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书籍设计史上,中国·最美的书评选无疑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月26日和27日,“最美的书20年设计艺术论坛”在上海图书馆成功举办,由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上海图书馆、“中国·最美的书”评委会和上海市出版协会联合主办,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长青文化专项基金协办。论坛现场嘉宾云集,来自全球的设计师、最美的书评委、中国出版人汇聚一堂,围绕主题词“设计、阅读、审美、生活”展开研讨和交流。
演讲者:姜嵩,凤凰出版社编审,中国出版协会书籍装帧艺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出版协会书籍装帧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曾担任“中国最美的书”评委、深圳“年度十大好书”评委、海峡两岸十大“最美的书”评委,并多次荣获国内、国际重要设计奖项,其中有“中国最美的书”奖,全国书籍艺术设计展最佳设计奖、评审奖、银奖,全国美术展览获奖提名奖,中国出版政府奖装帧设计提名奖,DFA亚州最具影响力大奖、文化大奖、金奖,美国ADC优异奖,入选英国D&AD、日本TDC,GDC Award设计奖银奖、评审奖,台湾金点设计标章奖、年度最佳设计入围奖,澳门设计双年展铜奖等。
书籍设计的意象化表达
众所周知,感性设计与理性设计是设计中的一种思维模式。
而意象化语言则是感性设计具体化的呈现,同时它也是书籍设计产生"诗意"的重要元素。(吕敬人老师曾说:书是信息诗意栖息的建筑)。意象是来自内意与外象的一个结合体,意象也可分为实象(自然中、生活中所存在的)与虚象(主观虚拟、感觉、想象的)意象化视觉语言可以通过直觉或理性的分析产生。
例1.这是201 7年最美的书《谪仙诗象-历代李白诗意书画》,这本书的设计就采用了意象化(实象)的元素表达了诗仙李白的形象特征。
相传李白是太白金星下凡,他的族叔李阳冰在《草堂集》序中描述了李白姓名的来由:"惊姜之夕,长庚入梦,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这意思说的是李白的母亲在生李白时候梦见了太白金星,因此为他起名白,字太白。
唐代另一位诗人贺知章在长安紫极宫初见李白时叹曰:"子,谪仙人也!"(谪仙人的意思就是被天上贬到凡间的仙人)
另外被称为诗仙的李白一生大概创作的诗词有一千余首,其中描写月亮的诗句不下三百处。
经过以上的梳理,我们得到了可意象化的关键词金星与月亮。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本书的封面,我们可以看到在封面的左上角上有一透穿的模切小孔,隐约透出一些亮光,这个亮光来自于书内夹藏的银箔纸。
而在封面中心的位置上有一烫压的"太白"二字及一根弧线,"太白二字取自李白唯一存世的书法作品《上阳台帖》。
封面上的弧线与模切小孔意喻了天空中的一轮弦月与金星,使得读者意象化的关联到了李白的出生记述及诗仙的特征。
我们再来看看书籍前环衬起始页这部分的满月模切及书后环衬页的弦月模切,那么从满月到弦月,再从弦月到满月,则又意象化地营造出了一个时间和空间的概念,进一步烘托了"天上""谪仙人"的意象化语言。
下面是这本书的部分内页设计。
例2.2019年中国最美的书《品梅-朱松发梅花百图》其设计也有意象化语言的表达。
此书是画家朱松发先生的一百幅焦墨梅花作品集。
这是画家及他的画作,可以看到画家作品是典型的大写意焦墨中国画。
这本书的封面材质采用了有孔洞的黑色落水纸,这种材料一般用于礼品包装,当时我找到这种纸后就感觉与朱松发的焦墨梅花作品气质非常吻合。(封面设计的感性表达来自直觉)
黑色的封面纸张上自然的孔洞及封面的纸张纤维与梅花花辧、梅花的虬枝非常神似(虚象)。
每到春季就是这个季节南京很多人都会在去东郊梅花山赏梅踏春,遇上雨天,满山都是落下的梅花花辦,美极了。
如果我们把这本书的封面纸张轻轻打开,光线透过封面纸张的孔洞,投下的一瓣瓣光的阴影特别像一片片的梅花花瓣,全黑的封面材质也呼应了画家焦墨作品的特征。
另外全书的设计还使用了信息抽离与解构作品的手法,留给了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与品读趣味。
书中最后夹藏的二幅宣纸高仿原作,给了读者还原作品原貌的一个参照。
例3.这是2015年中国最美的书《温·婉——中国古代女性文物大展》是一本同名展览画册,此展览全方位的展示了古代闺秀这个特殊社会群体的生活状态。
作为贵族男性的附属,她们虽然拥有奢侈的物质享乐,丰厚的文化教养,但仅被当作是不可或缺的高级审美元素,生活环境被局限在闺阁和后花园,受着“内言不出”“不以才炫”等种种束缚。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诗句,道尽了佳人们的深幽寂寞。
本书设计使用了薄而透的纸张特性意象化的表达了最核心的设计语言–"帘”, 藏与透的视觉感受通过筒子页、M折等多种手段在全书各处出现:如开场的多重环衬、序言前的一纸面纱、藏在半透明筒子页里的生活壁画和章节小序……若隐若现间,重现了“帘”的意象,表明界限,也暗示连通且并非不可穿越,但又确实存在”的功能,让读者通过翻阅书籍,意象化的感受到古代仕女们纷纷逸出重帘, 翩然可见于公众世界的才情和身影。
例4.2020中国年最美的书《画屏-传统与未来》是苏州博物馆的同名展览画册,它由古代和当代两大部分组成。古代部分是文论与展品部分,当代部分则是当代艺术家创作的与屏风相关的艺术作品。
全书设计运用了较为特殊的形态结构,意象化的表达了展览的主题。
这是书里面的屏风图片,我们可以看到,左边是个单屏的样式,右边是连屏的样式。
我们可以看到书的外形比例尺寸就像一个单屏的样子,而把书展开后则是个四连屏的样式,其内页多处出现的拉页,折页均为屏风概念的延伸。
此书的结构分为主书与附书二个部分,主书中的文论及展品部分分别采用横竖排,左右翻阅的方式,而当代艺术家作品部分则单独成册夹藏在主书内。
即可独立于主书外又可与主书吻合的结构特点,意象化的表达了当代与古代融合对话的展览意图,又契合了屏风内与外的独特象征意义。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