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美术出版社的直播间略显“叛逆”,不仅靠着“佛系”直播实现逆袭,更是把小众的书法类图书变成了年轻人的时尚单品。
文|邱谷一
在当今图书市场,激烈的竞争如汹涌浪潮,各类图书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然而,书法绘画领域因其较强的专业性致使受众有限,市场表现相对冷清,犹如一片宁静的港湾。就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河南美术出版社的直播间略显“叛逆”,不仅靠着“佛系”直播实现逆袭,更是把小众的书法类图书变成了年轻人的时尚单品。
市场现状:冷门中的坚守与分化
相较于教育类、少儿类、文学类等图书,艺术类图书在市场中的码洋比重较小,仅为2.63%(2023年开卷数据)。而在整个艺术类图书领域,美术类书籍约占市场份额的10%,书法类图书就更是小众中的小众了,在国内图书销售的各类统计中,其数据常被搁置角落。然而赛道窄、体量小的劣势从另一方面来看,却有挖深井、深耕垂类的优势。近年来,不少出版社选择进军抖音直播间,也正是看中抖音垂类精准的特性。对小众又专业的美术出版社而言,抖音自营直播间也许是一个发挥优势的绝佳舞台。
经过调研发现,美术类专业图书直播业态恰似“冰火两重天”,两极分化情况显著。一方面,部分出版社主打专业度高的手把手教学式直播,凭借资深书法、绘画编辑的亲自示范指导,以其深厚的专业底蕴和精湛的技艺,吸引了众多追求精进的观众;另一方面,多家美术类出版社直播间则根据年轻群体喜好,推出热门漫画等图书,迅速积累大量粉丝,部分热门漫画图书短时间内销量惊人。
在这样的市场格局下,河南美术出版社直播团队几经考量,决定以本社40年来深耕细作的庞大“书法中国”产品线为基础,综合考虑当前美术类图书市场的两极分化现象,以及抖音平台垂类精准的特性,寻找突破口。他们既不盲目跟风热门的漫画潮流,也不依赖专业的书法大师光环,开辟一条既保持专业深度又兼顾市场广度的直播道路,在稍显冷门的小众专业出版领域坚守初心。
从零开始:举步维艰的探索之路
那是2023年一个看似平常的日子,河南美术出版社副社长李娟亲自负责拓展直播业务,这对她而言是全新的挑战,毫无经验可循。但李娟向来果敢,短暂的犹豫过后,便下定决心说干就干。
万事开头难,现实的难题一个接着一个袭来,像样的直播场地根本不存在,最后只能在录播室勉强开辟一个角落。最棘手的是人员问题。一开始,李娟也设想过请专业书法编辑担任主播,但常态化直播必然分走专业书法编辑大部分时间精力,长期如此,将会对社里的整体出版工作产生不小影响。于是,李娟大胆起用了入职刚满一周的非书法专业实习生负责出镜,一位性格内向的发行小哥兼职帮忙处理后台的上架工作。实习生伫立在那狭小而凌乱的空间里,对着那部不时卡顿的手机,结结巴巴地开启了首场直播,一切从零开始摸索。
从2023年5月到8月的三个月时间里,直播间一直处于前期积累阶段,数据表现并不亮眼,单场销售额有时甚至还不足千元,平均在线人数也一直徘徊在个位数上下。面对重重困难、阻力与来自四面八方的质疑,团队顶住压力,始终坚守在小小的直播间寻找突破口。每次下播后,直播团队会进行复盘,在一次次实践中汲取宝贵经验,为下一次直播做足准备。终于,随着时间的推移,令人惊喜的变化悄然降临。
自2023年9月起,直播间各项数据有了大幅上涨,单场销售额能够稳定在2000~3000元,场均观看人次突破了2000,平均在线人数达到了30人。终于,直播团队看到了继续坚守的希望,自此,河南美术出版社在这条小而美的直播之路上阔步前行。
“佛系”直播:从零基础到销售破万
时间进入2024年初,随着另外三个同事的加入,一个充满活力的四人女子直播团队重组完成。与此同时,直播场次由曾经的一周两场增至一周三场,时长也由一个半小时增至四个小时。或许是勤奋的态度得到了流量的垂青,命运的齿轮开始缓缓转动。
