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历史长河,织就文明华章
——《中外服装史》正式发布
锦袍绣袄,珠翠盈头,古今服饰,皆是风华。3月8日,恰逢国际妇女节,在这个意义非凡的日子里,《中外服装史》一书在内山书店正式发布。中国美术出版总社社长李红强,天津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经理张云峰,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张莉,著名服装史学专家、《中外服装史》作者华梅,天津工业大学艺术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系副教授李凌,天津科技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授纪向宏出席,活动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学术与教材出版中心副主任,《中外服装史》责任编辑胡姣主持。
衣裳是文化的皮肤,一针一线都记录着历史。《中外服装史》作为一部集大成的服装著作,跨越千年的时空界限,系统梳理了中外服装文化的演变历程。此次《中外服装史》新书发布会,通过汉服走秀、文化对谈等精彩环节,让这部学术作品以更加生动、亲切的方式走进大众视野,消除学者与受众之间的壁垒,让学术的光芒照亮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
发布会上,天津工业大学汉服社的同学们以一场别开生面的汉服秀拉开了活动的序幕,吸引了全场的目光。
天津工业大学汉服社带来开场表演
华梅教授为现场汉服爱好者及读者讲解服装元素
《中外服装史》作者华梅教授提道,各个民族和文化都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独特的服饰,这些服饰反映了各自的文化和审美。如今国潮汹涌澎湃,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穿着中华传统服饰。中华传统服饰柔软轻薄,随风飘动,表现出东方的神韵与灵动;而西方服饰则展现出从大理石雕塑延续下来的量感与动力,见棱见角、见圆见方。中华传统服饰与西方服饰的美源于不同的文化,我们需要理解并探讨中西方服饰的交流与碰撞。《中外服装史》一书就是站在平等的视角上放眼全世界,广泛介绍并探讨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服饰美学,深刻传达了服装无高低贵贱之分的理念。
著名服装史学专家、《中外服装史》作者华梅
张莉教授提到,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女性选择服装都代表其个性和价值观。东方女性的柔美中包含坚硬或坚强,如刘兰芝、罗敷、花木兰等女性都通过服饰展现了对自我的体认。对服饰的研究,实质上是对生活史与美学史的探索,服饰的演变映射出不同时代对美的不同追求。在当今社会,服装的选择不仅是对美的展现,更是个人价值观与现代身份的一种宣示,它标志着一个社会文明与进步的轨迹。
华梅教授与张莉教授聚焦汉服与传统文化开展对谈
天津科技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授纪向宏在对谈中提到,华梅教授所著的《中外服装史》以国际化视野突破传统研究局限,通过跨文化对比揭示了中外服饰文化的独特性与共性,不仅为服饰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还深入探讨了东方服饰的审美特性及西方理念的影响。
汉服在当代年轻人中的流行,不仅彰显了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有力推动了传统文化的复兴,并使得中国服饰在国际舞台上日益受到瞩目。天津工业大学艺术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系副教授李凌提出,面对符号化过强的传统服饰在现代日常生活中的融入难题,以及在国际对话中可能遭遇的表面化解读,理解不同服装体系的脉络,探索“和而不同”的时尚表达显得尤为关键。
华梅教授、李凌教授、纪向宏教授与责任编辑胡姣聚焦图书内容开展对谈
《中外服装史》一书,通过系统梳理服饰演变,深入剖析服饰背后的思想美学逻辑,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深刻解读。对于服装专业的同学们而言,这不仅是学习的宝贵资源,更是活态传承传统、塑造具有影响力的中国时尚国际形象的重要途径。
《中外服装史》新书发布会现场
随着中国美术出版总社社长李红强、天津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经理张云峰、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张莉、著名服装史学专家华梅为《中外服装史》揭幕,发布会圆满结束,《中外服装史》正式开启了它的传播之旅。
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外服装史》正式发布
始于衣冠,达于博远。《中外服装史》不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扇窗,让人们得以窥见人类服饰文化的浩瀚星河,感受那份跨越千年的美丽与智慧。在3月8日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中外服装史》以温柔的方式告诉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对美的追求与传承永不落幕。
华梅教授为现场读者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