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合影
2024年8月9日上午,北京出版集团与大同文旅深度合作交流会暨《九龙壁》新书发布会在大同市图书馆成功举办。
本次活动由大同市政府驻京联络处与京版若晴公司策划、发起,北京出版集团、中共大同市委宣传部共同主办,大同市文旅局、大同市文物局、大同市文联、大同市政府驻京联络处协办,京版若晴公司承办。
活动邀请到故宫研究院院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郑欣淼,大同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瑶,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金融作协主席、国家一级作家阎雪君,大同市古建筑保护研究院院长解玉保,中国建筑文化中心研究部主任、中国建筑图书馆原馆长钮利民,京版若晴科创文化发展(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迁,出席并致辞。
同时,出席本次活动的嘉宾还有大同市文旅局二级调研员郑建新,大同市文物局二级调研员许新红,大同市文联二级调研员侯建臣,大同市委宣传部版权科科长肖菲,大同市图书馆馆长陈来义,大同著名民俗学者、书画家赵佃玺,中国建筑文化中心专家大同古建筑砖雕技艺非遗传承人盛向东以及出版方等相关领导和媒体。活动由大同市政府驻京联络处万江涛主持。
《九龙壁》集龙文化与中国建筑艺术于一体,为国内首部以九龙壁为题材的大型全景摄影图集,丛书共三册,分别是《九龙壁 大同卷 代王府》《九龙壁 北京卷 北海公园》《九龙壁 北京卷 故宫博物院》。旨在向世界展示中华传统古代建筑智慧、美学素养、技艺技法及其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
《九龙壁》图集3册
《九龙壁 大同卷 代王府》的问世,是对大同乃至整个北方地区深厚文化底蕴的一次精彩呈现,将为广大读者打开一扇了解大同、感受北方文化魅力的大门,进一步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
现场展示《九龙壁 大同卷 代王府》图集
郑欣淼讲到 《九龙壁》一书的诞生,恰逢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意义非凡,既承载历史又展望未来。九龙壁不仅是文化瑰宝,更是历史名城的重要符号,吸引无数游客探寻。今日共聚,分享此书,旨在弘扬传统文化,同时强调保护遗产的重要性。我们致力于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确保九龙壁及其承载的文化得以永续传承。借此机会,祝愿大同文旅事业蓬勃发展,实现“天下大同”的美好愿景。
郑欣淼致辞
王瑶谈到北京出版集团与大同市开展文旅合作,策划出版《九龙壁》精品出版物。此合作将打开两地文化交流新篇章,为讲好大同故事、展示城市形象、履行重大使命提供新机遇。
大同文化底蕴深厚,遗产丰富,做好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责任重大。以九龙壁文化为抓手,挖掘古建资源,出版精品力作,可弘扬传统建筑智慧与文化,为民族复兴注入精神力量。目前,大同正聚焦打造国际知名文化旅游城市,文旅产业成为民生产业,离不开文化支撑。相信在多方支持和努力下,大同文旅事业会迈上新台阶。
王瑶致辞
解玉保介绍大同九龙壁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为代王府前的照壁,历经战乱留存至今。是国内规模最大、建造年代最早的九龙壁,艺术价值极高。2001年,大同九龙壁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经搬迁、复建与环境整治,如今依旧岿然屹立。《九龙壁》图集的出版,对保护、研究、宣传及活化历史文化遗迹意义重大。
解玉保致辞
阎雪君表示《九龙壁》这部图集凝聚了深厚文化底蕴与精湛艺术技艺,传播了正能量以及源远流长的中国龙文化,同时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和智慧。展望未来,此次的新书发布为大同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阎雪君致辞
钮利民谈到九龙壁作为独特的建筑形式因稀有而受珍视,大同、北海、故宫的九龙壁是历史见证和情感凝聚。九龙壁全书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通过高清影像展现三座九龙壁各自的独特魅力,旨在记录现状、讲述故事、探究设计理念,为科普和档案记录作贡献。同时作为大同籍人士,他表达了对大同九龙壁的热爱,作为明代代王府照壁,大同九龙壁见证了历史变迁。希望通过专业摄影阐释知识、满足专业读者需求,激发公众对传统建筑文化的探究热情。
钮利民致辞
刘迁表示大同历史文化深厚,自古为北方重要文化枢纽。北京出版集团一直致力于文化的挖掘传承创新,在甲辰龙年推出《九龙壁》图集,分三册展现国内三座九龙壁魅力,介绍其建筑智慧与文化传承。《九龙壁 大同卷 代王府》的出版,是对大同标志性建筑九龙壁的深入解读。未来,期待与大同在古建活化转化、文旅融合互通、文创开发利用等更多领域合作,探索创新融合发展新路径,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为推动两地文化产业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刘迁致辞
活动中,北京出版集团京版若晴公司向大同市图书馆赠送了《九龙壁》系列图书,希望通过大同市图书馆这一优质公益文化机构,让更多的大同读者欣赏到这部佳作。
北京出版集团京版若晴公司向大同市图书馆赠书
文旅与出版业的融合是当前文化产业发展的一种重要趋势。本次活动为探索和发展两地古建文化出版及文旅联动提供了新思路,不仅是一次对建筑文化遗产的展示和传承,更是一场文化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希望能够满足广大读者多样化的阅读需求,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同时激发更多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建筑的关注,传承中华民族千年的文化智慧,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让世界更加了解和欣赏中国的建筑文化,以建筑为桥梁,携手绘就文化交流的宏伟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