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的时间够我老去,但觉得能陪着读者在读书中慢慢老去,也是一件非常浪漫的事情。”
麦家有一个这样浪漫计划——用20年的时间,陪读者读1000本名著。从2017年开始,他躲在在幕后,找书评人选书、拆书,邀请专业主播讲书,搭配动听的背景音,在“麦家陪你读书”的公众号上发布。这样的工作耗时又繁琐,但在细水长流的坚持下已持续7年之久。时至今日,公众号关注人数超过130万人,阅读时长超过2400多天,阅读量破亿。
“读书就是一件美好的事。能让‘美好’像种子一样生根发芽,向着太阳长大,长成大树为他人避风挡雨,就是更加美好,就是浪漫,就是荣幸。”美好的种子种下了,结出了的丰沛果实——《麦家陪你读书(第二辑)》在这个春天如约而至。这套丛书继续秉持麦家“读书就是回家”的理念,用四本温馨的小书给予读者家人般的温暖。《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生死疲劳》《尘埃落定》……一本本大部头浓缩为不到一万字的精品解读,每天15分钟的声音陪伴让阅读成为一座可以真正“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很多人不禁要问,在这个短视频当道、碎片化阅读流行的当下,我们为什么还要读经典?换句话说,读经典对我们什么好处?
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一书中曾说过: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永不会耗尽它要向读者说的一切东西的书。”正是由于“永不会耗尽它要向读者说的一切东西”,经典作品就给我们每次阅读都提供了新的可能、新的视角、新的观点和新的收获。读书如同一次独自前行的冒险,每个人都要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青少年时期,每一次阅读都是第一次接触一个与众不同的新世界。多年之后,也许我们都忘记了那些文字,但这些经典会像一颗颗种子,深埋在我们身上,持续不断地产生作用。等到了阅读它们的最佳年龄,“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人们携带着更多的人生阅历和和自由、广阔的精神,在历经岁月洗礼依旧留存下来的经典中,与不同的思想碰撞出更多浪花。
麦家,作为碎片化时代的文学守护者,他笃信阅读对他来说是一件终身的事情,他从阅读中有收获,也希望更多人能从阅读中受益。《林海雪原》《麦田里的守望者》《小径分岔的花园》都是非常令麦家受益的“枕边书”。对他而言,写作是一项神圣的事业,也是人生的渡船。在他的新书《人间信》中,主人公“我”是一个被困住的人。早逝的小姑,意外去世的爷爷,家庭的每一次变故,都让“我”身上的束缚更紧一些。而“潦坯”父亲,则是那个彻底困住“我”人生的人。他一度让“我”失去对生活的希望。而这个“我”,在某种程度上似乎是麦家自己的人生写照。童年时候,因为父亲是“反革命”,他受人歧视,被同伴抛弃,阴影一直难以消除,写作和阅读对他来说近乎是一种治疗。“人缺位的时候,文学一定会补位。”
而他坚持多年的“麦家陪你读书”的价值不止在于它是一个读书组织,在这个追求效率的当下,它具备了更为重要的时代意义——完成赓续经典使命的同时不断创新形式,选择适应当下年轻人的阅读习惯,让经典实现更广泛的大众传播。《麦家陪你读书(第二辑)》继续坚守着这样的编辑理念,七天读完一部经典,每天不到千字的解读文章,用贴近年轻读者的方式进行表述,与当下热门的话题相结合,让经典名著更为亲切可人。
乔治·R·R马丁曾说:“读书可以经历一千种人生,不读书的人只能活一次。”当我们记住经典中一个个在命运中不断求索的人,我们在任何情境下,内心深处都不会孤独。我们是一直在用心感受世界的“小王子”,是坚持自己树息人生的“柯西莫”,是看空一切终于学会放下的“西门闹”,是尽全力奔跑全世界都来帮你的“青柳雅春”……我们面临的困境、苦痛和种种不被理解的漠然,在一部部经典中一一化解,因为人类自诞生之日起就在面临着永恒的困窘,但是他们凭借惊人的意志力和持久的耐力,又始终在抗争中不断前行。
读书吧,用一次生命经历一千种人生。书页上的字里行间潜藏着大千世界,在这里,没有条件的限制,也没有时间的催促,每个人都可以沉浸其中,尽情切换不同的命运模式。相信阅读的力量,那些经过提炼的人生和哲思,足以让我们的生命更加开阔。
文|杨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