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希望所有的努力都不会被辜负,我们终将会成为我们所期待的样子。
文|朱 姝
《小小浮浪人》自2024年6月出版上市以来,受到众多知名媒体人的推荐,也让数千名读者感动流泪,目前已经迎来了一次加印。虽然印量不多,但在当下艰难低迷的市场环境中已属难得,对参与这本书出版的所有同事来说,都是极大的鼓舞。希望在不久之后,我们可以将它作为成功案例,与更多同行朋友分享这本书的推广思路——姑且将此作为下一阶段的小目标吧。一个从小没人管的穷孩子,是怎么把自己送去读博士的?——这是我听到小小讲述自己故事时的第一反应。
出版意愿的确立
2023年3月的一天,在很久不刷的朋友圈里,偶然看到心理咨询师Steve Shi在推荐自己的当期播客“Steve说”,嘉宾是一位名叫小小的姑娘。她用脆生生的嗓音讲述自己的故事,被生母抛弃,被继母虐待,唯一爱她的父亲又不懂养育,13岁辍学进入社会,15岁父亲意外去世,她独自飘零,尝遍底层社会的艰辛……如今刚满30岁的她,在香港理工大学攻读博士,2023年8月还作为访问学者去芬兰交流学习。
这勾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一个没怎么接受过基础教育的人,怎会有如此精准高效的表达?省略号省去的那些年,她经历了什么?她是怎么做到的?
听完节目后的第一时间,便去她的自媒体平台给她发了私信,表达了出版图书的意愿,很快得到了回复。不久后,借着接受媒体采访的机会,她来到北京,我们在国贸的一家咖啡馆第一次见面。干净的白衬衫,脸上未施粉黛,眼神和语气一样坚定,这是小小给我的直观印象。她说自己这短短的20多年,像是浓缩了别人的一辈子,她要把它们记录成书,作为自己30岁的礼物。她对自己的过往没有丝毫隐瞒的意思。后来拿到她的稿子我才知道,她能把自己暴露得如此彻底。我难以想象她曾在自己身上加了多厚的壳,又是怎样连皮带肉撕下来的。临别我们拥抱了一下,我充分感受到这个小小的人身上强烈的能量,那是一种“我想要,我想要很多很多”的毫不掩饰的欲望。
图书的组稿和制作
人们常说,你的欲望要与你的能力相匹配。在这一点上,小小可以被当成典范。
我们见面后不久,她就发来了一张写作导图,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她的成长轨迹、与之相关的人和事。一个月后,她就交来了全书的前三分之一,接下来的五个月,书稿顺利完成了,洋洋洒洒12万字。
借用尼采的精神三变论,她把自己的内容分成了三个部分,也代表着她人生的三个时期:骆驼、狮子和赤子。骆驼时期,她尚未成年,一直被人推着走。别人只告诉她应当做什么,她被动去做那些她并不理解的事情,就像一只负重前行的骆驼,只能埋头赶路。狮子时期,她被人一语惊醒,开始自学考试,那是她第一次感受到“我要做一件事”的强烈动机,并拼尽全力去实现她的渴望,如同饥饿的狮子扑向猎物。赤子时期,似乎回到了一个孩子的初始形态,带着好奇心去拥抱更多的可能性。
她身上有着一些奇怪的矛盾点,有种未经雕琢的直愣,又有种阅尽千帆的世故,你刚想把她当成个任性的孩子,她的人格里又会突然冒出一个圆融的大人。我时常觉得,时间在她身上的流动是无序的,某一个时期她停滞不前,又在某一个时期倍速快进,但不得不说,她真的是一个很好的作者,她善于归纳、架构,并且足够坦诚,她会直白地表达自己的“要”和“不要”,“爽”和“不爽”。她的直白是友好的、不带任何恶意的、以结果为导向的——这在当下是极为稀缺的东西,也让我们的沟通变得极为高效:迅速达成一致、迅速解决分歧。
从文稿修改到装帧设计,我们在不断磨合中完善了这本书的初期形态,我也在一次次的对话中对她的成长路径有了更多的了解。
沉浸式了解作者过往经历
