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庆祥最新理论著作《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在京首发

5月15日上午,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一级教授,中央党校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韩庆祥最新理论巨著《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新书首发式暨“中国式现代化”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现场合影

活动由浙江出版联合集团主办,浙江人民出版社承办。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原院务委员冯俊,浙江出版联合集团董事、浙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建江,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出版处四级调研员许雪娟,浙江人民出版社总编辑赵波及本书作者韩庆祥等参会。冯俊、韩庆祥、张建江、赵波为新书揭幕,来自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省委党校的1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研讨。

研讨会现场

据了解,《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是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宣部2022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以通俗的语言、生动的论述向读者展示了中国式现代化如何在哲学基础上超越西方现代化,从而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本书在批判西方中心论和西方现代化方面提出了诸多重要的新观点,在此基础上,将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基础、历史逻辑、深远影响、世界意义进行了梳理,对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完整图景进行了描绘。

现场书影

《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
作者:韩庆祥
浙江人民出版社2024年5月出版

 

新书发布会上,浙江出版联合集团董事、浙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建江在致辞中讲道:《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是浙江出版联合集团“第一选题”重点项目库中的重磅之作。本书站在“世界看中国”和“中国看世界”的基本立场,从世界现代化历程和精神文化变迁的维度审视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在历史维度、生成逻辑、理论内核、价值取向、哲学基础等多方面系统研究了中国式现代化及其开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这部具有历史厚度和理论纵深感的学术著作,体现了中国学者着力构建现代化、人类文明研究的“中国理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自主自觉;通过深入浅出、循序渐进、抽丝剥茧的讲述,说服、打动、影响读者,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对厘清自身优势、坚定文化自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价值。

张建江发言

浙江人民出版社总编辑赵波介绍了该书出版背后的细节,他说:2021年7月,庆祝建党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与“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两个具有标识性的重大论断,这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注入了充满生机活力的时代元素,并迅速引起了思想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浙人社迅速行动,成功向韩庆祥教授约稿。2022年4月,该项目入选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历经近三年的打磨,这部品质上乘、装帧精良的作品得以成功出版。这部作品蕴含深厚的学术积淀,具有独创性的思想观点,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它语言通俗易懂,论证简洁明快,以层层递进的方式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深层逻辑和基本原理。

发布会后,10余位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的“中国式现代化”学术研讨,并从不同角度为该书给予中肯评价。

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原院务委员冯俊认为韩庆祥教授这本书从底层逻辑上做到了两个打通,一是把中国式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打通了,二是把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习近平文化思想这两大理论之间也打通了,这是本书的突出贡献。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荣誉一级教授、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顾问郭湛认为本书从大的历史观、历史哲学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从多制并存的大背景下去研究中国式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非常有启发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赵剑英特别提到,韩庆祥教授这本书把学术话语、政治话语、大众话语三者有机结合了起来,跳出用政治话语去阐释政治话语的窠臼,而是用学术讲政治,对党的重大命题进行学理上的哲学上的阐释。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原主任、哲学系教授王东用重大课题、重大成果、重大创新、重大意义来总体评价这本书,他还说道:“这本书的最大特点和最大创新实际上就是把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两大创新统一起来变为整体。”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艾四林认为本书有四个面向:一是面向道理、学理、哲理,即怎么讲好、研究好、阐释好党的创新理论,使之达到道理的高度、学理的高度、哲理的高度;二是面向问题,即怎么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三是面向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争夺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权;四是面向大众,本书道理深刻,但语言不晦涩。

清华大学教授、学校教学委员会委员、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委员会主任邹广文指出,这本书很好地从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紧张关系中呈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如果要对主题有进一步提升,可以从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角度对现代化开展进一步反思。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仰海峰从三个角度总结了本书的基本特征:第一,这是一部全面研究现代化的专著,把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第二,这是一部具有原创性的著作,带有作者自己的思考;第三,这是一部有哲学深度的作品。

本次研讨会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马克思主义学院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唐爱军主持。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院长、教授吴向东,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臧峰宇,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孙来斌,浙江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原院长、返聘高级专家胡承槐等一同与会研讨。

专家学者们一致认为,《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一书为构筑以马克思主义文化为主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色、以西方文化的精华为动力的文化生态和精神文化氛围,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并构建“中国理论”,贡献了新知识、新范式。

正如本书作者韩庆祥在现场所言:古代世界文明的中心在东方,尤其在中国,但到了近代,世界文明的中心历史性地转移到欧洲,所以就兴起了欧洲中心主义,欧洲中心主义的进一步拓展就是西方中心论。西方中心论对18世纪到20世纪的整个世界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包括对党的十八大之前的中国社会。有三句话能表达这种影响,第一句话是“西方的月亮比中国圆”,第二句话是“耕了西方地,荒了中国田”,第三句话是“用西方的鞋套我们的脚”。西方大部分的制度体系与知识体系,主要是围绕着西方中心论来建构的,相应地,今天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也应该围绕着中国式现代化这些理论来建构。这就是写作本书的目的。

本书作者韩庆祥

据悉,为了让读者尽快读到新书,目前该书已同步在当当、京东等各大电商与线下书店陆续上架。

 

Read Previous

大奖作家新书上市——《宝贝宝贝幼儿敏感期引导绘本》

Read Next

《出生在中国 走近中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新书分享会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举行

Leave a Reply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