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思孝、刘诗宇和王雪对谈中
小镇青年融合了乡村与城市的见闻,生发出有别于城乡原住民的气质。11月25日,中信出版集团联合SKP RENDEZ-VOUS,在北京DT51商场3楼RENDEZ-VOUS举办了魏思孝最新长篇小说《沈颖与陈子凯》分享会,以沈颖和陈子凯两个角色为切口,描摹大众难以感知到的小镇青年的生活状态与情感世界。
青年作家魏思孝、青年评论家刘诗宇、民俗学博士王雪三位嘉宾诠释了自己眼中的“小镇青年”,分别剖析了沈颖和陈子凯这两个主要角色的内心世界,追溯了他们情感的精神来源和文化根脉。魏思孝塑造了生活在乡村与城市夹缝中的人物,尝试解答小镇青年的生活和内心如何共振乡村和城市的悲与喜、困境与思考。
?
《沈颖与陈子凯》
魏思孝 著
中信出版·大方 2023年8月
《沈颖与陈子凯》讲述了有关男女情爱交锋的故事。主人公之一的沈颖每天虽然衣食无忧,但内心无所依托,无人可以倾诉,她一直以为生活本应该如此,直到陈子凯唤醒了她从未体会到的情感。另一个主人公陈子凯是典型的小镇青年形象,面对沈颖的爱,他用冷漠和回避态度掩盖内心的痛苦与自卑。故事最后,陈子凯提出分开,使得沈颖本就脆弱的神经绷断了,她妄图雇凶伤人挽回感情,最终酿成悲剧。
对于“小镇青年”这个社会学热词,魏思孝的第一感觉是“苦”,“这一方面说明他们从小地方出来,没什么见识;另一方面,他们从小镇走向外部的世界,这群青年将会发现自己没有什么可以依靠,有一种“漂泊感”。但同时,魏思孝从“小镇青年”身上能看到特别积极的一面——他们勇于去改变自己,追求美好的生活。
以时代为视角,刘诗宇敏锐地观察到“小镇青年”群体背后蕴藏的时代撕裂性:他们想要变好,但社会中处处暗藏的不公平性阻挡了他们,但这个群体又洋溢着对于变好和向上的追求,是一个矛盾综合体。刘诗宇点出了“小镇青年”的困惑:“为什么善良、踏实、辛苦的人,有时候找不到希望,甚至是痛苦的?当今时代人在生活中的困境在魏思孝的小说里体现得非常生动。”
《沈颖与陈子凯》的创作缘于《今日说法》的一期节目(《以爱之名》),案件里男女双方的化名就是沈颖与陈子凯。由此,魏思孝在分享会坦诚:“国外有《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国古代有《梁山伯与祝英台》,当下讨论男女情感,可以用‘谁与谁”’来表达比较微妙的关系,我尝试写了《沈颖与陈子凯》。”这个故事里,沈颖与陈子凯两个主角的塑造非常复杂。
沈颖看重对陈子凯的感情,以至于最后到达了一种失控的境地,她人生中第一次遇到了一个真正全身心爱自己的人,所以沈颖也全身心投入到了这份情感之中。“我觉得我们每个人在情感上总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沈颖最大的问题就是爱而不得,导致她最后走向极端,”魏思孝十分同情沈颖这个角色,“我挺能理解沈颖,人在情感当中难免做傻事。”
身为女性,王雪表示自己也能理解沈颖的选择和行为,“沈颖希望在感情当中确认自己的存在”。王雪觉得,在对沈颖的塑造中,自己能感受到魏思孝作为一个男性作家对于女性的共情和理解,以及对人性的幽微的体察。
魏思孝在创作陈子凯这个人物时,参考了许多现实原型。站在陈子凯的角度,这个世界对他是不公平的:陈子凯出生在一个贫穷之地,父亲年轻时因为意外成了残疾;母亲吃苦耐劳,偏偏得了癌症。面对这样的社会和家庭,陈子凯觉得自己是社会的耗材,没有人管他生死,进入城市之后,他又觉得这个光鲜亮丽的地方和自己毫无关系,自己没有办法过上体面的生活。这让他在精神上产生自卑感和不被尊重、不被理解的感受,又在与沈颖的相处中逐渐外在演化成一种愤怒、一种冷漠。
作为一名90后的文学批评者,刘诗宇能对陈子凯的所思所想、行为举止感同身受,他看到“陈子凯”作为一个文学形象的历史意义:“这个形象蕴藏了社会带给我们这一代青年的不安和焦虑,同时也凝聚着我们对于救赎、寻求超脱的希望。”因此,在刘诗宇看来,陈子凯这样的形象更显得经典:他跟之前文学中塑造的青年形象都不一样,又非常契合当今世界我们的精神面貌,能带给我们精神文化上的共鸣。
沈颖和陈子凯这两个活生生的形象,他们故事的悲剧其实是两人情感不对等导致的关系失衡,魏思孝直言:尝试写这样一个故事也是想展现当下社会男女之间的一种特殊情感状态。对此,刘诗宇补充:“沈颖与陈子凯之间存在着一种错位,可能就是这一种观念上、地位上的错位,最终导致了两人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