,寻访明的后人,希望将明生前所托付的碎瓷片交还。乐航的妈妈被晚清积贫积弱的国运以及明的个人遭遇所震撼,由此立下了长大后要投身建设祖国深水大港的志愿与理想。这是她现在与洋山深水港的建设者们一起,忘我地投入四期港口工程的精神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叙述乐航翻看妈妈笔记本,了解妈妈往事的时候,小说作者巧妙自然地在叙事方式上做了切换,从直接引用妈妈笔记本原文,过渡到以乐航的视角和语气来转述他读到的关于妈妈的一切。这种叙事方式的转变也喻示着,乐航从对妈妈不满、抗拒的心理状态中走出来,内心不断柔化,认同感不断加深。通过对妈妈当年陪同奥莉维亚寻访明的后人,乐航把自己看成是妈妈孟浩宇并肩“战斗”的朋友了。

妈妈其实没有缺席乐航的成长,她虽然时常批评起乐航来干脆利落,但用昵称G悄悄地加乐航为好友,时时关注孩子的动态,了解孩子的思想变化,适时地调整亲子关系,与他一起迈向更好的未来。

小说在叙事中体现的代际之间的对话,是后人与先辈的对话,是当下与历史的对话,是个体与民族的对话。具体来说,这是少女孟浩宇与民族历史的对话,这场对话,促使她立下志向。这是少年乐航与妈妈的对话,这场对话,他“访问”了妈妈的成长史,并感受到了妈妈作为新时代千千万万建设者中的一员,为祖国强盛而努力工作的精神境界,从而喻示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付出的奋斗者与接续者同在新征程上前行的情状。

第二是个体与历史的关系。小说没有大张旗鼓地切入历史的宏大叙事,而是将个人命运与历史的脉络紧紧地结合起来,通过个体生命的涓涓细流来呈现历史河床的涨落起伏。

八国联军用洋枪洋炮轰开了中国国门,老百姓的日子水深火热,生活贫困,明不得不于1904年离家万里到南非做劳工而客死异国。小说用一条副线,讲述了奥莉维亚、乐航的妈妈孟浩宇、乐航以及海蒂等人寻访明的后人,还明百年前一个叶落归根的心愿。在这个过程中,小说将个体的生命历程、情感体验和心路变迁与大历史、大时代紧紧勾连在一起,并隐喻了中国社会自晚清以来历经了飘摇风雨、屈辱心酸,但强国之梦不息、复兴之路代代接续的蓬勃力量。

第三是小说在故事情节里包含了在迈向现代化的百年征途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在明的故事里,小说传递出了从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上半叶的那个“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历史景象,中国饱受西方列强的蹂躏与欺凌,在世界处于弱势与边缘化的位置上。

乐航妈妈于1993年参与投放漂流瓶并与奥莉维亚成为朋友,小说借此表达了一个开放的中国向世界发出邀请的美好意愿,在这浪漫而诗意的举动中,喻意了改革开放的中国向世界敞开怀抱的姿态。

而乐航读懂妈妈的志趣理想,奥莉维亚来上海参加进博会,乐航带着海蒂去参观中华艺术馆,妈妈带着大家参观洋山港在建的四期智能港口,以及帮助明的后人找到明在南非的埋身之地,等等,这一系列情节,都将一个正在和平崛起的大国形象与盛世气象彰显出来。

有意味的是,乐航带着海蒂参观中华艺术馆时,看到洋山深水港主题展区的标题——“上海的港口,停着世界”。这句话诗意地呈现了新时代中国所展示出的开放包容的胸襟,它与前文中写乐航妈妈当年知道“如果一个国家拥有国际航运中心,那就说明这个国家有实力参与国际竞争,也就拥有了更多的资源,代表了这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构成了呼应关系。如今的洋山港是物资流动、文明交往、文化对话的窗口,是新时代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科技创新、人民奋斗、彰显国家美好图景的缩影,它展示了新时代中国是世界可信赖的力量。

另外,小说非常恰当地启用了两个物象,一个是碎瓷片,一个是洋山港。瓷器的英文单词是china,碎瓷片在作品中被理解为山河破碎、人民苦难的旧中国的隐喻。一块碎瓷片串联起了几代人的命运,也包含着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它仿佛是刻在人们心头的伤痕,但也昭示着要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去完成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使命。

洋山港是小说另一项特别重要的物象,为了在小说中向少儿读者描述好洋山港,作者可谓采用多种手段将这一“知识的硬块”较为贴合地融入情节之中。例如乐航妈妈在电脑上播放洋山港四期新派的科教宣传短片,展现智慧港口最新动态。乐航妈妈向三十年后再聚首的奥莉维亚讲述洋山港的情形,将之描绘得就像查理的巧克力工厂那么魔幻,并借助奥莉维亚之口说道:“中国人在大海里建起一座深水港,太不容易了。有个中国传说,叫‘精卫填海’,你们造洋山港,就像精卫填海,把不可能的事变成了可能。”还有,就是最后大家一起参观现代化、智能化的洋山港,亲自感受它的壮观、先进,以及它所呈现的时代传奇。从碎瓷片到洋山港,它们表征了一百多年来,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沧桑巨变。

铁凝曾说,只有“当我们走出个人生活的小天地,真切地同吾土吾民在一起,同我们土地上生活着奋斗着经历着喜怒哀乐的人们在一起的时候”,我们才能“在伦理上和情感上,对这个时代以及生活其中的人们负起责任”。《万里漂流瓶》正是通过儿童文学,带着孩子走向大时代,在伦理、情感的层面,立足当下并结合历史纵深,向孩子们讲述了中国式现代化所取得的成就与美好前景。■

Read Previous

一部图画书的魔法

Read Next

有关“风”的时空新社区

Leave a Reply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