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阿歇特集团就确定了要引进出版《三体漫画》法语版的意向,并发来了长达四五十页的出版计划书。
“法语版是《三体漫画》图书对外输出的第一个外文版,不过现在也有别的语种的版权输出合同已经签约,一切都在向前推进中。”八光分文化副总经理、产品总监, 《三体漫画》项目统筹戴浩然这样告诉《出版人》。戴浩然表示,是与中华版权代理有限公司(简称“中华版权”)的愉快合作,促成了这单开门红的版权交易,非常感谢“中华版权展现出的极其优秀的专业能力”。
据了解,签约购买《三体漫画》法语版权的是世界知名的法国阿歇特出版集团,该集团与中华版权有多年的深度合作,当中华版权从阿歇特集团一位负责流行文化图书出版的主编处得知,其编辑部门要增设一条新的产品线,主要出版科幻漫画、流行小说的时候,立刻向对方推荐了《三体漫画》,恰巧这位主编是刘慈欣和《三体》的粉丝,所以当中华版权把《三体漫画》的中文书稿以及在中国亮眼的销售数据提交过去之后,该主编对《三体漫画》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赞漫画作品非常精美,拥有不同于日韩漫画的独特写实风格,充满细节刻画和视觉冲击力的画面很容易就把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带入神秘紧张的宇宙危机中。很快,阿歇特集团就确定了要引进出版《三体漫画》法语版的意向,并发来了长达四五十页的出版计划书。围绕一些细节进一步沟通之后,2023年10月,双方正式签署了版权协议。
首先考虑国内市场
《三体》小说原著早已风靡全球,包揽9项世界顶级科幻大奖,如今《三体漫画》也顺利开启出海航程,但戴浩然说:“虽然作为一名科幻出版从业者,夸科幻已经是我的日常,不过说实话,我觉得科幻漫画并没有那么受欢迎,受欢迎的只是某个特定的产品,是像《三体漫画》这样的大IP的头部精品,而不是整个科幻品类。”他认为,就像《新世纪福音战士》《工作细胞》《鬼灭之刃》《咒术回战》,以及美国漫威出品的《蝙蝠侠》系列作品,很难说是因为它们的题材是科幻或者奇幻类就大受欢迎,一定是这些产品本身非常优质,它们才能够被输出发行到全球,“归根结底还是内容和IP本身势能的问题”。
戴浩然强调,《三体漫画》创作完成不久就输出到海外,也并不是因为创作团队一开始就想着要以国际市场的阅读喜好为目标来创作漫画,针对有网友质疑《三体漫画》的画风不是中国审美,他解释说:“我可以非常明确地说,不存在我们要在创作风格上去谄媚海外市场的想法。如果我们首先考虑的不是国内市场,作品在国内没有卖到一定的体量,可能中华版权的版贸专业人士也看不上我们的产品,就不会去向外方大力推荐我们。肯定是先得到国内读者的认可,然后才有之后这一系列的版权输出事项。”
究竟怎么去定义中国审美?戴浩然认为,并不是一定都要像《中国奇谭》那样才叫中国审美,“国内读者这么喜欢看《咒术回战》,难道是因为中国读者认同日本审美?显然并不是因为文化艺术审美的原因,而是它有一套自己的文学逻辑和故事呈现。我们的《三体漫画》采用的是偏写实的画风和分镜方式,其实这完全不同于日韩漫画,日本漫画是具有一定卡通感的,比如说《鬼灭之刃》中人物的大眼睛,眼睛比例完全异于现实的人类。所以我们首先考虑的一定是国内读者的喜好,我们觉得这样画可能会打动国内的读者。”据戴浩然介绍,写实的画风,也是为了忠实还原原作,《三体》原作的风格是高度写实的,那改编成漫画也必须写实。
戴浩然提到,正如《三体漫画》的科学审读顾问、北大物理学博士、科幻作家付强所说,尊重原著就是《三体漫画》对于科幻迷和三体迷最大的尊重。做极其尊重原著的漫画,是《三体漫画》在立项时就确定的原则。在整个改编过程中创作团队都贯彻了一个原则:要发挥漫画的表现优势,但更要忠于原作。
而原作中刘慈欣的写法是寥寥数笔,氛围拉满,但漫画却要用画面、细节、设定、构图、分镜来呈现原著中的一句话。一般的读者是否需要一个相对写实并且信息尽可能绵密、详细的漫画文本?戴浩然觉得是需要的:“因为大多数人可能并不了解《三体》,不了解科幻,我们做得越详细越尊重原著,让故事本身的细节越丰满,对于拓展《三体漫画》的受众群体也是越有帮助的。所以在画面跟进上,我们做得非常严密,尽可能地‘逐字、高像素’传递故事细节。”
“充分去做自己,而不是去谄媚海外的市场,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但是也要尊重海外市场。”戴浩然再一次强调。
要做大IP头部精品
由三体宇宙、腾讯动漫、幻创未来、八光分文化联合出品的《三体漫画》于2019年11月23日全球同步上线,2022年12月,创作团队历时6年通过“考据式”改编、精心打磨完成的《三体漫画》(10册)纸质图书由果麦文化出版,巨大的时间和资金成本的投入,让戴浩然感叹,漫画是一个非常“吃产能”的行业,要把产品做得精美,就要投很多钱,当前国产漫画的出版依然艰难。
在戴浩然看来,其实漫画在中国早就算得上是主流读物,80后、90后甚至00后都经历过漫画、动漫的熏陶,但读者并没有养成为漫画付费的习惯,国内对于漫画的阅读观看意愿强烈,但是付费意愿不高。大多数的漫画是在网络上发行,互联网内容快速更新的特点要求漫画产能不断提高,一边是产能持续提升,另一边付费意愿却没有那么高,读者抱怨粗制滥造的作品很多,所以他们不想花钱。这造成了劣币驱逐良币,良币也没有获得付费的恶性循环。因此,国产原创漫画出版在国内一直处境艰难,“往往只有顶尖的那些作者的作品能够享受到出版的机会”。
