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下午,由书香亦城与童趣出版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名家进校园活动——“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王大庆讲农业革命,暨《势不可挡的人类 不公平是如何产生的》图书分享”活动,在人大附中亦庄新城学校初中部顺利举办。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王大庆,尤瓦尔·赫拉利团队华语市场负责人陈光宇,《势不可挡的人类 不公平是如何产生的》译者闫欣,人大附中亦庄新城学校德育中心主任王涛,亦庄阅读联盟秘书长马又颖,童趣出版有限公司副总编辑何醒,童趣出版有限公司科普中心主任王敬栋等出席本次活动,人大附中亦庄新城学校的刘真珍老师主持本次活动。
首先,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王大庆结合自身研究和图书《势不可挡的人类 不公平是如何产生的》向学生介绍了农业革命的历史。他先后向学生介绍了什么是文明,以及“农业革命”与文明起源之间的联系,王教授还向学生介绍了人类历史上三次伟大革命——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并详细展开讲述了农业革命是什么,是如何发生的,又是如何影响人类发展的。他还表示民以食为天,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一直是我国发展的第一要位,希望将来在座的同学有机会参与到中国的农业建设当中来。
王教授演讲结束后,学生们意犹未尽,纷纷举手想请王教授答疑解惑,比如有提出“古人没有冰箱,他们是怎么保存食物的呢?”“怎么区别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呢?”等问题。
然后,主持人刘老师向学生们介绍了这本探究农业革命历史与人类文明起源的图书《势不可挡的人类 不公平是如何产生的》,这本书是历史学家赫拉利教授为9岁以上孩子写的,主要通过1万年前人类一次无意的种植小麦的尝试是如何导致饥荒、瘟疫、战争和不平等的故事来展开讲述。刘老师表示如果对农业革命这段历史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这本书。
接着,陈光宇向学生们分享了《势不可挡的人类 不公平是如何产生的》图书创作过程中的趣事。她向学生们介绍,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是一位历史学家,不会画画,于是邀请了西班牙插画家里卡德进行创作。而里卡德是艺术家,在创作时难免会有不符合科学性的发挥。那么如何保证插画的准确性呢?他们的解决办法是依靠团队的力量:把插画打印出来,大家聚在会议室里,一起“挑毛病”,从阅读习惯、科学性、文化敏感性和美观等多个维度进行审阅。在分享中,陈光宇向小读者们展示了该书部分插画的初稿与终稿,并进行了问答互动。现场的学生聚精会神,认真观察,发现了许多插画修改中的巧思;也在此过程中了解到看似简单的插画,其实在创作时要经历反复的打磨、推敲。
《势不可挡的人类 不公平是如何产生的》的译者闫欣则从考古研究角度,分享图书所介绍的历史是如何通过科学技术进行考究的。闫老师通过展现秦始皇陵兵马俑、妇好墓、挖掘到的古代动植物,以及考古现场,告诉学生经过几千年上万年的埋藏,古人类生活的痕迹能够保存到今天的是非常少的,而考古学家的工作就是从这有限的证据中,尽可能多地进行分析,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从而研究古代社会人的行为和他们所生活的环境,帮助我们复原古代的社会,将历史真实地呈现在我们现代人的面前。
活动最后,童趣出版有限公司副总编辑何醒与亦庄阅读联盟秘书长马又颖向人大附中亦庄新城学校捐赠了“势不可挡的人类”系列图书,寄望同学们能热爱阅读、鉴古知今、探索未知,能为人类发展做出贡献。
此次“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王大庆讲农业革命,暨《势不可挡的人类 不公平是如何产生的》图书分享”活动,是名家进校园与阅读进校园的完美联动。此次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开拓眼界、拓宽知识面,还架起了学生与名家、图书的桥梁,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对不同领域知识的探索欲,以及阅读兴趣,从而推动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与强化,让书香浸润学生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