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精品图书的打造,内容立意、品质追求、细节打磨,缺一不可。
文︱胡玉婷 牛晓敏
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技术日新月异的全新时代,提高全民卫星科技素养和认知水平,特别是引导青少年读者关注卫星前沿科技发展,激发他们对卫星科技探索的热爱,已经成为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卫星科技作为现代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发展,更是推动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因此,普及卫星科技知识,提高全民科技素养,对于培养新时代的创新人才、推动国家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面向大众尤其是青少年普及卫星科技知识,不仅能够帮助他们了解卫星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还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增强他们对科技的兴趣和热爱,为未来的科技创新和科技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2023年2月,人民邮电出版社的《星耀中国:我们的量子科学卫星》出版后广受好评,荣获2023年度“中国好书”等一系列奖项。此书的策划初衷正是践行新时代出版人的文化使命。
立足热点策划精品
长期以来,人民邮电出版社高度重视科普精品的出版策划工作,致力于打造经得起读者及市场检验的科普作品,并推出“工信科普出版精品计划”,将工信领域热点前沿技术和国家重大科技工程成果的普及转化为精品科普图书。近年来,人民邮电出版社基于学术期刊资源,大力倡导“学术资源科普化”,尤其是在2020年,我们的学术期刊《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正式创刊,瞄准卫星互联网领域有突破性的基础理论研究、创新性的关键技术、热点问题研究、重大成果应用等。在《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编辑部的学术编辑与科普图书编辑讨论卫星选题的过程中发现,除了策划“卫星互联网”系列等学术著作外,我国卫星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是我们应该重点服务的方向,一往无前、勇攀高峰的航天精神应该让更多人学习发扬。因此,用科普的方式来讲述中国卫星发展故事的策划思路得到了相关院士、专家的高度认可、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导。为此,人民邮电出版社组建了由领域资深专家和编辑共同组成的“国之重器丛书·星耀中国系列”项目组,并由相关领导担任项目负责人。
在确定首批推出的人造卫星品牌时,我们发现量子科学卫星是我国航天航空事业、宇宙探索大业的标志性品牌,已经有重大成果面世。2016年8月16日,由中国自主研制的“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作为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它创造性地将量子相关理论及技术研究搬上太空,承载了中国乃至世界量子科学研究的期望。在此背景下,经过广泛调研及征求院士、专家的意见,项目组决定将“量子”作为首批推出三部曲中的重要一部。该书邀请到了潘建伟、王建宇两位院士直接参与,从前言立意到结构框架再到知识含量,两位院士都给出了权威的指导。
首先,确定本书面向的是青少年及社会大众,我们期望图书语言是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形式是图文并茂、引人入胜的。该书的出版目的是提高社会大众的科学素养,开阔青少年的科技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为国家建设培养未来科技人才,体现文化企业的社会责任和社会担当。同时,可让广大读者了解量子科学卫星的工作原理和应用价值,了解卫星如何影响并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
深度调研奠基宏构
瞄准精品出版目标后,我们多次组织召开选题讨论会,研读国家政策,讨论选题,对项目进行调研,与人造卫星、科普权威专家进行选题价值及可行性论证。2020年,图书选题通过出版论证后,我们邀请潘建伟院士、王建宇院士“墨子号”科学家团队牵头创作《星耀中国:我们的量子科学卫星》。强大、权威的作者团队是图书内容质量的最强保障,也是我们出版精品图书的“底气”。
团队组建后,项目组多次奔赴作者团队所在地进行面对面沟通,确定图书整体的写作思路、架构及各章节牵头编写的作者,多次召开出版工作会议,确定图书的撰写风格、编写大纲、目录。2021—2022年,项目组全面启动书稿的撰写工作,在书稿撰写过程中实时保持作者与专家团队、编辑团队的沟通,发现问题则及时调整写作方式和方向。2022年底,作者团队基本完成初稿,我们不敢有丝毫松懈,因为更大的难点和挑战正在眼前。作者提交初稿后,项目组积极组织召开专家审读会,并请作者根据审读意见对书稿内容进行细化、完善和进一步打磨,力求精益求精。待书稿正式定稿收稿后,我们以“打造打磨精品中的精品”为目标,反复编加、校对,对书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重点查证,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和文献,并与作者反复核实确认。为了提高书稿质量,减少差错,我们组织作者和编辑人员多次召开专题书稿研究、讨论会,将编辑、校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处理,保证不留疑点,将差错率降到最低。
打造精品图书,图书的装帧设计及印刷质量也至关重要。精美切题的封面是读者对一本图书的第一印象。为了保证封面设计质量,我们邀请业内知名设计师为本书设计封面,经编辑、作者、设计师等的反复设计、打磨,最终确定下目前成书的封面风格,重点突出量子科学卫星的相关技术特点,简洁大气,获得相关方认可。同时,为了找到更能传达图书内容和设计理念的装帧材料,印制部门多方联系、多次试印,反复调整细节。由此可见,一本精品图书的打造,内容立意、品质追求、细节打磨,缺一不可。
双效统一践行使命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部分强调,“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弘扬科学家精神、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是我们作为科技出版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
2023年2月,《星耀中国:我们的量子科学卫星》正式出版。本书的出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获得了业内和读者的一致认可。《星耀中国:我们的量子科学卫星》不仅入选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科普中国创作出版扶持计划,还荣获2023年度“中国好书”、“2023首都科普好书”等一系列奖项。
与此同时,《星耀中国:我们的量子科学卫星》出版后多次获得包括长安街读书会、强国论坛、新华荐书、百道网、《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墨子沙龙科普论坛在内的主流媒体、专业媒体、新媒体的关注、推荐和好评,入选百道网2023 “百道好书榜年榜·大众新知类”TOP100榜单;入选百道网2024“世界航天日·中国航天日主题书单”;入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3年度好书·科技生活类(3种);入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3年度优秀畅销书排行榜总榜(40种);入选第三期“新发现,科普书单”;非常荣幸地于2023年在上海浦东科技节上做了全球新书首发,请来了量子科技领域的专家和本书作者之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印娟教授主持首发仪式。
本书出版后仅一年时间,连续加印多次,并在各个平台上获得读者的一致好评。
《星耀中国:我们的量子科学卫星》的选题策划思路正是对新时代出版使命与责任的践行,体现了文化企业担当社会责任、弘扬科学精神的初衷。■
(本文作者单位为人民邮电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