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由童趣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中国少年看古建 华夏营造续匠心——《古建筑里的中国智慧》新书创作分享会暨捐赠仪式”在北京圆满举行。韬奋基金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长聂震宁,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王余光,科普时报社社长尹传红,人民邮电出版社社长李文,韬奋基金会文化传承创新中心(文传智库)专项基金副主任杨一粟,童趣出版有限公司总经理史妍、总编辑刘玉一、副总编辑何醒出席了本次活动。
(活动与会嘉宾合影)
《古建筑里的中国智慧》于2023年4月入选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受到广泛关注。该书分为精装典藏版和平装套系版,插图精美丰富,文字生动有趣,极富感染力和想象力。该书通过介绍古建筑的美、趣、材、防、和,为青少年揭示了古建筑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的中国智慧。
(《古建筑里的中国智慧》精装典藏版)
(《古建筑里的中国智慧》平装套系版)
史妍在致辞中表示,作为国内首次邀请建筑名家为青少年撰写的古建筑科普读本,《古建筑里的中国智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优秀项目。童趣希望通过这套图书在青少年心里种下文化自信的种子。
(童趣出版有限公司总经理史妍)
聂震宁在致辞中指出,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以文化的繁荣发展为基石。古建筑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库”,存续着丰富而深刻的中国智慧,必将在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建设中绘制出更为壮阔的新图景。他指出,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是筑牢民族自尊心、文化自信心的关键环节,《古建筑里的中国智慧》以古建筑为媒介,向将来的建设者普及杰出的中国智慧,让他们在书中得到文化自强的力量,是融传承与创新于一体的佳作。
(韬奋基金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长聂震宁)
王余光表示,中华文化的鲜明标识,不仅浇筑在青铜器上、记录在古籍里,也镌刻在多姿多彩的古建筑中。通过解读古建筑,弘扬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杰出的智慧,培养青少年喜爱古建筑、保护古建筑的意识,让青少年能够逐步体悟中国人的精神底蕴,强化民族文化自豪感,是当代文化工作者的应尽之责、应有之义。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王余光)
尹传红谈到,赓续中华文脉,需要我们打造更多精品力作,讲好中国故事。青少年通过《古建筑里的中国智慧》,可以深刻感受到中华民族悠久的美德、深远的智慧、卓越的营造技艺,传承大国匠心。
(科普时报社社长尹传红)
随后,李文向北京鸿图青年志愿服务队“益起读书”项目发起了意义非凡的图书捐赠仪式。
(人民邮电出版社社长李文向北京鸿图青年志愿服务队赠书)
作者李华东教授分享了这套书的写作初衷——揭示中国古老建筑中蕴藏的先进智慧,增强当代青少年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通过各种媒介,人们对中国古建筑的风格、历史等已比较了解,但对其中蕴藏的中华文化基因的挖掘、解析和传播,还需进一步深入。这一工作不能只停留在专业层面,还应该让社会大众尤其是青少年了解中华文明的先进之处,及其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古建筑里的中国智慧》在韬奋基金会文化传承创新中心(文传智库)专项基金专家委员会和童趣出版有限公司的共同努力下出版,正是一个向青少年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尝试。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古建筑里的中国智慧》作者李华东)
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将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者、开拓者,让青少年从小就开始理解和认知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做好中华文化的“固本培元”工作,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