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所熟知的唐诗宋词、汉字、书法、三国演义,在国外汉学家眼中可能大有不同。8月18日,由南方日报出版社精心打造的《琳琅集——海外汉学家访谈录》在南国书香节现场首度亮相,从13位海外汉学家的视角,讲述其学术生涯、人生际遇和中国情结,体现了在文明交流互鉴的大背景之下,对中国文化、中国研究的另一种观察、碰撞和思考视野。
汉学,外国人指研究中国的文化、历史、语言、文学等方面的学问。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东南亚,海外汉学都已有数百乃至上千年的历史,累积的学术成果洋洋大观。2022年5月起,南方都市报推出“琳琅集·海外汉学访谈系列”,陆续采访了当今活跃于中国研究相关领域的海外学者。
近日,南方日报出版社将该专题报道辑录成书,以《琳琅集——海外汉学家访谈录》为名出版,并在南国书香节的现场首次亮相。在活动现场,该书的编写团队也以视频直播的形式,向线上线下的读者详细介绍该书的内容及诞生过程,并展示书中海外汉学家给读者录制的视频。
该书出自多位深耕文化领域多年的资深记者之手,大部分内容以对话的形式呈现,提问精当而富有针对性,所答则大多由汉学家亲自执笔,文风带有鲜明的个性,读起来宛如与学者当面对话;书中还配以学者在研究过程中收集的大量史料图片,引领读者穿越古今,领略汉文化之美。
“琳琅”原意为美玉,也譬喻珍罕的典籍、美好的人才。据南方日报出版社的编辑介绍道,书中所呈现的13位海外汉学家,各有其不同的人生境遇、性格禀赋、学术信仰和研究志趣,他们大多拥有极高的语言造诣,对中国历史文化也怀着深沉的热爱,其为学、为文与为人,常常让人有“触目琳琅”之叹,因此引为书名。
书中,海外汉学家所研究内容广泛,唐诗宋词、汉字、书法、古典名著等细分领域皆有涉猎。若细读,读者将惊喜地发现,自己原以为熟知的领域,竟仍有诸多全新视角的精妙解读。
如诗歌,美国著名汉学家,哈佛大学荣休教授宇文所安在访谈中说:中国诗歌在英语世界里一直被人欣赏,但是人们把它作为一个类型化的“中国诗歌”来欣赏,这是我想改变的。我想向英语读者展现独特的诗人和独特的声音,而非一个笼统的“中国诗歌”。
又如关于才女,美国著名华裔汉学家,耶鲁大学东亚语言文学荣休讲座教授孙康宜发现:与西方这种排斥女性作家的传统相反,中国文人自古以来就流行表彰才女的风尚,才女被称为“女史”“彤管”“女博士”。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一个文化传统比中国更注重女性文才了。
据了解,本届南国书香节期间,南方日报出版社精选出超过100种图书参展,并策划组织了多场活动,让作者与读者亲密互动。南方日报出版社社长周山丹介绍说,经过成立至今近25年的探索磨炼,该社打造出了“中国传媒思想库”、“主题出版精品库”、“岭南文化活力库”及“教育融媒新智库”四大品牌。《琳琅集》正是该社依托南方报业传媒集团雄厚的媒体资源,结合图书市场化操作打造精品图书的典型案例。
当今的中国已是“世界之中国”,中国的发展立足于全球命运共同体的土壤之中,对中国思想文化的深刻体认,也亟需来自域外的、他者的学术视野。周山丹表示,“希望《琳琅集》能为读者公众勾勒出当代海外汉学的发展概貌,展现出不同文明之间的相遇、交流、融通与碰撞,抉发中外学术蕴藏在多元景观中的‘貌异心同’——在探求真理的道路上,对人类及其命运作永恒的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