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开本图书的“轻”与“美”之道

记者|汤志成

将文字与思想装进时代最轻便的容器。

不知从何时起,“文库本”的风从日本刮到了中国。这种被读者称为“文库本”或“口袋本”的小开本图书,如今正在中国出版市场掀起一股轻阅读浪潮。

近两年,以文库本为代表的小开本图书在社交平台备受关注,轻读文库、野spring、湖南文艺出版社等出版机构和出版品牌推出的小开本图书也常常出现在读者的“种草笔记”中。这些笔记不仅展示了小开本图书的高颜值,还分享了它们在通勤、旅行等场景中的实用性。在国外流行多年的小开本图书在国内图书市场表现如何?坚持做小开本图书的编辑们在实践中有哪些心得体会?小开本图书的目标读者又在哪里?

在碎片化时代打捞阅读

2024年1月,出版品牌“轻读文库”在北京发布。轻读文库的商务拓展运营吨吨介绍,轻读文库本质上是面向新世代年轻群体打造的文化潮牌,在结合年轻群体的消费趋势考量品牌属性时,“轻量化”成为轻读文库的首选。这里的“轻量化”包括内容轻量化与产品形态轻量化,做小开本图书自然成为轻读文库的品牌选择。

在吨吨看来,小开本图书不仅能满足读者在不同场景阅读的需求,也填补了传统出版和电子书的空缺。吨吨说:“轻读文库推出的小开本图书,其开本尺寸、图书重量介于手机与一般图书之间,这样既满足了读者对实体书触感的需求,又能避免电子阅读的视觉负担,是‘纸质阅读轻量化’的最优解。”

当年轻读者对大部头作品的厚重感与高定价“敬而远之”时,出版品牌野spring秉持“让经典回归日常”的理念也做了小开本图书。野spring主编Midori认为,小开本图书具有轻便、亲民价格等优势,用做小开本图书的思路出版经典作品,“既能保留经典文本的权威性,又能通过设计赋予经典文本现代美感”。

2024年,野spring推出《鲁迅创作全集裸脊锁线口袋本》,这套书以许广平和“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合力编定的传世母本(1938年)为底书稿,最大限度地与1938年版保持一致。整套书采用小开本尺寸规格,单本图书的高度和手机差不多,读者能轻松放进口袋,携带着随时随地阅读。

同样强调“轻量化”与“日常”的湖南文艺出版社“日和”书系自2021年9月上架第一本小开本图书《老何所依》开始,便开启了一场“巴掌大的小书的冒险”。书系负责人夏必玄说:“‘让阅读成为日常’是‘日和’书系的slogan,我们希望表达的是,阅读不是也没有必要成为标榜个人或区分彼此的工具,它可以只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平平无奇的行为,秉持这样的理念,或许能让阅读变得日常、可持续。”

“日和”书系聚焦于日本文学,因此在日本盛行的文库本装帧方式便自然地进入了这个书系的装帧方案之中。在夏必玄看来,“日和”书系并非先决定做小开本图书后的产品,相反,“我们是先确定了内容与产品线,再适配了小开本的装帧方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小开本装帧成了“日和”书系的特色,赋予了书系更丰富的层次。

从尺寸到内容的探索

日本书籍尺寸通常用“判(判型)”来指纸张的尺寸规格,适用于口袋书和平装书的尺寸称为“文库判”,是148mm×105mm大小的规格。“日和”书系一开始严格按照文库判的规格做书,但后来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由于148mm×105mm大小并非国内图书的主流尺寸,国内一些印厂的设备与技术难以满足印制要求,在印量偏少的情况下,出版社印制小开本图书的成本就较高了。“综合考虑了市场反馈、印制技术及成本等情况后,我们的小开本图书经历了一次尺寸调整,由148mm×105mm的大小改成了如今165mm×115mm的大小。”夏必玄说。