来自南京的思量堂主是一位资深书法人,偶然间他刷到了豫美直播间。彼时直播刚起步,于专业领域略显稚嫩,但仿佛有一种奇妙的吸引力将他牢牢抓住,他的书架宛如一座豫美图书博物馆,但凡有新书上架,必定收入囊中。场场不缺席,他成为这个直播间的老粉之一,像其他找到归属感的书友一样,把这个小而美的直播间分享了出去。
消息迅速传播,如雪球滚动、野火蔓延,全国各地的书法爱好者纷纷被吸引至此。谁能料到,就是这样一个起初看似毫无优势,在专业领域略显生疏的团队,在没有任何资金投入用于引流的情况下,竟然创造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奇迹。数据显示,2024年7月,河南美术出版社直播间月直播场次14场,月成交额达19万元,平均单场销售额破万,场观稳定在5000人左右,最高在线人数突破150人。
新加入直播团队的李一鑫原本觉得,单场销售额能有一两千元就心满意足了,谁能料到最终竟能破万。在此之前,作为一名编辑的她早已习惯了为他人作嫁衣的幕后工作,从编辑到主播的身份转变没有给她太多适应的时间。
不过,正是编辑工作积累的经验让她更能从图书内容出发,找准亮点。“图书不同于一般的商品,想卖动书,要先懂人”,这也是这个直播间看似佛系的背后,既能做好书又能卖好书的制胜法宝。
与其他直播间极力推销、鼓动观众大量购买的风格截然不同,她们的“佛系”与真诚尽显无遗。直播的时候,常常能看到她们反其道而行之,反向劝说观众不要“冲动消费”的画面。这看似有悖于常规销售策略的举动,实则饱含着她们对观众的真诚关切及对产品的十足信心。
此外,直播间也打造了多件爆款单品。以“马健中跋临”系列为例,三年来一直被积压在仓库中,直播间的主播敏锐捕捉到该书作者举办展览的消息,以此为契机,经过仔细研读内容,找到卖点,让很多甚至不写书法不练字的朋友,“路过”直播间时都忍不住下单购买,售出千余册,直接清空了库存。
不靠低价吆喝,不靠投流推广,近一年时间,河南美术出版社的单场直播销售码洋从最初的184元飙升至64012元,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态势,增长率高达34689%。这样的逆袭反差,恰似夜空中突然划过的璀璨流星,照亮了原本冷清沉寂的冷门市场。
团队齐心,共克难关
在这成功的背后,领导的作用犹如定海神针,不可或缺。李娟不仅频繁地亲自投身于直播活动之中,与团队成员并肩作战,同甘共苦,更是把“特别好,好看好听又专业!”“你们真棒!”这类鼓舞人心的话语挂在嘴边,为团队成员源源不断地注入强大的信心和勇往直前的动力。
在资源投入方面,社领导展现出了非凡的魄力和决心,毫不吝啬,倾尽全力。无论是人力资源的精心调配,还是物力资源的充足保障,抑或是财力资源的慷慨支持,都为团队的发展提供了坚实无比的后盾。
正是这种上下一心、同舟共济的团结氛围,使得河南美术出版社在冷门赛道上能够披荆斩棘,一路高歌猛进。
很多人形容河南美术出版社的直播间,第一感觉就是“不像带货直播间”,除了“佛系”之外,真正吸引人的是主播和书友相聚的氛围。来自各地的书协会员和书法爱好者就算不买书,也经常会在直播间与主播和其他书友聊聊关于书法的二三事,网络一线牵,相聚直播间。
河南美术出版社的直播间已成为大型书法爱好者的交流基地,入场券就是一本本物美价廉的豫美图书——平均客单价在20~40元,却用单场数百单的成交量,表达着对于直播间的喜爱及对豫美品质的认可。
河南美术出版社的成功绝非偶然,它为其他在冷门领域艰难前行的同行树立了一个别样的例子,有力地证明了只要找准方向、勇于尝试、坚持不懈,冷门也能变热门,小社也能成就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