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人重回法兰克福:参展数量超2019年

出版“走出去”,要先知道目的地什么样。

每年10月,来自世界各地的参展商和参会者都会齐聚德国法兰克福,共赴这场全球最盛大的“出版与阅读盛宴”,今年也不例外。当地时间10月18日,第75届法兰克福书展如期而至,广迎全球爱书人,续讲关于好书的故事。

《出版人》杂志作为法兰克福书展多年来的官方合作媒体,每年都以专刊的形式向全球展示中国出版面貌和中国文化能量,让中国出版真正被世界看见;同时也对国际出版市场和产业资讯保持高度关注,为中外出版产业搭建一座信息互通的桥梁。

过去三年,受全球新冠病毒大流行疫情影响,法兰克福书展一度转为线上,即便恢复后规模也有一定程度缩减。而今年迎来75周岁生日的法兰克福书展,终于实现了展商规模的全面恢复。同时,这也是三年全球疫情结束后,中国出版业首次大规模重返国际出版舞台。据了解,今年在法兰克福书展设置独立展台的中国出版商有70家左右。包括协展展台在内,参展的中国出版机构多达263家。许多未设展台的出版机构也由社领导亲自带队奔赴书展。

 

规模空前的中国元素

疫情后首次大规模重返国际出版舞台,中国出版机构大多派出了空前强大的阵容参展,在本届法兰克福书展格外醒目,多家出版集团设有特装展台,其中装饰的独特中国元素格外吸睛。

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积极组织所属成员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语文出版社及中国教育图书进出口有限公司参展,并在书展教育展区设置独立展台,共展出图书200余种,主要分为五大类:国际中文教育、教材及学前教育、人文社科、STM(科技医学类)和大众图书。积极组织和参与近50场业务交流活动,与来自欧美国家和“一带一路”国家的出版商进行版权贸易洽谈。书展期间,中国驻法兰克福总领馆教育组携两家德国孔子学院院长受邀到访集团展位,双方就国际中文教育在德国的发展情况,积极探讨未来合作方向,努力寻求更多的合作空间,推动集团产品及品牌“走出去”。

湖南出版集团在本届书展上首次设立了独立特装展台,参展规模创历史新高。在展台设计与搭建上,充分体现湖湘文化与出版传媒本位元素,还借鉴吸纳了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等重大国际盛事设计理念,让参展者身临其境感受今日中国与湖南魅力。展会期间,湖南展台举办多场重点活动。如“法兰克福书展·中南出版传媒集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为了孩子:童书创作国际交流互鉴”等。通过一系列活动,全面展示湖南出版的工作成绩与品牌形象,促进湖南与国外文化出版机构的交流与合作。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10多年来每年都派版贸公务团参加法兰克福书展,今年更是首次设立100平方米的特装展位,携旗下10家出版机构、近500种外向型图书参展,团队由分管外向型出版工作的社领导、国际编辑和版权经理等15名工作人员组成;在书展期间举办了“多元文明视域下的运河对话——《世界运河文丛》国际组稿试读发布会”、卡尔维诺百年诞辰中文版纪念活动、ChinaToday西班牙文版新书首发式等重点活动。

浙江出版联合集团今年在法兰克福书展上再次设立独立展位,并派出了18人参展,带来了包含人文社科、传统文化、教育科技、艺术、文学、少儿等重点板块的近200种图书,在为期5天的书展中,组织举办了版贸推介、新书推介、合作签约等4场文化活动,包括“Hello.Frankfurt”浙江出版联合版贸推介会、博库数字出版传媒集团与Overdrive平台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索尔·雷特:百年纪念影像集》法兰克福书展版权引进签约仪式、《寻纸》新书分享推介会暨版权输出签约仪式等。

