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5日,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与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许结携手推出的全新力作《丝路情》在第十四届江苏书展现场举行了隆重的新书发布会,两位名家亲临现场与读者分享新书创作心得。
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省出版局、电影局局长梁勇,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章朝阳,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总编辑方立松等出席本次发布会,活动由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王林军主持。
章朝阳董事长表示孙晓云女士作为当代书坛的领军人物,多年来在书法艺术的创作与研究上倾注心血,笔耕不辍,深受书法界的赞誉。今年是孙主席第14次亲临书展,她每一年都在江苏书展上为广大读者朋友们带来新书,已经成为历届书展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孙主席热心于全民阅读推广事业的精神值得广大出版人为之敬佩。这也是艺术为人民、出版为读者的最好写照!
自2019年以来,由许结教授选编经典诗辞文赋,由孙主席以行书书写,开启了凤凰出版子品牌之一——“孙晓云书作”中的重点主题书写系列,该系列关注国之大者与时代主题,赓续文脉传承匠心,已出版《中国赋》《诗意江南》《运河颂》《中华匠心》等,堪称经典之作。今日发布的新书《丝路情》,是对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主题书写,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探寻,也是对千年丝绸之路的一次深情回望。
嘉宾访谈环节是本场发布会的一大亮点,主持人邀请两位名家上台分享新书《丝路情》的选编缘由、创作过程、文化内涵等内容。
孙晓云老师回忆起去年江苏书展推出的书作《大美长江》,并举办了“大美长江”书法展,让图书发行与书法欣赏融为一体,取得了非常好的反响。谈及今日发布的新作,她表示今年是“丝绸之路”成功申遗十周年,在这个重大的历史背景下策划出版《丝路情》一书意义非凡。她花了两个月时间书写许结教授编选的九十三篇诗文,共计三万六千字,而书名中的“情”,更具有多层含义:一是为了庆祝“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十周年的感情;二是历代诗词歌赋传递给每位中国人乃至各国人民的情谊和文化氛围;三是表达了她书写经典名作的艺术之情、表现之情、书法审美之情。
而在书法创作表达方面,孙晓云老师也对历年作品进行回顾:“中华国学德育经典系列”用小楷书写,约八万字;“重点主题书写系列”的《中国赋》《诗意江南》《运河颂》《中华匠心》《大美长江》以及今日推出的新书《丝路情》,以行书为主,包含行楷和行草。孙老师坚持以 “易看易懂易欣赏”的书体来表现适合大众的书法普及阅读范本。而“书法临本便携装系列”《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则以中楷的形式书写,便于读者随身携带,真正实现“书写伴我万里行”之效。 孙老师表示会如期参加未来的江苏书展,通过签名交流,取得广大读者的检阅并听取意见,争取在今后每年的江苏书展中,推出更好的作品。
许结教授表示非常荣幸再一次和孙老师合作,从《中国赋》到《丝路情》,五年合作了五本书作。孙老师已经书写一个花甲,许结老师教书也有若干年,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那便是弘扬与发展中华文化。他还从“人生道路”畅谈至到中国历史上“既有形又无形”的丝绸之路,“有形”是因为它有一条线索与行走路线,“无形”是因为它对中国与世界文化的交流是永恒的话题。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离不开经典文本,所以《丝路情》选择了五大篇章、九十三篇文本,加以注释,让更多的大众读者了解这段历史。今日,我们得以看到孙老师再一次书写美丽华章,而这部经典书法作品《丝路情》将光耀中华,传至永久。
在江苏书展上,许结教授还特地为江苏读者推荐了《丝路情》中的经典篇目,来自潘德舆的《静海寺》。他表示静海寺面对长江,见证了郑和下西洋的壮举,这里面有神圣且伟大的时代动力,非常值得一读。
新书发布会后的签售区早已聚集了众多书法爱好者静候签名,期待着能与孙老师近距离沟通交流,成为活动现场一道靓丽的文化风景线。
今年是“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十周年。江苏作为“一带一路”的交汇点,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丝路情》应运而生。此次推出的《丝路情》以书法艺术的形式,将古丝绸之路的诗词歌赋进行了全新的演绎,让读者在欣赏书法之美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与文化。全书从自然和人文景观、商贸流通、奇珍物产、民族生活、交往融合、海上丝绸之路、中外友好交往、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多个维度进行选编,包括“丝路胜迹,文明记忆;商贸行旅,驼铃传奇;胡风汉家,邦畿千里;龙江樯帆,运通八极;协和万邦,四海同体”五大章,共九十余篇诗文,展现了丝绸之路的多元面貌和丰富内涵,还以详尽的注释和解读,让古意盎然的诗词变得通俗易懂。孙晓云书法部分,结体遒劲、法度严谨、笔精墨妙,为广大书法爱好者提供了经典的书写范本,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书法与诗词的结合,不仅是艺术形式的创新,更是文化传承的深刻体现。诗词和书法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给读者带来传统文化的鉴赏之旅。在数字化浪潮中,希望《丝路情》这样的作品,能引领年轻一代穿梭于历史长河,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与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