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多变,学术出版如何行稳致远

在多变的图书市场环境中,社科社以其独特的沉静气质显现出极强的韧性与定力。

当书业日渐被流量、话题、快餐式阅读习惯和各种短期利益裹挟,当畅销书榜单日渐被娱乐化、碎片化的图书作品占据,出版人纷纷感叹:图书市场似乎从未像今天这般复杂多变。然而,就是在这样多变的环境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以下简称“社科社”)锚定方向不动摇,始终以一种近乎执拗的姿态,专注于那些需要深度思考、长期积累的学术领域,坚持专业化、精品化、数字化、国际化和大众化发展战略,坚持打造以学术出版为主体的一体多元出版格局,遵循主题出版、精品学术出版、“走出去”出版、数字出版和大众出版“五位一体”的特色发展之路。

2024年,社科社不仅在艰难的市场环境中站稳了脚跟,更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89种图书荣获第九届全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获奖数量居全国出版社榜首;2个项目入选“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增补项目;3种图书得到国家出版基金资助;2种图书入选中宣部2024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8种图书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194种图书入选2024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连续11年进入“中国图书海外馆藏影响力出版社百强”前三名,以总计10147种入藏图书继续居于全国出版社首位;获得中华外译、“丝路书香工程”“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等国家级外译项目资助37项,居全国出版社前列……种种成绩,充分彰显了社科社在学术出版领域的深厚实力与独特魅力。在此基础上,2024年,该社各项经营数据均创历史新高。

 

聚焦国家战略,服务时代发展需求

在当下的出版格局中,主题出版与学术出版,各自承载着独特的使命与价值,却又应时代之需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社科社党委书记、社长赵剑英始终在社内强调,要全力抓好学术特色主题出版,重视主题出版的学理性阐释,从学术角度,以学术方式,用学术话语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学理、道理和哲理讲透彻、讲明白。

过去这一年里,社科社高举思想旗帜,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理化、体系化研究阐释成果出版传播,发挥学术主题出版在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成效显著。该社精心策划并出版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研究阐释工程”的阶段性重大成果,如《(新编)中国通史纲要》《中华文明史简明读本》《中华之道》《“两个结合”基本问题研究》等专著,这些作品不仅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还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反响,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自信自强做出了积极贡献。另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丛书》(12册)修订重印7种。据了解,该丛书出版至今累计销量已超7万套,荣获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被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永久收藏。

这一年,社科社聚焦新质生产力,积极探索理论与实践创新。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方面,成果斐然。策划出版的《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理论内涵、实践要求与战略选择》《新质生产力》《新型生产关系》等图书,广受学界和业界好评,为深入理解和贯彻新质生产力理念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指明了方向。

此外,该社在过去一年里还出版了一大批“两个效益”俱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优秀研究成果和其他主题出版成果,如《马克思恩格斯“三大批判”与科学社会主义》《思政课的道理》等,这些作品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进一步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同样是在2024年,社科社心系“国之大者”,聚焦国内外形势,关注中央重大战略部署,“中社智库”出版成果持续发布。该社继续推动出版“一带一路”系列,如《中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发展报告》(英文版、西文版),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并且发挥了很好的公共外交作用。作为全球首部以“一带一路”倡议为主要内容而撰写的百科全书,《“一带一路”手册》也于2024年再推新版,同时多语种出版工作正持续推进,迄今已签约19个语种版本,出版10个语种版本。此外,该社策划出版的“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系列”“高质量发展系列”“粤港澳大湾区系列”“‘一带一路’国别研究系列”等多部重点图书陆续问世,为深入研究和探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高质量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等重大战略问题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案例,也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坚守思想高地,引领学术出版潮流

学术,是社科社的立社之本。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并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2024年,社科社紧紧围绕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学术出版道路,在推进出版《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丛书》的过程中,努力将其打造成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尝试“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标志性成果。其中《当代中国经济学》《当代中国宗教学》《当代中国国际关系学》《当代中国哲学》等作品得到国家出版基金资助,正在陆续出版,体现了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思想体系的责任担当。

