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0日下午,由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主办的“电子学经典理论与前沿科学技术”新书推荐暨太赫兹前沿技术科普讲座在2025年北京图书订货会隆重举行。
“电子学经典理论与前沿科学技术丛书”入选“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是2022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和四川省重点出版物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也是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重点打造的精品学术著作。本套丛书是由刘盛纲院士领衔主编,由胡旻教授等团队倾力打造的重要学术著作,汇集了电子学的经典理论,以及太赫兹技术的前沿科技成果。丛书包括《微波电子学》《相对论电子学》和《太赫兹电子学》三部著作,不仅展示了刘盛纲院士及其团队在电子学领域的深厚造诣和卓越贡献,更为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者与学子提供了宝贵的指导与参考。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田江在发布会致辞中表示:“本套丛书的出版,不仅是对电子学经典文献的致敬与传承,更是在科技前沿领域勇于探索、敢于发现的生动实践。它紧密契合国家科技发展的宏伟蓝图,精准对接国际科学前沿的热点议题与社会进步的迫切呼唤,从战略高度勾勒并展现了当代电子学领域的璀璨图景。我们相信,这套丛书的出版与传播,必将对我国国防实力的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及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产生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活动中,项目作者团队代表、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太赫兹中心教授胡旻教授深入介绍了刘盛纲院士的卓越成就及其三部著作的创作背景。刘盛纲院士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被誉为“中国太赫兹之父”,在电子学领域取得了诸多开创性成果。他提出了电子回旋脉塞的概念与理论,并在自由电子激光、高功率微波等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刘院士这三部著作不仅系统总结了电子学的经典理论,还深入探讨了太赫兹技术的前沿发展。胡旻教授的介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了刘院士的学术贡献及其著作的深远影响。
接着,胡教授结合本套图书的特点为大家做了一场关于“太赫兹前沿技术”的科普讲座。本次讲座围绕太赫兹无损检测与内部结构分析展开,全面展示了太赫兹技术的多元化应用前景。讲座中,胡教授特别强调:在秦兵马俑的考古发掘中,太赫兹技术被用来透视文物的分层结构,帮助研究人员了解文物的内部结构和细节,实现了与古代工匠的“跨时空对话”。此外,太赫兹技术能够无损地检测壁画的内部结构,帮助文物保护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壁画的制作工艺和历史背景。
讲座现场气氛热烈,听众们积极提问,与胡教授进行了深入的互动。大家纷纷表示,通过此次讲座,对太赫兹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未来科技的创新和应用充满了期待。
此次活动不仅激发了大家对科技创新的热情,也为推动太赫兹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贡献了力量。未来,电子科大出版社将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持续打造高水平学术著作,推动学术进步,促进科技转化;携手各界力量,为国家的科技创新事业、为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贡献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