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钟迄今最大个展在京开幕,其新著《观山水》同步首发

3月25日下午,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著名山水画家林海钟迄今最大个展“慧定生机——林海钟中国画作品展”在北京人美美术馆开幕,林海钟新著《观山水》同步首发亮相京城。展览由中国国家画院、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中国美术学院主办,人美美术馆、浙江山水画研究会承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协办。丘挺担任学术主持,钱晓鸣策展。展览将持续至4月8日。

画展开幕式合影

本次展览集中呈现林海钟近年创作的140余件精品力作,通过“大块文章”“西湖天下”“拟古写生”“人生仪态”“花鸟感时”五大板块,聚焦其多年来深入探讨的学术命题,系统展现一个当代中国画家如何精研笔墨、入古出新,在传统文脉传承与当代艺术创新中不断突破自我的探索轨迹。展览也特别梳理了林海钟教授“熔山、人、花于一炉”的中国画创作与传习体系。

林海钟开幕式致答谢辞

“大块文章”板块以气势磅礴的巨制开篇,《嵩山少林寺》《都市寻梦记》等重要巨幅作品展出,展现艺术家“胸中丘壑,杂然赋流形”的创作气魄。

嵩山少林寺
纸本水墨 林海钟 200cm×402cm  2020年

“西湖天下”板块通过水墨氤氲的四季长卷,将西湖从上古海湾到人文胜迹的时空嬗变娓娓道来,饱含杭城赤子的文化乡愁。

吴山大观
纸本水墨  林海钟 308cm×147cm  2014年

“拟古写生”板块展出临摹黄公望、倪瓒、王蒙、董其昌、石涛等历代大家的经典笔法与现场写生手迹,印证中国美术学院“与伟大同行”的教学理念,也是中国画家突破传统分科体系的实践典范。

拟黄公望富春大岭图  
纸本水墨  林海钟 74cm×37cm  2015年

“人生仪态”板块展出高古简约的人物画作,衣袂线条如吴带当风。

红衣钟馗(终南进士)
纸本设色 林海钟 47cm×33cm  2018年

“花鸟感时”板块呈现恣意汪洋的树法墨韵,草木葳蕤间可见生命律动。

高峰入山图  
纸本水墨  林海钟 32.5cm×41cm  2021年

在媒体见面会上,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丘挺、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管慧勇作为特邀嘉宾,与林海钟、钱晓鸣一起解读此次展览的特色和亮点。管慧勇社长特别介绍了林海钟教授新著《观山水》出版的意义与价值,也期待林海钟教授与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展开更多的合作。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丘挺发言
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发言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管慧勇发言

在展览开幕式上,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辑高世屹,中国美协原分党组书记、副主席徐里,中国美协原副主席何家英,中国国家画院一级美术师、著名山水画家范扬,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丘挺,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沈浩(钱晓鸣宣读),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主任田黎明先后致辞,充分肯定林海钟多年来深入传统的笔墨修为和造化体认,在追求笔精墨妙中勃发生机的艺术成就。

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辑高世屹致辞
中国美协原分党组书记、副主席徐里致辞
中国美协原副主席何家英致辞
中国国家画院一级美术师、著名山水画家范扬致辞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丘挺致辞
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主任田黎明致辞

在随后举行的学术研讨会上,专家各抒己见,认为林海钟所取得的艺术成就,与他多年来坚持深入探究中国画艺术精髓,精研历代先贤笔法精粹,力求涵养古今精神的通达,并以笔精墨妙的品质直面当代生生不息的生活密不可分。《观山水》一书作为林海钟艺术思想与学术观点的集中体现,对当下理解中国画的奥秘和精微、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具有极大的启发性。

展览座谈会(左起):丘挺、田黎明、林海钟、高世屹、范杨、乔宜男

正如展览学术主持和《观山水》推荐人丘挺所言:山水讲的是人与自然相望相化,人可以赋予山川自然以人格化,山川亦可赋予人以清新的亲切。内美静中参,静生定,定生慧,定慧生机,山水澄明。由此来观山水、观世界,必然是一片活泼泼的无限生机。

林海钟、田黎明、丘挺等观展
林海钟陪同人美出版社总编辑高世屹观展
丘挺陪同中国美协名誉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冯远观展
何家英观展
《观山水》 林海钟 著

山水画是中国山水精神的独特体现和集中阐释。想要走进古人山川悠远的意境,须先从观念上理解什么是“真山水”,什么是真正的山水画。《观山水》是一次对中国“山水传统”的重新启蒙,从理论剖析到经典重释,再到当代实践体悟,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林海钟从自身的研究实践与教学经验出发,带领读者探寻古人观看、表现山水的方式,为读者指明真正理解中国山水画的路径,进而超越所见,领会“象外之意”。书中配有大量山水画名作,图文并茂,宜读宜赏,启人心智。

作者简介:

林海钟

号卧霞散人、钱塘后来生、林泉阁主人

现为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山水画研究会会长

林海钟年少成名,画艺精进,作品涉及山水、人物、花鸟、书法等,题材甚广,主张国画以笔墨为宗,以书入画传承古意,为今人所用,提倡文人画风,并认为以画悟道是国画的至高境界,曾参加新文人画运动,为当今学院派画家代表。其作品水墨画萧散简淡,极具禅意。赋色之作艳丽古雅,传承唐宋遗意。

Read Previous

2024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年度榜单发布

Read Next

解锁传统节庆文化密码,《博物馆里的“三月三”》上市

Leave a Reply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