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力派作家萧耳新作《望海潮》上市,书写滚滚浪潮中的细沙

近日,萧耳最新长篇小说《望海潮》由浙江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小说由上卷《朵小姐》、下卷《去海边》和番外《蟋蟀记》组成,关注浙江地域80后一代女性在经济浪潮中的成长故事。

萧耳是知名作家和资深媒体人。出版长篇小说《鹊桥仙》《林中空地》《中产阶级看月亮》,文化随笔《樱花乱》《锦灰堆 美人计》及电影文化随笔《第二性元素》、文化地理随笔《流光记》等作品十余部。

作为浙江儿女,在新作《望海潮》中,萧耳将目光投射到浙江广袤大地上的女性群体。在小说中,三个主场,多重考验,萧耳以何朵朵为主线串联起这些故事。

小镇出生的她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的怠慢和忽视,长大后想留在大城市的野心和局促都被展现得淋漓尽致。面对剧变的时代,她如同一把细沙,想迎着浪潮而上,却被裹挟其中。朵小姐,那个曾经不被父母重视的,又虚荣心强的,好高骛远的,想过上好生活又能力不够的,想挣扎又屈服的,心气很高又伏低做小的,想独立自主又只能以女性身体为武器的,想躺平又不得不站起来的朵小姐,她四十年不到的人生,真像她老家三门那边的海浪,一浪又一浪的击打,生活在击打着她,也在激励着她。

评论家李云雷给予了这个人物及其故事高度的评价,他说:“《朵小姐》让我们想到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德莱赛的《嘉丽妹妹》,以及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在这些作品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一个‘不甘心’的人,一个想融入一种更美好生活而不可得,最终梦想破碎的故事。”

作者在后记中坦言:“关于朵小姐这个女性,其实我花了很多年才看清楚,大约在七八年前,有了朵小姐这个非标准女性人物,二〇一七年,《望海潮》上卷《朵小姐》刊于《收获》,应该说这件事就算完成了,但是朵小姐的人生停在了看不明未来的中间地带,我心里一直放不下她。这些年来,某些时候,比如碰到跟义乌、跟三门有关的人和事,碰到长得像她的姑娘时,我就会想起她来。我会想,朵小姐现在怎么样了呢?她过得好吗?”

这样的惦念持续了六年多,直到2023年,她再次提笔创作朵小姐的故事,就有了如今的下卷《去海边》和番外《蟋蟀记》,用三卷式的形态,构建起《望海潮》的世界。

在《望海潮》中,除了朵小姐,萧耳还刻画了另外两位女性作为参照系。姐姐何竹儿,哪怕考上名校、走得最顺的她也在大学毕业、成家后要面临社会的种种诱惑;同学丁路路,在底层生活的她,将更多的希望寄托于爱情,为情所伤、人财两空。这些女性形象在萧耳看来都不是完整的她们,所以她有意识地充分展现她们的欲望与不甘,光鲜与狼狈,用一个个鲜明的形象去呐喊——“在一个激昂与剧变的时代中,被卷进浪潮中的女性,需要重新发现自己”。

在人物之外,《望海潮》还有两个“主角”,上卷的一个“主角”是义乌,下卷的一个“主角”是三门。一在浙中,一在浙东海边,义乌和三门牵动着小说中80后一代的人生舞台,也展现出年轻人敢为人先,跌倒了能爬起来的勇气。

《望海潮》的书名源于词牌名,在柳永所著的《望海潮·东南形胜》中,他写到: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这样富丽堂皇的钱塘胜景与小说中的经济腾飞背景形成呼应,朵小姐最终选择的海边客栈的归宿更是揭示了“望海潮”的题中之义。所谓“望海潮”,是只有经历风暴后,才能获得生活的饱满与宁静。今后山野尽望,四下皆是奔腾的江。

 

Read Previous

“文学的故乡与他乡”:莫言与古尔纳文学对话 

Read Next

她活着,没有什么能摧毁她 |永不过时的成长小说经典《布鲁克林有棵树》上市

Leave a Reply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