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孔多的雨停了,
塬上的白鹿隐匿,
陋室空堂衰草枯杨人生如梦,
唯有想象中一切仍在发生。
世界处在一种巨大的不确定性中,我们对一切都充满着怀疑,怀疑生命的存在,怀疑创造的价值。河流、道路、森林在自然的羽翼中生机盎然,而人却在格子间、算法里趋于死寂。
如果说现实外还有什么可能在延展,那一定是在虚构的世界里,尤其是新一代写作者充盈着想象与思考的作品,给当下的生活一束光亮。浙江文艺出版社近期推出的95后青年作家周于旸的《招摇过海》便提供了这样一种可能。
周于旸,于1996年出生于江苏苏州,曾获第十九届、第二十一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小说发表于《人民文学》《十月》《小说界》等期刊。已出版小说集《马孔多在下雨》,入围第五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决选名单。
《招摇过海》是他近两年写作的小说合集,由《招摇过海》《命里有时》《退化论》《宇宙中心原住民》《雪泥鸿爪》《大象无形》《前有饮水处》《不可含怒到日落》八个故事构成。
在《招摇过海》中,周于旸用圆融的叙事手法,把玩空间的折叠,时间的翻转,并由此荡漾开魔幻的光晕,在我们生活上织就梦境。八则故事,八场逃离,在现实的洪流和魔幻的水泽间,盘桓的叙事与诗意的想象编织一场又一场醒不来的梦:鱼腹中藏着海的秘密、老旧腕表持续着呢喃、人类退化成鸟兽、玻璃墙后困兽在抓挠、隐身者遗忘了现身术、下不完的棋局、饮血如渴的扳机,还有那无法告别的落日余晖……
八个故事里的主人公多是少年人,被困在荒诞的生活里。他们试着与成人世界的对抗,逃离出庸常生活,但兜兜转转又回到宿命的起点。他笔下有时间的层层密密——“枕木如同时钟上的格子,每走一格,时间就往回退一秒,这是一个由铁路围成的时钟。”也有时间的流转和跌宕——“人们把窗帘拉上,世界就像电路板上的指示灯暗去了一格又一格。”仰望星星,他看见了时间的永恒里人的瞬息——“世事沧桑如何变化,星星还是他的老朋友,一颗颗闪亮的螺丝钉,将夜幕牢牢钉在头顶。”……我们追逐着遁入孤独的浓雾,淌入时间的泥沼,和世界上的另一个自己打个照面。
王德威教授曾称他“展现了对于当代城乡人际关系的改变,同时又灌注了淡淡的所谓奇幻的特殊的色彩。”在《招摇过海》的八个故事中,温柔的魔幻之笔也是一个显著的特色。这些渲染于现实与幻想之间的意境,或是隐喻着现代人唯独借助超现实的梦幻才能摆脱生活的重负,或是人们心底共有的缠绵温情,也是我们心中不能抹去的向善和自赎。
正如作者所言“运用想象力是个愉悦的过程,因为它离自由更近”,在书写我们日常的琐碎之际,周于旸通过科幻和魔幻的出口寻求普通人别样的可能,以想象力构筑一个诗意的世界,体现出青年作家的思考与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