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育海:想起蔺瑶

文|黄育海

可以说,蔺瑶所取得的业绩使得九久读书人这个出版业里的后来者迅速跻身于出版第一梯队。

编者按:

21世纪初,出版人黄育海离开贝塔斯曼,创立九久读书人。很快,九久读书人就如一颗新星,在海外文学出版领域冉冉升起,迅速跻身于出版公司第一梯队。每每忆起这段令业界瞩目的经历,黄育海总是会想起曾在九久读书人创业前期工作了三年的编辑蔺瑶——“蔺瑶所取得的业绩为公司编辑部以后的发展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黄育海常常这样讲。

刚加入九久读书人时,蔺瑶还是一名尚未毕业的大四学生。但她在短短三年内策划、引进了多部销量超50万册的现象级作品,为九久读书人早期在读者中打响品牌、为公司资金良性周转都做出重要贡献。

纵向地看,那无疑是出版的黄金岁月,是翻译图书最好的光景,敬仰文字、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在这个行业拥有前所未有的舞台和机遇,编辑这一职业是那么令人自豪,仿佛拥有无限可能。“市场是开放的,老板是开放的,任何选题都可以尝试。我怀抱着对出版的兴趣,对文字的爱,在自己的岗位上幸福地耕耘、收获。”蔺瑶这样回忆道。

黄育海的文字,仿佛再现了那个黄金岁月的风貌,愿我们依然能从那个激情澎湃的时代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2024年是上海九久读书人公司成立20周年。在这个令我百感交集的日子里,不由得想起公司编辑部招收的第一个编辑——蔺瑶。

蔺瑶是上海人,曾经获得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后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专业。记得是在2003年的春天,华东师范大学的倪文尖教授向我推荐说他有一个很优秀的学生,叫蔺瑶,即将毕业,想寻找一个实习机会。当时我任贝塔斯曼亚洲出版公司总编辑兼上海书友会总编辑。由于是倪文尖教授的推荐,再加上蔺瑶曾经是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所以我毫不犹豫地同意了。

蔺瑶很聪明,也很机灵,办事干脆利落,编辑部的同事都很喜欢她,贝塔斯曼的老板也对她颇有好感。很快半年实习期过去,老板找我商量,想把蔺瑶留下来,继续在贝塔斯曼当编辑。贝塔斯曼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出版企业,此时上海贝塔斯曼在国内的影响力也很大,一个大学刚毕业的学生能进入贝塔斯曼工作,是职业生涯很好的起点。我当然也同意老板的意见,兴冲冲地去找了蔺瑶。我告诉她公司愿意在她毕业后留她在贝塔斯曼工作,而且我跟人事部也谈妥了薪酬待遇条件。具体条件我现在记不清了,但在当时肯定是一个很不错的条件。蔺瑶当然也很高兴。不过,那时我自己已经决定离开贝塔斯曼,去创办上海九久读书人公司。当我把这一情况告诉蔺瑶后,没想到她突然提出,如果我要去创办新公司,她就不打算留在贝塔斯曼工作,而是要跟我一起去新公司。我感到很意外,反复向她说明能进入像贝塔斯曼这样的外企工作,应该对她以后的职业发展是很有利的,而我出去创办新公司则前途未卜。但蔺瑶态度很坚定。我当时无法说服她,就只好说此事关系重大,光你一个人的决定还不够,我一定要得到你父母的意见后才可以重新考虑。没想到当天晚上蔺瑶的母亲就亲自给我打了一个电话,表明他们支持蔺瑶的想法,以后不会后悔,更不会责怪我。这令我非常感动,同时又感到责任重大。后来,生活并不太富裕的蔺瑶的父母在公司草创期间还曾主动拿出20万元借给公司周转。

2004年3月29日,上海九久读书人工商注册成功,公司正式成立。后来公司对外宣布成立于9月9日,其实那是公司九久网上书城上线的时间,事实上,公司是从3月29日开始筹备的。蔺瑶那时正处于大学最后一个学期,除了准备毕业论文答辩,她其他时间都在参与公司的筹备工作。