在推进学术研究成果化方面,社科社一直致力于将学科年鉴集群打造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继学术期刊集群之后的又一学术传播高地,持续推进年鉴板块拓展,加快年鉴出版进度,研制新版年鉴编纂体例,提升年鉴撰写质量。2024年中国社会科学年鉴系列有4种年鉴创办,全年出版年鉴27部。学科发展研究年鉴目前共出版40余种,覆盖13个一级学科、27个二级学科以及2个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领域。在专业学科年鉴出版方面,社科社已形成鲜明的品牌旗帜。

除了学术理论研究上的丰硕成果,社科社也十分重视历史与考古成果出版、古籍整理成果出版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果出版,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该社高度重视中国历史研究院成果的出版,推出《传承与交融》《秦国早期历史之重构》等图书,为深化对中国历史的认识和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资料。此外,社科社2024年还出版有《百年中国古籍整理与古文献学科发展研究》《中华传统文化母题数据索引》等“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以及《中国考古学年鉴·2023》《中国考古学·宋辽金元明卷》《彩陶之路》等优秀成果。

在赵剑英看来,出版业不仅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要关注和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让甲骨学、边疆学、满学、西夏文、出土文献学等冷门绝学“冷门”不冷、“绝学”不绝,为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在2024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编辑出版工作座谈会召开期间,社科社举办了“冷门绝学”专题图书展,受到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及20家同行出版社负责人和相关专家的高度赞扬。

此外,社科社还积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努力打造古典学出版品牌,搭建展示中国古典学发展成就和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平台。出版的《相期古今:古典学研究成果选编》,亮相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经典与解释·古今丛编”首批已出版的5种图书,同样在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上展出;与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共同创办《中国古典学年鉴》;继续推动出版“中外哲学典籍大全”“两希文明哲学经典译丛”“希腊化和中世纪早期哲学经典集成”等已有古典学出版项目。

 

学术思想的数字化呈现与国际化传播

作为一家老牌学术出版社,在坚守学术初心的同时,社科社也及时洞察到出版行业内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一方面,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成为出版业必须直面的新课题,知识传播和文化传承都需要探索更加高效的新路径;另一方面,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让学术出版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成为必然趋势。对此,社科社选择主动出击,积极应对,着力在市场变局中抢抓发展机遇。

2024年,社科社加强技术赋能,整合内容资源,不断探索人工智能时代下出版业务的新产品、新场景与新模式。在整合内容资源方面,截至2024年10月底,该社已累计加工本版电子书27185种,图书数字化利用率超过95%。在加强技术赋能方面,社科社结合学科特色和自有资源优势,探索研发人文社会科学垂直模型和AI知识库产品,取得突破进展;在创新运营模式方面,该社数字产品销售收入稳步增长。据了解,截至2024年10月底,社科社电子书、有声书、数据库等数字产品销售收入接近1500万元;“中国社会科学文库”总访问人次已突破3200万人次,同比增长37.3%,最高日访问量突破30万次,为全球1100多家高校和科研机构提供服务。

学术话语权是国际话语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和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多年来,社科社始终坚持以开放的姿态积极开展与国外图书出版机构的交流与合作。

2024年,社科社深度参与国际交流,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对外工作的总体要求,积极响应国家“走出去”号召和“一带一路”倡议,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出版优势,积极传播中国思想、中国理论,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签约合作出版协议188项;合作出版图书包括《中国经济学40年》《中华文明的起源》等30种;获得国家级外译项目资助37项,其中17项入选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17项入选“丝路书香工程”,3项入选“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十件文物里的中国故事》英文版等4种图书获得第二十三届输出版、引进版优秀图书推介活动“输出版优秀图书”;“‘理解中国道路’丛书多语种推广”成功入选“一带一路”出版合作典型案例……该社国际合作与出版部于2012年成立以来,致力于多语种出版,共签约合作协议1502项,出版多语种图书373种。社科社已成为我国“学术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扩大中国国际话语权的一支重要力量。

以创新驱动发展,2024年,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社科社以卓越的学术出版成果和创新性的数字化、国际化实践,完成了一份令人瞩目的答卷,成绩斐然。立足当下,翘首未来,社科社将会继续立足学术,向“新”而行,坚定地抵御未知变数,以思想的力量持续响应时代之需,回应时代之问。■

Read Previous

做童书负债百万,他换方向再来一次

Read Next

跨学科融合,推动英语分级读物新发展

Leave a Reply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