四川新华出版发行集团和新华文轩也携众多原创精品图书亮相法兰克福书展,包括《我用一生爱中国:伊莎白·柯鲁克的故事》《小康中国之路》《瓷器改变世界》《走近三星堆》《熊猫花花》等数十个重点品种;书展期间,展示展销优秀川版书刊,参加“国图集团参展法兰克福书展50周年纪念”活动,访问了德国和法国当地图书馆及书店,推动川版图书版权贸易、实物书刊出口,对外文化交流工作在2023年取得新进展。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携旗下17家出版单位组团参展,重点遴选推介百余种聚焦当代中国发展成果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品出版物,其中不乏已取得多项版权输出成果的高质量原创精品。特别是,时隔四年之后,“上海早晨”国际出版主题日活动于书展首日再度亮相,通过举办版权推介、洽谈签约、精品展示等形式多样的系列主题活动,推动和深化国际出版合作,为上海原创精品“走出去”搭建了更具传播力和影响力的国际版权推介平台。

此外,还有许多各细分领域的头部出版机构也集结内部优质资源在法兰克福书展上集中呈现。清华大学出版社携61本图书参展,策划举办“同谱中国学术新篇章——清华大学出版社与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合作回顾”和“为世界繁荣贡献中国智慧——《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发展政治经济学”一般原理批判纲要》阿拉伯文版新书发布会”。

人民文学出版社派出6人团队参展,展出超过60种最新出版的图书。与此同时,人文社的重要作家也一起来到了法兰克福书展。10月19日下午,著名漫画家白茶来到中国联合展台,参加了他创作的系列漫画《就喜欢你看不惯我又干不掉我的样子》的海外读者见面会。

同济大学出版社在书展期间着重推介中国园林艺术领域的经典著作《说园》,举办了《说园》(德文版)新书交流会,让德语国家和地区了解中国园林理论,加强中外学术对话和交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在Springer海德堡总部进行了《中国桥梁史纲》(德文版&英文版)的签约,并在书展期间约见了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德古伊特出版社、ACC Art Books等合作伙伴,巩固加强合作。

 

重返(或首次参加)法兰克福书展,有什么感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董事长黄轩庄:

走出去,要先知道目的地是什么样。我们本身除了做好国内的出版以外,怎样走向世界,怎么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怎么实现中华文明跟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种种问题事实上还是需要实地去看才能有所启发的。法兰克福书展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和平台。我们这次参展团队,除了社领导层面,出版社各个环节都有人员参与,目的就是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学习。

我依然认为,本土化是出版走出去工作当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我也希望通过这次考察学习能够印证这一点。比如说我们的海外子公司,不管是ACC还是Images,他们对市场有自己独特的理解,无论是选题策划还是设计、渠道、营销,都能够更好地本土化,我们希望在这方面有更多的探索。另外,除了创新和发展,让我感受最深的还有全球出版行业对出版本身的坚守,图书出版依然是人类文明社会不可或缺的。

清华大学出版社社长邱显清:

这是疫情之后我们重回法兰克福书展,希望借此机会恢复与国际出版同行的交流交往;另外也立足于中国文化、中国现代科学技术等领域的一些出版成果,希望通过法兰克福书展这个平台加强与国际出版的交流合作。虽然网络技术和自媒体平台让国际交流和信息分享变得便捷,但我始终认为面对面交流是不可替代的,而且面对面交流建立的信任还是相对更加稳固。

这次参展团队一共8人,我们也组织安排了一些活动,比如和施普林格·自然集团举办合作图书展示活动,约见圣智集团、Goodreads Lanka、黎巴嫩阿拉伯科技等国际出版商。我们希望能在这里寻找到理工、医学、经管、人文等领域的前沿学术成果和图书精品,同时向国外出版人推介我社在这些领域的拳头产品,向国际展示中国学者的代表性科研成果,让国外了解中国一流大学出版社的水平,为促进中外学术和文化交流贡献出版力量。

教育科学出版社社长郑豪杰:

教育出版走出去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重要战略方向。即便在疫情期间,我们在走出去方面也有比较丰富的成果,但面对面交流更为重要,我们需要在“走出去”基础上探索“走进去”。今年我们积极参加包括法兰克福书展在内的多个国际书展。这次参展,我们带来了教育理论、儿童绘本、对外汉语教材等方面的多个重点产品,力争在版权洽谈中实现版权输出的目标。

当前,我们正在深入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开放创新,通过推进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助力增强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这次参展,我们带来一本“德国学”著作《德国教养与世界理想——从歌德到马克思》,与我们想表达的主题十分契合。歌德和马克思是两位具有世界影响的德国思想家,从他们的思想与实践中,反映了十八九世纪德国精神世界的传承与超越。

