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报告文学《江如练》在漓江畔举办学术对谈活动

4月25日,第三个“漓江保护日”当天,桂林市委宣传部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在漓江畔举办长篇生态报告文学《江如练》发布会暨“漓江的历史文化与生态保护”学术对谈。近20位书中涉及的漓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一线的单位代表和受访者参加了活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编辑汤文辉,桂林市委宣传部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科四级调研员廖玲分别代表主办单位向《江如练》采访创作过程中提供支持和接受采访的有关单位和个人赠书。

活动现场

汤文辉(左一)向“美丽中国建设者”赠书

廖玲(左二)向广西桂林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阳朔县漓江景区旅游管理有限公司捐书

《江如练》系“山水阅读”子项目“漓江驻地创作计划”推出的首部原创非虚构作品,是首部在历史人文视域中系统性、全景式描写漓江生态文明建设的长篇报告文学。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桂林两周年之际,著名作家任林举从漓江的源头猫儿山出发,一路顺流而下,深入漓江流域30余个村落、洲岛进行田野考察,深度访谈60余名美丽中国建设者,从历史文化、人文、生态保护等维度,生动叙写了漓江流域野生动物保护、森林防火、工业污染与治理、生活污水处理、水库保护、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桂林故事”,有力展现了百里漓江两岸人民生态意识的激活生发与自觉践行。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编辑汤文辉致辞

汤文辉在致辞中表示,“策划出版长篇报告文学《江如练》,讲好广西生态文明建设的故事,既是我们出版社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和对桂林的重要指示精神的生动实践,也是我们积极落实文化使命担当、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助力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的具体行动。”

《江如练》,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年3月出版

《江如练》既是漓江流域的一部美丽中国建设史,也是两岸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者的心灵传记史。它不仅从宏观层面真切描绘了新时代百里漓江的社会生活画卷,更以细腻的笔法从微观层面挖掘人物的心灵与情感,塑造了漓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中平凡而动人的“群英谱”,立体诠释了“世界的漓江,人文的漓江”的深刻文化内涵,深切呈现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样本,为中国式现代化增添了鲜活生动的注解。
在学术对谈环节,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黄伟林教授、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江田祥教授、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蓝善康副教授、《江如练》作者任林举、美宿志创始人张迪等专家学者就《江如练》的文学价值、文化内涵和时代意义展开深入探讨与对话。

学术对谈现场

黄伟林表示,《江如练》写出了全新的漓江,“在文学史上,有很多写漓江的,写漓江进入了模式化的状态。任林举对漓江保持一个陌生化的感觉,在这种陌生化的感觉当中写出了新鲜感。《江如练》不是化石式的写作,是鲜活的写作,通过描写活生生的人,通过他们的眼睛、他们的嘴、他们的身体感受漓江,写出了全方位的漓江。”
江田祥表示,《江如练》是他研究河流史的重要资料支撑和补充,“《江如练》关注历史问题的梳理,还能够把当下写得很活,比如怎么治理河流、开发河流、整顿文化水系。我以前更关注历史,过去的东西,这本书不仅把漓江流域的历史写到了,还把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
对谈嘉宾充分肯定了《江如练》的特色与价值,指出《江如练》既通过气韵优美、文采飞扬的笔墨,精彩叙写出漓江的自然之美,充满了诗性的艺术张力;又生动摹画出漓江流域的民生百态,讲述了漓江流域人民如何既保护“绿水青山”又获得“金山银山”,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丰富实践;也在其视角独特、结构精妙的书写中,通过对漓江两岸众生群相的刻画,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维度上透射出漓江的世界性意义和人文性内涵,不失为一部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报告文学佳作。

(图|李显杨    文|方俪颖)

Read Previous

启动亿元阅读补贴计划,番茄小说加速探索出版融合

Read Next

穿越千年,跟随蜀人一起改变世界——《丝路》 新书首发暨作者见面会在成都举办

Leave a Reply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