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国好书”《芬芳》的姊妹篇《多湾》近日问世

日前,作家出版社推出周瑄璞长篇小说《多湾》,这是继2015年浙江文艺出版社《多湾》之后的再次修订出版,作为该作者荣获“2023中国好书”的长篇小说《芬芳》的姊妹篇,重新亮相中国文坛。

一部中国女性成长日记

上世纪30年代的中原乡村,耕读人家季先生家的女儿被时代和命运卷进了生活的沟壑:初嫁丧夫,再嫁家贫。她在动荡不安的岁月里摸爬滚打,在困顿艰难的日子里辗转斡旋,操持家务,还清债务,带领家庭走出赤贫,将儿孙一个个培养成人成才,远去城市,而她在家乡院落中默默凋零,归入泥土。她的子孙在城市里,经历着新的人生起伏。

《多湾》聚焦以季瓷为主导的一家五代人从乡村到城市的人生走向,还原乡村乡情与大地河流的模样,复现中国城乡七十余年的发展变迁,以普通人的命运映现精神的蜕变与人性的光泽。

这是一部中国女性成长日记。一个颍多湾女人,以悲欣跌宕的一生,见证家族之树怎样枝繁叶茂,亲历时代命运如何风云激荡……

成名作,代表作,现实主义力作

从人到土地,从乡村到都市,从祖辈到孙辈,从上世纪30年代到21世纪之初……《多湾》书写中原地区颍河流域一个家族五代人的命运遭际,涵盖上百个人物,以季瓷、章守信为主体的家庭成员向外扩散、枝繁叶茂,其中性格饱满、让人印象深刻的形象在作者成熟的艺术功力驾驭下呼之欲出。作品以普通家庭和小乡村的跌宕变化折射出大中国近百年的风云气象,彰显出现实主义创作的气魄与力量。

《多湾》被视为周瑄璞的成名作、代表作,从构思到出版历经十载,从时间跨度、内容含量、人物数量等各方面考量,它都是一部值得文学界再次关注和重视的力作。

以《白鹿原》为标杆,被陈忠实盛赞力荐

《多湾》投稿过程中遭到多家文学刊物和出版社的拒绝。作者从未灰心,而是将非凡的耐心沉浸在多年的修改完善上,前后十易其稿,及至出版,书稿已较之前打磨删减十余万字。

作者曾以《白鹿原》为自己的文学标杆,陈忠实则在其创作修改《多湾》时给予莫大鼓励,又在小说出版前后为其亲笔力荐。《多湾》展现了周瑄璞极具辨识度的文学质地,是其“厉兵秣马”的勃发之作,也是一部平民的奋斗史、女性的成长史,经由《多湾》,中国文坛记住了周瑄璞的名字。

陈忠实亲笔力荐
陈忠实亲笔力荐

“2023中国好书”《芬芳》的前传、姊妹篇

女性是河流,将往事冲刷湮没大胆朝着前路奔去,如《多湾》中的季瓷、西芳;女性是土地,有着宽广的胸怀容纳接受生活的荆棘,像《芬芳》中的烈芳、素芬。一条汹涌澎湃的大河,一片中原地区的热土,一水一土,滋养人的肉身,浸润人的魂魄,孕育出一代代生命,犹如绽放的刺玫,向下扎根,向上芬芳。

两部作品在描写对象、故事情节、人物性格、主题表达方面都有较高的关联性,共同揭示了人们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坚韧力量,再现了中国从贫困到温饱、富裕的发展道路。它们都是小人物的奋斗史,是山乡发展的变迁史。

《多湾》是《芬芳》的前传和姊妹篇,《芬芳》是《多湾》的延续和发展,二者共同开拓繁荣了中国女性文学。正如贾平凹所说:“从《多湾》到《芬芳》,一路走着,此心光明。”

以小说形式保留历史与生活的鲜活样本

历史的遗漏与缺憾也是文学生发的契机。《多湾》以小说记录一个时代、一个地域的某种生活方式,生动鲜活地保存了几十年前农村生活的内容与样貌,唤醒人们的某种记忆,让很多有过类似经历的人有久违的亲切感。书中的文化包括人文也包括地理。透过独具特色的地道式方言讲述,人们可以看到中原乡村亲戚间、代际间的称呼,也能从他们的日常生活交往中看到风俗礼仪、伦常秩序、生态自然等信息,体现了文学在艺术之外的史志史料价值。

《多湾》聚焦的是颍多湾的人、事、物,但书中的“河西章”已然超出了一般意义上地理范畴,成为一个文学地理坐标,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地指向整个中原地区,成为中原人文的缩影。书中的“河流”是蓬勃生命的象征,以季瓷为代表的女性正如澎湃丰沛的河流,在遵循与突围中行进,怀抱泥沙,奔流向前,润泽苍生。

与《芬芳》随书附赠的人物关系拼图、方言卡相呼应,《多湾》随书附赠“悦读卡片”。卡片围绕作家、作品、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设置简洁的题目,答案就藏在书的封面、腰封和故事里。细读好书,趣做问答,让阅读成为“悦读”。

Read Previous

明朝版“人民的名义”,周游新作《钦探》近日出版

Read Next

长篇小说《万桥赋》在成达万高速铁路工程项目现场举办新书分享会

Leave a Reply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