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5年世界“最美的书”出炉,由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出版、赵清工作室“清门引”设计、何明所著的《何物》一书荣获世界“最美的书”荣誉奖。《出版人》杂志特别邀请了该书作者何明,撰写了创作者手记,以飨读者。
我和我家汤汤都特别喜欢旅行。从国内到国外,我们在旅途中总会安排时间去各种小店淘生活器物,喜欢的物品不远万里也要“背”回家。无论价值几何,这些自带烟火气的日常器物总是很吸引我们。我是个典型的吃货,最爱吃汤汤烹制的家常美味,她常常会用心琢磨用不同的器物来搭配各种菜式、茶以及甜品,不同的器物也让平日里的茶席、餐桌有了四季的变化。器物串联起我们点点滴滴细碎的日常,在一餐一饭、一杯一碗中变得生动起来,汇就成平凡生活的仪式感,让我们心生欢喜,同时有依有托。
2016年,我和汤汤开了一间叫“目迹”的生活器物店。开店的初衷也简单,就是纯粹的分享喜爱。店里所挑选的生活器物,大多都是我们有过使用体验的——我们会先购置使用,然后再决定购置哪些器物。小店会不定期的策划一些小展,用展览的方式推荐给喜爱器物的朋友们。我们会逐一告知客人店里器物的所知所感,以及分享我们和这些器物的羁绊与故事。器物的美学,源自生活;而生活的美学,则是用心过活而来,小店对我和汤汤而言不是生意而是生活。
2020年初,疫情爆发,原本计划的工作、旅程、店里的展览计划全部停滞。在整日居家的状态下,汤汤建议我重拾画笔,画画家里的器物。我想,找个事儿做总好过无聊度日吧。我翻箱倒柜找出几本不知闲置了多少年的写生水彩本和汤汤闲置的练毛笔字的套装盒,这套装盒还挺齐全,毛笔、纸镇、笔架、砚台还有一个刻有“金不换”的墨条,“金不换”这三个字还真是励志。二十多年都没动笔画画了,裁纸研墨,毛笔作画。自那一刻起,我感觉到自己手的温度。落笔成画,器物以另一种方式再次打动着我,这份情感无以名状,却真实可依。从立体到平面,从“用器物”到“画器物”,有一种熟悉的陌生感,器物自身充满了时间性,观察描绘就好,无需多的表达,体会如何控制水墨关系,感受如何用毛笔表达器物的肌理和气息。在这期间,我把我的墨绘以日志的方式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做以记录。就这样一天、两天、三天……每一天我都会坚持画上几个小时,不知不觉从一张到几十张再到几百张,在这三年特殊的日子里,画器物安抚了我的内心。
有一天,赵清老师微信联系我,问我有没有意向将这些年的墨绘作品以书的形式出版出来。兴许是赵清老师出于对我墨绘的赏识、兴许是他对出版选题的敏感性,兴许出于我俩都是那种感性大于理性、做事全凭感觉而不太会考虑后果的性格使然,经过简单沟通后,我们便敲定把这事儿做起来。于是我陆续整理了这几年的近几百张墨绘作品,对应配上当时发在微信上的日志文字,便发给了赵清老师。
过了许久,已记不得是哪月哪天了,赵清老师发来了书籍的设计方案。他将书取名为《何物》:“何”取之于我姓氏,而“物”为我所墨绘的器物。但“何物”并不单纯指涉人或物,而是指向一种“由物及人”,通过墨绘向内寻求的生活状态。书籍的开本完全按照画作本身的用纸尺寸来设定,书籍的翻阅方式以对贴的横竖两面翻开,图片排版遵循横向画作从浅到深、竖向画作由深到浅的排序思路,犹如墨渲染于纸面的深浅变化,短句的文字排版依据每一句的内容、词意、字意调整为不同的字间距,用设计“语言”强化了阅读的趣味性。书中的自述则用压凹工艺呈现在前后两本中间的连接页上,而封面、书脊、书涵、书口上的文字用简洁的工艺辅以变化。和赵清老师的沟通过程中,我没提出过任何意见,只因我能感受到整本书克制、沉稳、质朴的设计与我墨绘器物时有着相通的心境,这种不谋而合的动人之处,就是《何物》该有的样子。
再一次接到赵清老师的通知,便是他告知我凤凰美术出版社有出版《何物》的意愿,我喜出望外,开心得一宿未眠。
之后的工作合作中凤凰美术出版社给予了我和赵清老师极大的创作空间和信任。在雅昌印刷过程中,凤凰美术出版社的韩老师、罗老师也亲临现场校色、校样。数字化阅读盛行的今天,凤凰美术出版社对纸质书籍的工作态度让我备受感动。雅昌的雅映技术使我的单色墨绘作品还原度极高,从图片校色、上机、装订工艺,每一环几近严苛的专业度让我感受到了雅昌人对出品的高要求和高追求。每每想起与我家汤汤在雅昌签样的日日夜夜,幸福而快乐。
做书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感谢清门引的赵清老师、朱涛老师,感谢凤凰美术出版社的王林军老师、韩冰老师、舒金佳老师、罗洁萱老师和每一位投入到《何物》出版工作中的老师们,感谢上海雅昌张耀康老师、胡乔老师、魏文杰老师、张迅老师和每一位投入到《何物》印制工作中的老师们,感谢好友成晨的英文翻译。这么多人汇就成“我们”,是“我们”共同完成了这本墨绘日志《何物》。人生过半,在这无常的人生中,自己何其幸运,遇见诸多良师益友给予的提携、帮扶、支持。这本墨绘日志,记录了我“彼时”的心情。看到成品书的“此时”,不知为何,我已泪流满面…….
《何物》荣获了2024中国最美的书和2025世界最美的书荣誉奖,我想那一定是评委们也能感受到隐藏在《何物》书里无需言说的动人之处吧。
如今墨绘器物已成为我的生活习惯,器物打动我的我猜想除了器物里隐藏着的时间,也许是我感受到造物者投射在器物中那份认真生活且用心制器的本真吧。使用,可以让我真实地触碰器物的温度,一次一次,在日常生活中体悟器物背后造物者的关照及性情,“见物如见人”。墨绘,将我与器物用另外一种方式连接,一笔一笔,从细微末节处通抵器物中孕育的那平静且强大的精神世界,“画物如画人”。如此,人与人之间的联结与沟通便能跨越时间与空间成为可能。打动我的,也许只是人与人之间的种种羁绊。它常常始料未及,却也妙不可言。一晃,小店也已八年,始终有人,有物,有陪伴。而我,依然初心不改,喜爱不减,画笔不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