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3日,在“世界读书日”当天,茅盾文学奖得主王旭烽“一盏新茶品江南”茶文化巡讲读书月活动在浙江农林大学东湖校区图书馆报告厅首发。本活动由浙江农林大学、中共杭州市临安区委宣传部、浙江文艺出版社、江南杂志社、杭州龙冠实业有限公司主办,浙江农林大学图书馆、浙江农林大学茶学与茶文化学院、汉语国际推广茶文化传播基地、杭州草木人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承办。浙江农林大学党委副书记施美红,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倪建均,中共杭州市临安区区委宣传部部会成员、临安区社科联主席沈向荣,浙江文艺出版社副社长傅晨舟,《江南》杂志社编辑部主任高亚鸣,中茶杭州龙冠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姜爱芹,中文奇迹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戴和忠,方回春堂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卢庆贺,浙江农林大学宣传部、学工部团委以及各学院负责人出席活动。活动现场还汇集了浙江农林大学的学生代表以及众多茶文化爱好者。
仲春四月,茶香书香。在精彩的宋韵点茶茶艺呈现下,茶文化巡讲读书月开幕式就此启动。
施美红在开幕致辞中表示,茶学与茶文化学院是在习近平总书记“三茶”统筹理念的指导下设立的,学院以茶文化的发掘、发展和传播为己任,努力培养特色鲜明的现代茶人。
傅晨舟回顾了王旭烽教授与浙江文艺出版社深厚的出版渊源。他表示,浙江文艺出版社将依托《望江南》的深厚底蕴,进行多维度的开发,深度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市场需求,为读者带来丰富多元的文化体验。
多年前,王旭烽曾作为省作协领导参与《江南》办刊,高亚鸣回忆道,如今,王旭烽早已成为文学新浙军的代表,而她留下的温暖精神至今仍引领、鼓舞着江南人。
姜爱芹认为这是“茶文化和茶企业的一次双向联动,是文化产业化、产业文化化的典型范例”,也希望更多读者可以通过书香了解茶文化,了解江南。
戴和忠感叹道,人生总是为一件大事而来,《望江南》的影视改编便是他的人生“大事”,他承诺将至少用十年时间,潜心打造一部经典作品。
捐赠仪式上,傅晨舟、高亚鸣分别代表浙江文艺出版社、《江南》杂志社向浙江农林大学图书馆以及临安区捐赠书籍,姜爱芹代表中茶杭州龙冠实业有限公司捐赠“望江南茶书礼盒”。
开幕式后,王旭烽教授以《<望江南>长篇小说——回望与解读》为题,深入解读了《望江南》的文化意涵。在回顾《望江南》的创作经历前,王旭烽首先讲述了此次活动的初衷。她认为,文化需要传承,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她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将多样的内容融合在一起,以量的聚集来推动质的飞跃。
王旭烽从《望江南》的选名讲起:“‘望江南’的文化意涵深厚。它首先来自苏东坡的作品《望江南·超然台作》,词中有过去、未来和当下,有辽阔的时间与空间。望江南又是一味中药,它还可以入茶。这个名字有着丰富的解读空间,这是我将小说命名为‘望江南’的理由。”
对王旭烽来说,《望江南》的创作并非一蹴而就。“越近的时代,就越看不清它。多年前,我曾尝试写过两三万字,之后也多次动笔,但始终不满意。”
这些年,王旭烽既是作家,又是茶文化研究者、高校教师,站在什么角度回顾那个年代,又以哪种身份进行创作,是她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最终,王旭烽决定回归作者的身份,以“茶”的视角,将故事娓娓道来。她以小见大,通过历史转折时期的一个小小切片,寻觅历史板块与岁月光阴,找寻“缝隙中的珍珠”。
文学可以读、可以看,也可以品饮。本次活动旨在以王旭烽长篇小说《望江南》及其衍生文创产品为核心,深度挖掘与传播江南茶文化的独特魅力,推动茶文化新质生产力发展,创新茶文化及其衍生产品推广模式。
正如王旭烽所言,“《望江南》不但是读的,也发展成一款龙井茶品牌,成为一套茶饮文化形象代言。除了龙井调性的‘望江南’,还有白茶调性的‘南方有嘉木’,红茶调性的‘不夜之侯’,青茶调性的‘筑草为城’,我们的文学是可以喝的,我们喝的是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