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水利人推出秦淮河的百科全书

文|刘  芳

世人一提到秦淮河,就会想到“十里秦淮”,更有人会觉得秦淮河就等同于夫子庙。然而事实是,秦淮河跨越两个城市,是“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一个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世界名河。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民,生于斯,长于斯,人们对于家乡的河流有着深深的眷恋和浓浓的情感,都会亲切地称她为“母亲河”,而秦淮河之于南京就是这样一条血浓于水、亲情相依的母亲河。

江苏省秦淮河水利工程管理处副研究员黄欣作为一位秦淮水利人,曾多次走进校园,做秦淮河水情教育的宣传活动。

也正因为他和中小学的接触和交流多了起来,越来越发现南京的母亲河秦淮河亟待更好地去宣传、去挖掘她的人文底蕴。秦淮河水情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从这个方面来讲,他作为秦淮水利人更是责无旁贷。于是,便有了于近日由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古韵新声话秦淮》。

今天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古韵新声话秦淮》,写的是秦淮河的前世今生,包括治水成就、文化艺术、民俗非遗、衣食住行、人文科技、体育医药、水利工程、生态环保等,是一本秦淮河的百科全书。读者徜徉其间,可以全面了解秦淮河的古今风貌。

《古韵新声话秦淮》的作者黄欣长期致力于秦淮河水文化的研究及秦淮河水情教育课程的规划和编撰,多次在大中小学开展秦淮河水情教育活动,对秦淮河的历史与现状了然于胸。

数千年来,秦淮河哺育着南京这座城市,是南京亲情相依的母亲河,但本书并没有单纯地讲秦淮河“乳汁”的丰盈与甘美,更多的是在讲因秦淮河“乳汁”的哺育而成长起来的秦淮儿女。

本书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为《源起龙藏浦》,“龙藏浦”是秦淮河的古称。作者从湖熟文化时期人们依水而居,到随着南京城市建设、城乡居民生业发展而兴起的开渠、导水、开湖、围垦,再到桨声灯影、湿地环保景观的形成,对秦淮河流域的水情历史展开了翔实的介绍。

第二章为《小江筑大城》。“小江”是秦淮河的别称。作者紧扣本书的主线,历时性地讲述了南京城依托秦淮河逐步壮大、造就城河相依格局的发展轨迹。

第三章为《淮水旧时月》。作者依然从秦淮河的视角切入,从文学、绘画、书法、戏曲、医药、科技及衣食住行等多个层面,介绍祖冲之、李时珍、曹雪芹、竺可桢等人物,圆周率、《本草纲目》、《红楼梦》、云锦、灯彩等成就,江南三织造、气象台等遗迹,讲述南京古今的文化成就及风土人情。

第四章为《秦淮汇江海》。作为终章,作者将秦淮河延伸至大江大海,讲述了南京古今的对外文化交流。从东吴大帝孙权定都南京,开启了中国航海事业的大篇章,秦淮河一直以开放、包容、和平、共享的胸怀迎接着四方来客。明代,郑和下西洋展现了大国外交的风范,创造了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秦淮河边走出了治理大运河的名贤陈瑄,大运河边至今都传颂着他的功绩伟业。秦淮河也是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开端之地,还是中国体育强国梦开始的地方,更是一张代表中国的国际名片。

通览全篇,我们可以发现,《古韵新声话秦淮》有着鲜明的特色。书中的大部分内容,都是作者平时通过各种形式向单位同事、社会团体和中小学生讲述的内容。翻开本书,我们读到的是文字,看到的是图片,但在这些文字和图片的彼方,我们的脑海中立刻能浮现出作者娓娓道来的情景。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的封面底图采用的是著名画家孙元亮的作品《秦淮胜迹图》,书中的插图也选用了大量秦淮河的原创高清美图,作者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秦淮河,激发读者认识和关爱秦淮河,树立保护秦淮河的意识。■

Read Previous

闪闪发光,点亮梦想

Read Next

香港才子蔡澜新作《花钱的技巧》《赚钱的艺术》正式出版

Leave a Reply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