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出版部(国际拓展部)主任樊明:

这次参展让我感受到,国际出版业似乎在逐渐复苏。本次法兰克福书展也让我遇见了很多老朋友,也结识了一批新朋友。法兰克福书展作为世界第一大书展,确实名不虚传,众多出版商、出版物齐聚书展,展出品种门类很全。有的特装展台搭建非常新颖,富有意境,给人舒适之感。在与国际同行的交流中,能感受到日渐成熟的出版理念和出版体系,大多数出版商意在引导读者而非迎合读者。这让出版商、行业协会、书商,正在逐渐形成一个整体,也将带来良好的出版生态。

未来凤凰传媒在利用法兰克福书展这一契机,推动文化走出去方面主要拟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出版一些传统哲学、传统文化的通俗和大众版本,向海外出版同行推广;二是向海外的汉学家做更多推广,同时鼓励他们来凤凰交流;三是组织更多中国著名作家走进海外书展并举办各类活动,参与作品在海外的推广,让外国读者近距离了解中国作家和中国作品;四是我们将积极参与法兰克福书展,在这一国际性的出版平台上与全球出版人进行对话交流。

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出版业务部(对外合作部)主管吴珊珊:

今年是我第三次参加法兰克福书展,也是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在疫情后再次以线下参展的形式,重返世界第一大书展。这次我见到了许多国际出版行业的老朋友,也结识了很多新朋友。法兰克福书展在参展国家和产业领域方面可以说是最为齐全的,尤其是在新兴产业和技术领域,能通过法兰克福书展窥见未来一段时间出版行业整体发展趋势。这次参展相较往年有一个明显的感受,就是AI人工智能、数字化解决方案等新兴领域的参展商明显增多,并已经对出版行业持续产生影响。借助书展平台,让我们能进一步密切关注国际出版行业出版趋势,通过与各国各类出版机构的广泛交流,加深对新兴领域的了解,加强出版国际合作,共同在变革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副总编辑彭冬林:

在疫情之前,参加一年一度的法兰克福书展是外研社全年最重要的国际出访任务之一。这次外研社派出了5人团队,重返法兰克福,内心特别期盼。

这次法兰克福书展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全球出版行业的数字化在加速升级。中国出版商今天在书展现场目睹了国际数字出版领域的快速发展和日新月异的创新。从全球出版商所展示的图书来看,无论是大众图书、教育图书还是学术图书,数字化功能已经与纸书更加深刻密切地融合。今年在法兰克福书展还专门设置了法兰克福音频展区,有声读物、播客、音频软件和服务公司占据重要位置。今年同时在线上和线下举办的法兰克福版权大会也重点讨论了人工智能对出版业及国际版权贸易的颠覆性影响,令我们深受启发。

法兰克福书展德国图书信息中心(北京)大中华区销售总监康萍萍:

今年设置了独立展台的中国出版商有70家左右,再加上协展展台,今年参加法兰克福书展的中国出版机构多达263家。但实际上各集团展台里还有好多下属出版社,所以来的中国展商数量应该远远超过263家,比2019年的还多。所以我感觉今年是个爆发期,可能大家确实被压抑了很久,好不容易有一个机会可以出来看看有什么新项目可以落地,可以找到合作伙伴,可以寻求新的信息、机遇和挑战等等。今天书展现场的人流量可能还是没有完全恢复到2019年,但是整体来讲还是不错的,现场人头攒动,活动也很丰富,一共有来自94个国家的4000多家参展商来参展,我们基本上还是挺满意的。

作为书展的工作人员和中国人两个角色,看到这样鲜活的场景我都特别开心,今年这么多中国同行来跟国际出版人朋友们见面,我真的太怀念每一个拥抱了。大家聚在一起互相交流有什么好书、有哪些好作者、附近有哪些好的馆子、要不要一起喝一杯等。今天的每一件事情都新鲜地在我眼前发生,我太喜欢这种感觉了。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国际出版分社社长李延玲:

