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黎亮
构思《我的独轮车上有两个怪兽》这本书的故事的时候,我女儿正在读幼儿园。有一天,老师发来她推着独轮车上陡坡的照片,坚韧和自信写满胖嘟嘟的小脸。这个独轮车的主题活动持续了好几周,孩子们几乎把独轮车能玩的花样玩了一个遍,全过程创意不断,快乐飞扬。我心想,为什么不写一个独轮车的故事呢?这可以成为历练成长的一个隐喻。独轮车上有两个怪兽,一个专招麻烦的烦烦兽,一个专打退堂鼓的弃弃兽,而推独轮车的小姑娘,不管怎样都能把车推到要去的地方。
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常立,我们当时正在翻译苏斯博士的全套英文绘本。他立即感到这会是一个苏斯风格的故事,欢乐与想象齐飞,抵达意义非凡的世界。我们满脑子苏斯的人物、故事和节奏——主人公应该要像帮鸟妈妈孵蛋的大象一样“说话算话,说到做到”;烦烦兽有点像《热心肠的驼鹿》里那些小虫小兽,没心没肺,把独轮车当自己的地盘,招蜂引蝶制造麻烦;这些麻烦要越来越大,象《去无忧城真麻烦》里那样层出不穷,惊心动魄中带着令人捧腹的喜感;而主人公的觉悟和气魄,就如同不再想要去无忧城躲开麻烦的那位一样,“现在我的麻烦也会有麻烦,我要给它们点颜色看一看”……这么想着,独轮车故事方向明了,轮廓逐渐清晰。
然而,在动笔之前,我们还需要顺着故事自己的逻辑线索为它找一个富有张力升华全篇的结尾。“老板在十万八千里以外”和“十万八千里以外幼儿园”,这个创意就如同来自“十万八千里以外”,如同孙悟空驾着五彩祥云来到。此外,故事最后的最后,烦烦兽和弃弃兽放弃了那位幼儿园小姑娘,准备跳到一个背书包的小学生身上……我被这个想法逗乐了。仔细想想,在独轮车故事里获得了战力的孩子,应该也会有“说话做事响当当,坚持到底没商量”的自信和魄力当好一个小学生吧。
故事给了我们一个杯子,我们用它来啜引生活。完稿多年之后,我怎么也没想到,这个故事也形塑了我们的中年生活。谁不是推着独轮车走过这人生呢?在人生半途的我们,一样需要看清自己的天命与道路,一样需要相信“麻烦越大,本领越大”,相信“那些压不垮打不到我们的,最终都会成全我们”。独自一人推着独轮车见招拆招一路前行的画面,真真实实给我带来了内在的坚韧与内心的平静。
(黎亮,儿童文学作者、研究者、浙江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