同样讲究尺寸的轻读文库,其已经推出的44种图书均采用日本“新书判”(173mm×106mm)的尺寸。此外,轻读文库在用纸上选择70克顺纹道林纸,确保每本书的平均重量不超过250克。这些考量都在最大限度上保证了小开本图书轻量化、价格低等优势。据吨吨介绍,轻读文库在尺寸规格、用纸等方面的选择来源于品牌前期的调研与实地探访,“光尺寸规格我们就经过了半年多时间的测试与调整,在尺寸、用纸等细节上充分研判后,才有了读者读着轻读文库的书感到轻松、愉悦的体验”。

除了重量轻、尺寸小等形式上的轻量以外,小开本图书在内容上也在尽量做到“小、轻、美”。在吨吨看来,小开本图书市场竞争的关键在于“轻量体验”与“深度价值”平衡,轻读文库推出的小开本图书在内容上主要走轻科普的路线,用较小的篇幅谈清楚一个具体的问题;或者用亲切灵动的语言介绍趣味知识,努力通过场景适配、内容重构与设计赋能增强小开本图书的竞争优势。野spring则既对鲁迅、陀思妥耶夫斯基等名家的经典作品进行了系统性开发,又对公版资源进行了差异化挖掘。为了让读者不再畏惧经典文本,野spring在小开本图书中加入注释、导读、年表、图片等元素,全方位帮助读者扫清阅读障碍,真正赋予小开本图书“小、轻、美”的特点。

当然,小开本带来的限制也很明显。夏必玄介绍,“日和”书系做小开本图书,由于需要考虑版面美观、便于读者阅读等因素,同样字数的图书相较于32开图书,小开本图书的页数会增加1.2~1.5倍。这意味着,一本原本200页的书在小开本形式下可能会增加到300页左右,厚度和重量的增加不仅影响了便携性,还可能导致读者在翻阅时感到不便。因此,为了避开限制,策划小开本图书时会将图书的字数视为考量标准之一。编辑们通常会选择篇幅适中、内容精练的作品,或者对长篇作品进行分册出版,以确保小开本图书在保持轻便的同时,也能提供流畅的阅读体验。

小开本图书的突围

晓思热衷于购买和阅读小开本图书,她分析认为,读者选择小开本图书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是小开本图书尺寸规格较小,轻巧便携,适合碎片化阅读;第二是小开本图书定价更低,对价格敏感的读者更愿意购买小开本图书;第三则是出版机构在做小开本图书时,会充分考虑图书的用纸与装帧设计,小开本图书在美感与阅读体验上能收获一批“忠粉”。

晓思的观点在夏必玄的采访中得到了印证,但站在出版方的角度来看,夏必玄坦言,做小开本图书也面临着价格、渠道等多重挑战。

在价格方面,由于小开本图书的定价不能过高,倘若将引进图书做成小开本,在刨去版权、装帧设计、印制等成本之后,出版方的利润空间就很小了。此外,部分读者买书时依旧持有一种“买书就是买纸”的心理,同样定价35元的书,这些读者更愿意买厚一些的书,这才显得“物有所值”。

同样是由于小开本图书定价普遍偏低、利润空间小,所以小开本图书在进入实体书店等渠道时似乎并不顺利。记者在线上询问了20家实体书店负责人,其中有16家实体书店负责人表示他们在选品时考虑到利润因素,并不会优先或主动选择小开本图书。有3位负责人提到,他们在不给小开本图书开设陈列专区的情况下,由于开本不一,将小开本图书同其他图书一并摆上书架后会影响书架陈列观感。

这是否就意味着小开本具有进入渠道的天生的劣势呢?其实不然。轻读文库在努力让其推出的小开本图书走进书店、市集、展览等一切能让读者看得见、摸得着的线下空间,一年左右的时间,轻读文库已经带着小开本图书走进了500家线下书店,用“线上线下同价”的策略与过硬的内容为小开本图书赢得了理想的人气。五年后的今天,Midori观察到,文库专区也逐渐出现在了线下书店,“小开本”等词语也成了线上渠道的检索关键词,“经过这么多年的实践,读者也在慢慢认可小开本这种图书形式,这是喜人的”。

Read Previous

少儿出版机构如何打赢渠道变革战

Read Next

新时代少儿主题出版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Leave a Reply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