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上午,由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温州大学网络文创研究院主办的首届新媒体时代文学生态创作与研究论坛暨蒋胜男长篇小说《耶律大石》研讨会在温州举行。温州大学校党委书记钱强,中南大学网络文学研究院院长、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副主任欧阳友权,浙江文艺出版社社长虞文军出席并致辞。
马季、肖惊鸿、鱼宏亮、刘大先、李松睿、周志雄、夏烈、房伟、许苗苗、何同彬、徐刚、王晴飞、桫椤、赵坤等十余位评论家围绕作品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温州大学师生聚精会神,收获良多。研讨会由温州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温州大学图书馆馆长、教授孙良好,温州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乌兰其木格主持。
《耶律大石》是蒋胜男最新创作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以耶律大石的生平作为线索,讲述了他从红山下的落魄皇族子弟,到素水城边建立帝国的西辽皇帝,最后成为中亚地区的古儿汗和西方世界的第五长老约翰王的故事。
该作品将于2025年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温州大学校党委书记钱强代表温州大学致辞。他表示,温州是一座底蕴深厚,人文鼎盛的历史文化名城,而温州大学是浙南闽北赣东唯一的一所综合性大学。近年来,温州市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影响力的作家和作品,部分优秀作品被编成影视剧广为传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温州”现象,蒋胜男老师的作品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预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碰撞出灿烂瑰丽的思想火花。
中南大学网络文学研究院院长、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副主任欧阳友权认为,蒋胜男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她不仅是网络女频创作的扛把子、大女主历史题材的领军人物,还是有影响的社会活动家和热心的社会公益人士,从“书斋”到“原野”,从“小我”到“大我”,在蒋胜男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网文作家的时代担当与人格操守。谈及《耶律大石》与蒋胜男以往作品的不同,欧阳友权认为,蒋胜男过去的小说大多是写不同历史时代的“大女主”,而这部作品写的是建立西辽王朝的“大男主”耶律大石,写到他逆境成长、称雄中亚,波澜壮阔的一生。小说在人物塑造、宫廷权斗、战争风云、民族关系、人性博弈、情感苦痛等许多方面体现出很高的思想艺术水准。
浙江文艺出版社社长虞文军致辞表示,网络文学界有两句话:“中国网络文学看浙江”和“网络文学实体出版看浙江文艺出版社”。文艺社一直以来用心发掘网络文学名家、培育网络文学精品、开发全产业链IP,被誉为热门影视的风向标、网络文学现实题材的排头兵,是中国网络文学实体出版的引领者,推出了一众网络文学名家名作,打造了一条在全国出版业具有极高辨识度和美誉度的网络文学实体出版专业产品线。如蒋胜男在文艺社出版的《芈月传》《燕云台》《天圣令》畅销市场,且获奖无数,相信《耶律大石》也将是一部历史题材网络文学的重磅之作。
中国作协网络文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委员,安徽大学讲席教授马季认为《耶律大石》保持了蒋胜男一贯创作的基本特色,具体到该书中则表现为四点:尊重历史关键史实,人物塑造虚实相生,在丰富的历史留白中塑造合适且精彩的虚构情节,客观展现西辽的传统习俗与文化特色。小说为后续IP改编提供了清晰的线索和扎实的基础,开发将会十分顺利。
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研究员,中国作协网络文学研究院副院长肖惊鸿表示,蒋胜男的创作恰似反映了这个新传媒时代文学生态的特点,一是大众化,二是精品化。她的新作说“新”是指她离开了熟悉的大女主题材,说“不新”,只因她一以贯之地将视野投向广袤历史,从中找寻文学的价值与意义。这部作品的文字风格大气恣意、内敛动情,行云流水间历史的大幕启合自如,那些史书中的人物次第登场,各有其声,各有其貌,文学叙事清晰稳健,角色塑造栩栩如生,必将吸引无数中外读者神往。流畅而一波三折的故事讲述,突出了网络文学的大众化色彩,透彻而掩卷长思的历史体悟,凸显了新传媒时代文学精品化的价值。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古籍规划评审委员,教育部教材评审与编撰专家鱼宏亮认为《耶律大石》非常好地处理了历史和文学的关系,第一是中华民族多民族共同体的融合,第二是北方多民族政权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所做出的贡献,第三是把整个故事放到全球化的视角下去讲述。他认为,蒋胜男对这一冷僻题材进行重点创作是一个非常困难也非常可贵的选择,相信这部作品会得到认可。