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拉魔性东北话》出版:听东北人聊最有料的梗,唠最正宗的嗑

马晓晴

20241月上市

 花城出版社 出版

定价:50.00 

 

最近“东北不养i人”的说法火了起来。据说在东北,即使人是i的,嘴也得是e的,因为东北人绝不让话头掉到地上。东北话拥有强大的魔力和传播性,各种段子、俚语、歇后语、顺口溜、二人转唱词极富创意和喜感,让人一开口就停不下来,一听到就捧腹大笑。因此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东北往往与喜剧紧密关联。而在《漫长的季节》《漠河舞厅》等近几年流行的影视剧、歌曲中,我们又可以看到东北的另一面,这是一个丰富、立体的东北,这片拥有悠久历史和文化沉淀的黑土地以其独有的魅力不断吸引人们的兴趣与好奇……

在东北气候之极寒与东北文化火热的氛围下,花城出版社顺应大众读者需求,于2023年末隆重推出新书《贼拉魔性东北话》。这是一本探究东北话的魅力,用东北话讲述东北故事的文化随笔集。篇篇轻松幽默的千字文,阐释习焉不察的东北文化,从语言、文化、社会心理等角度展示东北人的日常。既有文化学者的引经据典,又有地域特色的幽默接地气,是一部初步了解东北文化常识的通识读本。

如果你想跟着“社牛”东北人学正宗的东北“悍匪式”社交,在这本书里能够找到东北话的常见表达、词句和日常对话案例,可以充当丰富语料库;如果你想了解大东北的前世今生,这本书里可以追溯到医巫闾山封地东北幽州镇山,看看东北地区的风俗神话、山川草木、故人往事,领略黑土地上恢弘的历史画卷、壮观的自然景观和淳朴的民风民情。

《贼拉魔性东北话》全书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东北那嘎达”,讲述从东北历史、民俗中得来的方言词汇、表达方式。历史上的东北是游牧民族和渔猎民族的聚集地,后经历多次移民迁入,使得东北话融合了多地表达,又独具特色、辨识度很高,体现出黑土地上人们的民风民俗、精神心理。第二部分“着了魔的东北话”,通过各种典型案例分析日常生活中东北人独特的遣词造句。读者得以进入东北人的生活场景,了解东北人喝酒时的酒嗑儿、请客时的“造吧”“整一个”、身上穿的“貂儿”,听听东北人的口头禅。第三部分“东北神兽”则介绍了许多东北特色动物,其中一些不仅是珍稀物种,还可以代指人,比如傻狍子、土豹子、熊瞎子……作者马晓晴在序言中说道,“写作这本小册子时的感觉,很像春秋时期手持木铎采集古风的采诗官。”作为一种民间话语,东北话表达了民众的情绪。收集、整理、分析和研究东北话,不仅有趣,也有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

马晓晴是土生土长的东北人,出生于辽宁锦州——正儿八经的“东北话集散地”。现任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档案馆、博物馆馆长,是《北方航空报》(原航空画报)创始人。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曾任美编、社长、总编辑等职务。他不仅长于书写,也是资深画手,为《贼拉魔性东北话》精心绘制的彩色插画,几易其稿,在文学表达未尽处,漫画刚好填补……23幅漫画与近50篇文字相辅相成,为阅读增添了色彩与趣味。

方言土语是迅速定位一个地域的标签,并非区域性的特征。东北那嘎达的人,说话“比蒙汗药还猛”,出口非常顺溜,听声音就上头。东北人的口中还诞生了诸如“二人转”“花子房”等一类略带心酸、笑中带泪、苦中作乐的说法。东北话无尽欢乐的背后,也有一种齁咸的盐味。这是和坚硬如铁的现实碰撞后诞生的民间智慧。越是困蹇,越需要快乐。从19世纪末到今天的120多年间,东北大地上经历过农业化、殖民化、工业化、城市化等历史阶段,从重要的工业基地发展成老工业基地。急速压缩的时间进程,形成了独有的地域文化,形成了东北话。当东北人操着东北话走向全国各地,数十年的乡音未改,却会在觥筹交错与一声声“整一个吧”之后,盘旋着说不清也道不明的乡愁。

《贼拉魔性东北话》既是一本了解方言的小词典,又是关于东北民俗、历史、地理的文化小书。不论你是i是e,在消遣之余,都希望你能在这本书里感受到东北浓浓的人情味儿和天高地迥的辽阔美好。

 

文:花城出版社  周思仪 王子玮

Read Previous

新华图书品鉴|记录改革开放史诗的新华版图书

Read Next

中国首部天文发展文学通史《向苍穹》新书发布会在南京举行

Leave a Reply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