到目前为止,戴浩然团队只做过《三体漫画》这一套漫画产品,他的感受是,国漫出版目前依然面临挑战和困难,漫画在互联网上发行的盈利模式不清晰,业界对于出版国产漫画实体书的热情不高,仍以出版引进版的海外大IP漫画作品居多。
而科幻漫画作为国产原创漫画中一个很小的品类,更需要行业和读者多多呵护。“中国不是没有优秀的漫画创作者,他们中不乏才华横溢者,但是处境艰难。”戴浩然说,以他有限的漫画出版经验、从非专业人士的角度看,漫画作为一种静态的视觉载体,在当今视觉媒介已经发展到短视频的时代,读者追求更快速的信息获取和消费的情况下,面临很大挑战。
比如日本的漫画出版模式,很多漫画家靠自己一个人去投稿,然后开始绘画,“那些大师好像都是不眠不休地一直在画,这是日漫主要为黑白色的情况下,而现在黑白漫画在我们国内几乎已经绝迹,都是彩色漫画,必须上色,那就更费劲了”。
但能够挣钱的漫画必须有长度,一定要把它做成连载才有市场,《三体漫画》也是先以免费阅读的形式上线连载,然后做成实体书套装上市销售。戴浩然说因为选择的是《三体》这样一个全球知名的头部大IP来做漫改,所以虽然历经了千难万险,总算幸运地把项目做成了。
由此,戴浩然的观点是,做漫画要做有大IP加持的头部作品,做精品。“漫画行业是一个非常吃产能、吃资金、需要创作者个人能力和资金支持的行业,如果是从文本改编成漫画,最好文本本身已经是一个大IP,比如说像《三体》这样的作品。如果还不是大IP,那么也要朝着大IP化的方向去运作,比如说做了漫画之后,再进行其他的多元开发。”
科幻阅读尚在培育过程中
八光分,是指光在真空中行进八分钟的距离,既是阳光到达地球的距离,也是孕育生命的距离。2016年在成都创立的八光分文化,志在像阳光撒播生命一样,让科幻成为生活之光。科幻图书出版是八光分文化的核心业务,但戴浩然却并不认为科幻文学在中国已经是一个成熟的类型文学。“这些年科幻文学慢慢火起来,但它依然是一个需要继续很努力去维持的文学类型。”他非常认同北京大学邵燕君教授提出的一个观点:为什么中国会有网文?因为网文是用来填补中国类型文学不发达的一个媒介。其他国家的创作者哪怕在网络上书写,跟我们的网文也不是一回事儿。
八光分已经做了7年的科幻文学出版,戴浩然本人作为新锐科幻小说杂志《银河边缘》Mook的执行主编,经历和见证了科幻文学在国内的快速发展,八光分文化携手中外优秀科幻作家,在科幻图书出版、版权运营、科幻主题活动策划等领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第一”,八光分策划出品的《小镇奇谈》《火星孤儿》《七国银河》《不动天坠山》等所有科幻产品,几乎都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影视剧的输出和转化。
戴浩然表示,无论是发掘和开发中外优秀科幻文学内容,还是联手冷湖火星小镇和北京行知探索集团共同创立冷湖科幻文学奖,以及加入成都科幻协会,成为2023年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的主力申办方,八光分都是在践行“中国科幻产业核心推动者”的品牌定位,持续培育大众去认识科幻、了解科幻、爱上科幻,“当下我们还处在一个培育的过程中”。
从事科幻出版多年,戴浩然总结自己的心得主要有三:第一是全心全意为作者服务,让八光分旗下的作者被更多的人看到,因为有传播才有一切。第二是坚持高水准的内容选品。他说,公司创始人和CEO杨枫在科幻出版行业从业20年,她对产品的选择标准非常坚持,极具判断力,“因为公司有杨老师在,所以我们总能找到最优秀的作品”。第三是尊重读者,“因为有这样一群喜欢科幻的读者,我们才能存活下去,所以我们非常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这个群体”。
“大家都认同科幻的价值,最靠谱的人都会集在了这里。坚持内容的价值导向,是我们公司共同遵守的不变的准则。”戴浩然说,“我很喜欢科幻,但科幻也只是我人生中很小的一部分,我觉得一个编辑首先应该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而不应该只是热爱自己所做图书门类的人。如果不关注自己专业领域以外的事物,这样的编辑是非常狭窄、逼仄的,他不可能做出真正优秀的作品。”
兴趣广泛、经常在朋友圈分享五花八门奇思妙想的“戴同学”还透露,包括自己在内,整个《三体漫画》的创作和运营团队是全员“I人”(内向型人格)。大家都非常社恐,在与法国阿歇特集团达成版权输出合作的过程中,法方提出希望《三体漫画》中方团队能够提供尽可能多的宣传照,“结果发现我们做了这么久,一个项目做了好几年,我们连一张照片都没有拍过”。实际上这6年多他们一直加班加点,“经常凌晨两点绘图的主笔老师问我,这样改行不行,那样改是不是更好?在走社审流程时,社审老师无论何时提出任何要求,都必须及时修改,在出版下印厂的过程中,依然要不断修改”。
不管多苦多累,热爱科幻热爱生活的戴浩然永远满怀信心和热忱,诚如他最近在朋友圈里的又一次真情流露:“谁说中国科幻不行,有他们就一定行!(被一篇新人新作感动得无以复加,这是什么成长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