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美的书,守卫读书人的情怀。
2023年12月28日14:00,在位于淮海中路的上海图书馆,最美的书20年回顾展开幕,回顾展由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上海图书馆、中国·最美的书评委会、上海出版协会主办。
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原副局长、中国·最美的书评委会副主任祝君波在回顾展开幕前便开始忙碌起来。20年前,祝君波见证了“中国最美的书”的诞生。布展现场,这位老出版人翻阅起参与第一届最美的书评选的作品,不由得感慨道:“有的书如果放到今天,大概是得不了奖。这也正说明20年来中国的书籍设计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
20年来“最美的书”评选发掘无数国内优秀书籍设计,将获奖作品输送到德国莱比锡参与世界最美的书评选,促进中国书籍设计走出去,改变了中国书籍设计生态。在本次回顾展开幕仪式上,中国·最美的书20年完整统计数据发布,数据披露中国·最美的书各省级行政区获奖数量、出版社获奖数量、获世界最美的书情况、获奖图书类别。透过最美的书20年,中国书籍设计生态变化更为具象地呈现在公众面前。
2003—2023年,中国·最美的书评选出中国最美的书471种,获奖设计师/工作室达268位/个,这一数据表明,经过20年的发展,中国·最美的书参选设计师已达人均一本作品获选,设计师能力与水平整体呈现上升趋势。
对于参选设计师群体结构,祝君波以“老当益壮,新人迭出”作总结:“70岁左右老一辈的设计师,比如海派设计师袁银昌还在出作品,30~40岁的年轻设计师在中国·最美的书中获奖比例越来越多。”
同时他也观察到,相对于出版社而言,独立设计师或工作室的作品获奖比重越来越大,这可能与他们更愿意在书籍设计上精打细磨有关。
20年来,参评最美的书的出版社中,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获奖数量最多,共有31种图书入选;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1种,中国青年出版社18种,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17种,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4种,高等教育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均入选11种,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和上海文艺出版社均入选9种,商务印书馆8种,河南文艺出版社7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均入选6种,文化艺术社、湖南美术出版社、凤凰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均入选5种,7家出版社入选4种,26家出版社入选3种,21家出版社入选2种,97家出版社入选1种。
北京和江浙沪地区成为中国最美的书获奖两大中心,广西后来居上成为得奖大户,各省获奖数量与当地出版业发展呈正相关趋势。中国·最美的书给全国11家出版社颁发杰出组织奖,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旗下4家出版社获奖,形成一种“南京现象”。虽偏居一隅,却善用全国设计师资源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1种出版图书获选中国最美的书,推动了中国书籍设计的“广西现象”。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书籍设计的美好传统,在被送往德国莱比锡并获世界最美的书国际大奖的图书中,中国的语言文字、戏剧、茶道等文化符号获得国际认可,获奖设计师主要来自中国文化强省,如周晨、朱赢椿、潘焰荣、曲闵民都是江苏南京设计师代表。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正如祝君波所言,对美的理解世界共通。展示中国文化特色的同时,中国书籍设计审美观念也呈现出包容万象、与国际融合的趋势,不仅有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梅兰芳藏戏曲史料图画集》,也有进行当代艺术探索的《虫子书》,不仅关照阅读与书籍设计的平衡,也追求纯粹艺术概念的呈现。
一本获奖的书可能会影响某一品类图书的出版趋势。设计师刘晓翔与高文的书籍设计作品《文爱艺诗集》获选2012年世界最美的书,这部从装帧设计到排版布局都蕴含诗歌之美的书籍设计作品,为国内诗歌出版带来美学启发。祝君波表示:“如果一本诗集得奖,能够让大家觉得可以在诗集上做文章,从而让出版市场出现更多诗集,那么评选就起到了引领作用。”
据悉,本次最美的书20年回顾展首次展出中国最美的书20年获奖作品471种,展示20年来我国设计师及文化出版走向莱比锡的历程,展示20年来我国设计理念、印刷工艺与材料产业的新变化、新发展,展示中华文化与世界融合所呈现的新变化、新面貌;同时展出世界最美的书获奖作品78种,展示20年来世界书籍设计艺术的新潮流、新经验,其中包括金奖、银奖和中国设计师获得的“世界最美的书”。
祝君波代表中国·最美的书评委会表达对中国·最美的书的美好期盼:“希望中国·最美的书更好地与全民阅读相融合,更好地把书籍设计与出版相融合,成为提升中华民族审美的载体;希望年青一代设计师更快地成长,边缘省份更多地参与进来;希望在互联网繁荣发展,对纸媒产生冲击的环境下,中国·最美的书能成为最后一道屏障,守卫读书人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