2004年韩国汉城国际图书博览会开幕,我让蔺瑶前去参加。当时我托了几个中国台湾出版界的朋友以及韩国的版权经理白银英照顾她。蔺瑶当时作为大学还未毕业的学生,这是她第一次出国,也是第一次参加国际版权交易书展。没想到第一次出国的蔺瑶就给公司带回来两个非常畅销的选题。记得有一天,蔺瑶从韩国打电话给我,她说当时在汉城有一部电视剧非常流行,剧名叫《大长今》,她亲眼看到每当电视剧播映时间,韩国几乎所有的人都在看这部电视剧。她去韩国版代那里打听到这部电视剧的中文文学版版权尚未出售。她问我要不要去洽谈购买。这部电视剧当时在中国并未上映,但是我信任蔺瑶的判断,当即让她去谈判购买版权。后来这本书在中国出版时,电视剧《大长今》果真在中国也很火。《大长今》第一版就印了50万册,成为公司成立后第一本影响较大的书。同时,她在韩国书展上还认识了潘玮柏的经纪人,了解到潘玮柏写了一本书,书名叫《就是不想学文法》,谈他在成为歌手前后的心路历程。潘玮柏此时在中国大陆很受欢迎。这本书首版也同样印了50万册。记得当时蔺瑶还把潘玮柏请到大陆来做新书发布活动,在上海、南京、杭州都引起轰动,热情的读者往往把书店团团围住,每次至少要签出四五千本书。这本书也为公司在读者那里赢得了很好的声誉。

2005年,导演陈凯歌拍的电影《无极》上映。在电影上映前,陈凯歌采取了极其保密的措施,不仅电影片名没有公布,电影内容更是一个字未对外透露。蔺瑶知道这一情况后,就和她的一个朋友,也是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获得者的陈佳勇,一起策划是否请一位畅销书作者在电影上映前,把电影剧本改编成小说,与电影同时上市、上映和销售。经过几番努力,他们说服了陈凯歌,也说服了当时的畅销书作家郭敬明来改编。这一策划也许是那些年来出版业中的小创举。后来,果真这本书第一版印了40万册。如果不是因为电影《无极》不太受欢迎,这本书肯定也有潜力继续重印。但是,印制的40万册书全部售完了,没有变成库存,在资金上对公司是一个重要的支持。

蔺瑶大学毕业进公司没多久就取得了如此好的业绩,我当然也很器重她,很快提拔她为编辑部主管,并带她去法兰克福、法国以及中国台湾地区参加各种书展和出版交流活动。她后来引进版权并参与翻译的《时间旅行者的妻子》一直是公司的畅销书,西班牙作家萨丰的《风之影》更是本世纪初最有影响力、最畅销的西班牙小说之一,法国作家普鲁斯特所著、国内著名法语翻译家周克希翻译的《追寻逝去的时光》、日本小说《野猪大改造》在市场上也取得了较佳的销售成绩。她还编辑过不少生活类畅销图书,比如《法国女人吃不胖》《瘦腿宝典》《瘦脸宝典》《瘦身宝典》等。可以说,蔺瑶所取得的业绩为公司编辑部以后的发展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也使得九久读书人这个出版业里的后来者迅速跻身于出版第一梯队。

可惜的是,蔺瑶在公司待了短短三年左右就离职了。这一方面是由于她在这期间认识了优秀的中国台湾版权经纪人谭光磊先生。他们俩从热恋发展到结婚。蔺瑶为了支持谭光磊的事业,决定去中国台湾定居。这是蔺瑶离职的主要原因。当然也许还有一些别的原因,例如我初当老板处理问题时可能不够成熟,给蔺瑶工作上带来一些困惑。尽管蔺瑶什么也没跟我说,但是每每想到蔺瑶的离开,我就感到遗憾。这也常常促使我反省。蔺瑶离职以后,我们还保持着联系,也保持着友谊。前些年我有机会去中国台湾时,跟她一起喝过咖啡,也吃过饭。2023年秋天,她来上海时,我还和她及谭光磊先生一起在花园饭店西餐厅吃饭。席间她还用视频连线的方式请一位中国台湾老中医为我看一下健康情况。

现在,蔺瑶在中国台湾生活得很幸福,有两个小孩,她丈夫谭光磊的公司生意也很好,蒸蒸日上。我想尽管蔺瑶离开公司对我来说是一个无法弥补的损失,因为她是一个很有天分的编辑,但是当我看到她现在生活得很好,我的所有遗憾也就释然了。祝蔺瑶在今后的日子里平安、健康、幸福。

Read Previous

这个品牌用400种产品对抗流量焦虑

Read Next

轻量化是纸书的未来吗

Leave a Reply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