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教授,中国作协理论批评委员会副主任,《民族文学研究》副主编,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刘大先提到,蒋胜男的一系列著作梳理了一条非常有意思的历史叙事脉络,她写女性,写少数民族,其实是在写另一半的中国史。刘大先认为《耶律大石》探讨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多民族文学史观,二是如何以全球史的视野看历史,三是从成长小说的角度与历史形成参照。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文艺研究》副主编,中国现代文学馆特邀研究员李松睿指出,《耶律大石》虽然是以男性角色为主角的作品,但依旧塑造了很多闪闪发光的女性,比如几位太后。同时,这部历史小说“大事不虚、小事不拘”,没有把历史简单塑造成权力的游戏,而是构建了一些政治理想之间的冲突和碰撞,非常精彩。
安徽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徽大学网络文学研究中心主任,《网络文学研究》主编周志雄表示,蒋胜男的小说在中国当代网络文学界是非常有代表性的,它确立了网络小说当中“大女主”小说的典范,是网络文学创作精品化的代表,同时蒋胜男本人是一名非常有创造性、创新性与时代责任感的作家。这部新作《耶律大石》带领我们了解了一个不太熟悉的西辽政权,而塑造耶律大石这个人物的过程当中所寄托的“和而不同、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多民族、多文化的融合政治理想,是当今世界各国间的一种国际准则,具有当代性与现代性的理念。
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媒学院教授、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夏烈认为,蒋胜男和她的历史网络小说创作是一个了解中国文化、中国社会现状的重要枢纽,是真正通融了传统文学素养和网络小说网感的一种写作。同时,《耶律大石》立足点在西辽,也就是今天的南疆,这样一个相对陌生的地方,会引发读者全球视角的思考,眼界为之一扩。在小说宣传方面,夏烈认为可以根据“小说IP+文旅”的思路进行构架,从内蒙到新疆、中亚构建这部小说的宣传或是人文旅游路线,这构成了一种独特而又有价值的可能性。
苏州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房伟提到,蒋胜男的作品融合了网生性以及传统历史文的双重特点,在历史文学上的开拓非常全面,写就了一部部有情的历史文学。在《耶律大石》中,体现了文化融合与民族融合的大文化观,对当下的历史文学创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健康的引导作用,在此基础上,又有非常细腻的具像书写,“大”与“小”非常好地结合在一起。
首都师范大学艺术与美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网络文艺研究中心主任许苗苗认为,《耶律大石》虽然以主角的名字作为书名,但这部小说更值得品味的地方在于透过主角看历史。书中不仅有人物不同性格的塑造,还有对权力更迭、历史循环等问题的深度思考,通过西辽将世界上其他国家串联在一起,让这一本书既有知识的广度,又有历史的厚重感和思想深度。
文学创作一级,《扬子江文学评论》副主编,中国现代文学馆特邀研究员,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何同彬表示,《耶律大石》是新文学传统与网络文艺、网络文学创作之间的一种融合与跨越,整个叙事节奏简洁明快,剧本感特别强,语言细腻,情感丰富,很多人物塑造都带着浓烈的人文思维,有着非常明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常务副秘书长,中国现代文学馆特邀研究员徐刚认为蒋胜男及其作品是传统历史文化传播的枢纽,通过阅读这些作品,了解平时不太关注的一些历史,对历史进行反思,是非常有意义的。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研究员,浙江省评协副主任王晴飞认为,耶律大石的人物形象塑造在当下是比较少见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念里会提到“绝圣弃智” “巧言令色,鲜矣仁”,但在现代社会当中可能更多地强调这个人的创新与创造力,值得思考,并指出小说具有的全球史视野以及文学与历史相互生发的价值。
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委员,《诗选刊》杂志主编桫椤表示,《耶律大石》这部作品展现了非常浓厚的中国古典审美意韵,同时支撑小说的史料坚实、观点新颖,摒弃中原史观,人物塑造现代意识非常强烈,具有创新性与进步性。
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现代文学馆特邀研究员赵坤表示,《耶律大石》对于冷僻历史的有意识创作,提供了历史叙事中较为稀有的选择,具有一定研究价值与意义,同时也为网文的新生性特点与蒋胜男作品的历史性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思考。
温州大学网络文创研究院院长、人文学院研究员蒋胜男对与会的各位领导、专家表达了衷心的感谢,表示将精益求精,继续修改,争取呈现出更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