我们社参展团队有6个人,除了在展场,我们还会去当地的出版社拜访。参团的人除了做国际出版的,还有一些做营销的中文编辑,他们需要了解一下国外出版社的具体业务,包括出版流程、编校流程,甚至财务管理,这都是无法在线上交流的,也无法在书展上深度交流,所以我们就要到当地出版社去亲眼看一看。

法兰克福书展毕竟是全球出版界最大的盛会,我觉得来参加肯定是必要的。一是开阔眼界,见一些老朋友,也见一些新朋友,不管现在的交流方式再多元化,“面对面”永远是一个最重要的手段,不在于谈下来几本书,更多的是感情的联络。毕竟见面总是三分情。

我来过6次法兰克福书展,今年时隔3年再来,感觉到变化挺大的,今年独立设展的中国出版机构变多了,这其实就是一种大集团实力的彰显。不管是办活动还是谈版权,以及做市场营销,中国出版商都越来越积极,这对我们也是一种带动。

人民教育出版社版权与对外交流合作部主任张晓霞:

我们人教社自2011年起每年都参展。今年选派了3位代表来参加法兰克福书展,带来的图书有“中国童谣翻翻乐”“最美中国系列”“中华经典诗词分级诵读本”“中国读本”“新编学生字典”“国际中文学习词典”等。同时也想来寻求合适的童书类、国际中文类、教育类等图书的版权交易机会。

中国出版商3年后重返法兰克福,大家对能够与中国同行面对面交流感到很高兴。目前因为是刚刚开展,我们还没有到处看看,感受还不全面。不过,每个参展商都期待更多交流,这是必然的,我们也希望有所收获。

人民文学出版社对外合作部副主任曾少美:

我上一次参加法兰克福书展是在2012年,距今已有十一年了。当时我还是刚踏入出版业的新人;如今我已从业多年,世界也发生了许多变化。不变的是,世界各地的编辑、版权人和出版人对图书的热情。正如书展广场上巨大的标语所说:“故事仍在继续。”

今年的法兰克福书展,童书依然是国际出版的热点,整个展馆人头攒动,交流也更为热烈。与此同时,许多出版人也都在关注图书与多媒体的互动,比如如何扩大数字出版物的国际影响力,以及社交媒体如何带动图书销量,如书展现场就出现了“BookTok”的宣传,这是海外版抖音(TikTok)上关注度非常高的图书社区,浏览量已超过上千亿次,极大促进了图书销售,被称为“畅销书神器”。社交媒体与图书产业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结。

清华大学出版社版权经理赖文琼:

我参加过两次法兰克福书展,这一届中国展商的阵容相当可观,同时也举办了种类丰富的各类现场活动。可以说,中国出版界对于法兰克福这一书业盛会十分看重。这显示我国从政府到民间都对国际文化交流极为重视,更展示了中国出版人开放自信的精神风貌和守正创新的使命情怀。总的来说,中国展商呈现了中国作为平稳发展的大国在各领域的代表性成就,表现十分精彩。

此外,虽然受到疫情、整体经济形势和互联网的影响,图书出版仍旧是大众关注的文化热点,各国的出版业依然十分活跃。但不得不提的是,整体上出版商在选择作品时更加精打细算,不愿意在市场增长趋缓甚至下行的情况下冒过多的风险。

无料书铺创始人张潇:

今年我们共3人参加法兰克福书展。这是我们第一次参加线下法兰克福书展,2021年有幸以在线展商的方式参与了在线论坛和在线宣传。据主办方说,我们可能是此次受邀参展的唯一一家国内的民营书店,对此我们深感荣幸。来到法兰克福,一是希望能够直观地了解海外的出版市场和阅读市场;二是希望最直接地接触多语言少儿阅读出版资源;三是对本书店品牌进行宣传。

从和我们交流的一些参展者那里感受到,中文阅读已经越来越多地引起海外人群的关注,我们此次携带出来的中文阅读组合引起了不少国外阅读运营商的关注,也为进一步合作进行了沟通。中国馆内从布展到内容推荐整体非常有中国特色,并且也很有国际规格,我认为此次展览应该能够展现出高品质的中国出版行业的面貌。■

Read Previous

编辑工作,越热爱越精彩

Read Next

中国图书主播现身法兰克福书展

Leave a Reply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