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学中寻找历史的细节:古诗十九首与东汉世相

12月9日,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胡大雷老师的新书《岁月忽已晚——古诗十九首里的东汉世情》在桂林独秀书房旗舰店进行了一场新书分享。以“在文学中寻找历史的细节:古诗十九首与东汉世相”为主题,作者胡大雷老师和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吴大顺展开了对谈,分享会受到了听众和读者的热烈欢迎。

分享会现场  赵艳芳 摄

《岁月忽已晚》一书对古诗十九首进行了深刻透彻的解读,带领读者品味诗中“一字千金”魅力的同时,挖掘背后有趣的东汉文人故事,生动再现他们的生活与情感,描绘了一段丰富多彩的东汉社会史,揭示了东汉时期复杂的世态与人情。

胡大雷,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桂学研究岗特聘专家,广西壮族自治区终身教授,从事汉魏六朝文学研究、文选学研究、桂学研究。对谈嘉宾吴大顺老师是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广西语言文学学会副会长,广西写作协会副会长。本次活动吸引到广大广西师范大学师生以及文学爱好者参加。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副总编辑赵运仕在致辞中表示,《岁月忽已晚》既以文学的角度解读古诗十九首恒久的艺术魅力,也以历史的视角探索东汉文人的日常。它是传统的学术研究,也是新的历史叙事下的书写。在这本书中,文学和历史实现了自由的切换。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副总编辑赵运仕致辞 赵艳芳 摄

胡大雷教授首先从书名谈起,指出《岁月忽已晚——古诗十九首里的东汉世情》涵盖了三方面内容。首先向读者阐述了古诗十九首的背景知识,“古诗”的含义,以及数字“十九”的来源与深意。古诗十九首在东汉末年的出现,意味着文人登上了诗歌舞台。第二个内容是“东汉世情”,东汉在皇帝之下有三大集团:外戚、宦官和文人,皇帝到底要依靠哪部分势力来巩固自己的政权?第三个内容是“岁月忽已晚”,这是最后提炼出的哲学主题,它意味着文人自我行为、自我情感、自我思想等方面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

吴大顺教授认为,这本书为我们打开了一条思路。古诗十九首是诗歌文学当中的原典,历代人们对它的研究比较多,学术界目前所见到的大部分是从文学的角度进行研究,比如探讨古诗十九首的主题、作者、情感表达、艺术手法。胡教授首先从文本的细读入手,由浅入深,娓娓道来,把古诗十九首放到了东汉的现实场景当中去理解。从古诗十九首读出了诗人和作品背后的一些故事,牵引出东汉文人情感世界、生活世界的方方面面。这是这部作品最有价值、最能打动读者的地方。

分享会现场  赵艳芳 摄

在后面的对谈中,胡大雷教授也向读者解读了本书创作的设想和想要达到的目的。把古诗十九首这个文学作品和当时的东汉社会联系起来,让大家在欣赏文学作品的同时,能够看到更多的东西。通过文学认识社会,反过来读诗、读文学也更有意思。

我们是为了人生、为了社会来研究文学,而不是为文学而文学。把文学放在更广阔的社会中、更广阔的天地里面来理解。希望广大的读者按照自己的兴趣,通过文学这扇门进去以后,在历史的语境当中去了解历史的一些真实的细节,然后愿意往哪个方向走,就往哪个方向走。

 

 

文 :罗诗卉

 

Read Previous

“现实之需,未来之路:少儿出版原创力提升研讨会暨童趣出版研究院成立三周年大会”在京召开

Read Next

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发文,推进出版学科专业共建

Leave a Reply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