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在中国 走近中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新书分享会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举行

5月12日,由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和国家动物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出生在中国 走近中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新书分享会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圆满举行。新锐童书作家王悠然、插画家董美红,国家动物博物馆科普活动与宣传部副主任孙路阳等嘉宾为现场100余名热情读者带来了一场干货满满的分享会。

《出生在中国 走近中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是一套给3—8岁儿童阅读的介绍中国特有珍稀动物的科普图画书。该书选取了4种中国珍稀的一级保护动物:大熊猫、扬子鳄、朱鹮、藏羚。每本书以动物宝宝的口吻来讲述自己的成长历程,用真实生动的情节、孩子能理解的语言,帮助孩子掌握动物知识,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特征,培养他们认识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国家动物博物馆科普活动主管单少杰担任本次活动主持人,在他专业且富有亲和力的开场白下,活动拉开帷幕。

首先进行分享的是图书的文字作者王悠然。她向现场观众分享道:“我国的野生动物种类丰富,仅分布在中国的特有属种就很多,而且不少是濒危的珍稀动物,保护它们才能更好地维系生态平衡。”她写下这些故事,就是希望小朋友们能够通过阅读她的故事从小树立关爱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意识。随后,她和大家分享了其中一本关于朱鹮的故事——《爸爸妈妈会变装》,恰逢母亲节,在这个充满爱的日子里,带读者了解朱鹮是如何“为爱变色”的。

接着,图书的图画作者董美红向大家介绍了图画部分的创作过程。她依次从构思、查找资料、构图方法、线稿、上色、后期、编辑审稿、专家审定等环节,向观众分享了一本书从创作到出版的历程。她提到,为了保证画面的科学性,作者和编辑团队对画面中的环境和动物特点均进行了深入研究,我们看到的最终的画面,经过了多次的打磨,有的甚至推翻了近10稿。这过程中,张劲硕馆长给这套书提供了诸多宝贵的意见。

听完两位作者的分享,国家动物博物馆科普活动与宣传部副主任孙路阳有感而发,她结合曾到访“朱鹮之乡”陕西汉中洋县的亲身经历向在场观众分享了朱鹮的神秘故事。她告诉读者,朱鹮曾在中国、俄罗斯、朝鲜、日本均有分布,随后在俄罗斯、朝鲜、日本相继灭绝。当时,国际鸟类学界把最后的目光投向了中国,希望中国还有朱鹮存在的好消息。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交通落后,信息闭塞,寻找过程曲折艰难。1981年,考察小组经过了3年5万余公里的跋涉,终于在陕西汉中洋县发现世界上仅存的7只野生朱鹮。同时, 孙路阳老师对书中动物的选取和动物特点的介绍表示了充分的肯定。孙老师的硬核分享,开启了现场读者探索生物多样性的大门。

之后的“知识大挑战”环节更是让现场小读者热情高涨。孩子们纷纷举着小手喊着:“我,我,我——”都想获得回答的机会。

接下来的集体绘画环节让现场气氛再次推向高潮。图书插画作家董美红进行了“吃也吃不完”大熊猫简笔画教学。经过董老师的专业指导,孩子们笔下的大熊猫惟妙惟肖、憨态可掬、充满童趣。

在读者热情的签名排队中,活动接近尾声。两位作者在书上留下了美好祝愿,希望孩子们能在书本中收获成长能量,遇见更好的自己。

珍稀动物是一种极其珍贵的、不可替代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保护它们就是保护人类生存的家园。这套绘本精心挑选了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珍稀动物,通过动物宝宝的口吻讲述它们有趣的成长经历,并在故事线中巧妙地编排动物科普知识,助力小朋友走近珍稀动物,激发他们保护野生动物、维护地球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引导他们热爱自然、保护自然。
——张劲硕 (国家动物博物馆馆长、研究馆员)

 

Read Previous

韩庆祥最新理论著作《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在京首发

Read Next

《苏东坡时代》新书首发式暨研讨会在京举办,当今我们如何重新理解苏东坡?

Leave a Reply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