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大雪之日虽未到,但冬天是真的要来了。
11月7日正逢立冬,这一天,绍兴黄酒节如期隆重开幕。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开幕仪式上,嘉宾们的手上多了一份特别的“伴手礼”,那就是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新书《黄酒有意思》。
立冬,是绍兴黄酒开始投料发酵的日子。在这样一个特别的节点,《黄酒有意思》可以说来的正是时候。
黄酒,在诸多酒类中,历史悠久,为中国独有,是“中华国酿”。这本书以黄酒为主题,从酒之史、酒之特、酒之用、酒之饮、酒之文、酒之兴六个维度出发,结合最新的考古发掘材料和大量的文献资料,全面介绍黄酒的历史渊源、酿造工艺、品鉴方法、文化价值以及产业复兴等内容。
《黄酒有意思》
作者:冯建荣
出版时间:2024年10月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作者冯建荣是地地道道的绍兴人,现任绍兴市文史研究馆馆长。说起出版缘由,他在书中写道,早在七八年前,他就有意写一本有关家乡绍兴酒的通俗读物,并为此开始了相关素材的准备工作,并于今年4月动笔撰写,完成这本20万余字的新书。
酒香也要勤吆喝。冯建荣说,绍兴酒在清代直至民国时,一直处于通行宇内、独步天下、力压群芳的境地。这是何等光辉灿烂的岁月!今天的绍兴酒,虽然品质风采依旧,却是尤需吆喝,借以换取光风霁月。他希望这本书,能让读者“一册在手,读懂黄酒。”
翻开书页,可以看到,345个妙趣横生的黄酒小段子,短则百余字,长不过千字,主题集中、文字精简,配以近八十幅插图,可以说是一本兼具知识性、可读性、启发性的黄酒小百科全书,随手一翻即有收获。
比如在讲到黄酒的技艺独精时,书里写道:绍兴酒的酿制,颇费时日。夏天,采割辣蓼草,做成酒药。秋天,制作麦曲。冬天,浸泡糯米,经发酵,再开耙酿造。来年春天,压榨,灭菌,灌装,封坛。可见,一坛酒的酿成,需要跨越当年与来年两个年份,经历春夏与秋冬四个季节,实属来之不易。如果要进而使一坛酒变成一壶酒、一杯酒,放到消费者的餐桌上,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则尚需要至少三五年的醇化时间,所以尤显珍贵。一坛美酒,一杯佳酿,这是酿酒人诚心诚意的写照、精益求精的结果。这或许也是绍兴酒延绵数千年而长葆青春的奥秘之所在吧?!
在写黄酒饮用方法时,作者又是这样写的:慢咪,是品饮黄酒的最佳方法。黄酒历来是慢慢咪的。这种咪的品饮之法,是中和的准则与温克的境界所要求的。绍兴黄酒历经四个季节、数十道工艺酿制而成,酿成后又需有若干年的醇化时间,足见其速度之慢。与此相应,其饮亦应突出一个“慢”字,慢慢地咪。一个“酿”字与“咪”字,道尽了绍兴黄酒的无穷妙趣。一是“咪”这种饮法,属于浅酌缓尝,有助于全身心的放松,得到精神上的享受。二是“咪”这种饮法,属于细抿慢咽,有助于身体健康,使酒成为人体吸收的重要成分,参与人体的新陈代谢。 三是“咪”这种饮法,属于心静如水,有助于从容自在、气定神闲的日常养成,成为修身养性的良好途径。
一个个黄酒有意思的故事,在作者诗画般的语言中,让读者轻松了解黄酒的历史与文化,个性与品质,以及岁月沉淀下的弥足珍贵。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