其实在继母进入她家之前,她得到的父爱比很多孩子都丰沛。那个不会用言语表达的父亲,会用实际行动给她宠溺,给她自由。如果没有继母,她应该只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没那么富裕而已,不会有太多精神上的匮乏。
但继母的到来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一个从小就没见过生母的女孩,由没什么文化的父亲以粗糙的方式抚养,她对走入她家庭的女性是带着期许和渴望的,她会讨好和逢迎这位“母亲”,但继母还是成了她童年的噩梦。
同为女性,我难以想象一个青春期的小女孩,没有钱买卫生巾,只能用纸叠成团放在裤子里,还在大庭广众之下从裤管里掉落,那会让她生出怎样一种巨大的耻感?一个爱学习的孩子,从学校带回家的奖状被继母恶狠狠地撕碎烧掉,这么深的恶意是从哪里来的?小小在20多年后选择用平静的语气讲述,并试图为继母那些不可原谅的行为找到理由:她也是过得太苦了。
只是,这种对人尊严的毁灭式打击,还能得到修复吗?要怎么修复?
毫不意外地,小小开始变得极度自卑。即使已经成年了,她也要穿上十几厘米的高跟鞋才敢出门,出了门又觉得所有人都在用异样的眼光看她,走在斑马线上还会觉得自己像个暴露在阳光下的怪物……她曾把自卑的源头指向自己一米四六的身高,曾幻想假如自己高大一些,会不会就没有人欺负她了,可我们都明白,那是因为在长期的打压中,她已经看不见自己,已经忘了这个世界上还会有人爱她。这才是一种比生理缺陷和物质贫穷更可怕的精神摧毁。
与继母关系的终止,源于她父亲的意外离世。这何其不幸,让这个几乎未得到过家庭庇护的女孩更像一个流浪世界的孤儿;又何其有幸,能让她自此斩断一切不健康的关联,轻装上阵。
转折出现在两年后。命运之神好像偏爱这个倔强而聪明的小女孩,派一位出租车司机递了一句话给她:“你很聪明,应该继续接受教育。”小小立刻领会了命运的赠予,在接下来的三年里,如饥似渴地学习,每一场考试都要高分通过,就像能得到奖状一样,并且再没有人可以把她的奖状撕碎。接着,她通过自考拿到了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的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再接着,她又顺利考入香港理工大学,成为硕士、博士。一个几乎没有接受过系统英语教育的女孩,第一次考雅思就得了5.5分,第二次6分,再一次7.5分。后来的故事,就像是命运之神为她编写的爽文,从河北农村到维多利亚港,从打工子弟学校到世界名校,她实现了阶层跨越,实现了从自卑到自信的蝶变,当她光着脚参加游艇派对时,当她自信从容地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畅所欲言时,那个曾经觉得自己像怪物的小女孩,曾经坐在空房子里抱膝幻想的孤独的小女孩,已经完全消失了。
上市营销期的跟进和互动
《小小浮浪人》出版后,后台收到了很多读者的留言,有人表示自己和小小的经历很像,可是没有小小的勇气,没能坚持到最后;还有一部分人说,感动之余受到了莫大的鼓舞,让他们愿意从当下就开始改变,去做那些一直想做却不敢做的事情。
作为出版人,我很感恩这本书能让更多人看到,更欣慰有那么多人从中获得了力量,即使我也知道,在世界上的无数个角落里,还有很多个小小,正孤独地、艰难地踽踽独行,他们可能是童年的小小,是自学的小小,是挣扎奋斗着的小小,他们是时代巨幕中沦为灰暗背景的每一个人,也是在命运洪流中奋力拼搏收获成就的每一个人。我会继续做那双发现真善美的眼睛,去感受来自每一个平凡人身上的不平凡的力量,也真心希望所有的努力都不会被辜负,我们终将会成为我们所期待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