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 璟
2022年12月,《中国文化知识辞典》(阿拉伯文版)在埃及正式出版发行。阿拉伯文版翻译工作由埃及著名汉学家、埃及爱因夏姆斯大学教授、苏伊士运河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大海教授(Prof. Hassan Ragab)率其团队历时3年完成,由埃及阿拉比出版社(Al Arabi)出版。
《中国文化知识辞典》是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推出的目前中国国内首部针对海外汉学家、翻译家,系统性介绍中国文化关键知识的重要案头参考书,是中国当代作品翻译工程重点项目,由北京语言大学刘利校长任编委会主任,北京语言大学徐宝锋教授任主编,组织国内32个领域的百余位专家,历时三年时间编纂完成。该书以中文母版为起点,海外传播计划包含英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德语、法语、俄语、蒙古语、乌克兰语等30多个语种的翻译出版。目前已实现英文版、蒙古文版、葡萄牙文版、阿拉伯文版、俄文版五个语种的版权输出。英文版与施普林格出版集团签署了版权协议。
全书从思想观念、国家治理、文学历史、艺术美学、人文地理、器物科技6个方面介绍中国文化,具体包括哲学、宗教、伦理、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法律、语言文字、文学、历史、教育、社会、艺术、礼仪风俗、地理人文景观、器物科技、传统工艺、遗产文物、医药养生等31个类别,共1411条词汇,共近100万字。该辞典构成了一个以系统和现代化的形式呈现中国文化的基本信息库,是目前中国国内首部面向海外汉学家、翻译家,系统性介绍中国文化关键知识的重要案头参考书,也是适用于当代全球读者使用和学习的中国文化知识简明读本,为海外汉学家、译者以及中国文化爱好者提供了对中国文化重要术语的明确解释,是连接中国文化与世界的桥梁。
《中国文化知识辞典》的推出,源于中国文化对外翻译与传播过程中的一些痛点。首先是文化概念的翻译比较困难。由于不同语言之间存在巨大的区别,同一个概念在不同的语言中常常有不同的表述方式,而中国文化中有许多特有的概念和词汇,如 “道法自然”“中庸之道”等,这些概念的翻译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深入的探讨,导致出现了一些不太准确或者乱用的情况。其次是知识体系不完善。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很多概念都需要建立在相应的知识体系基础上才能理解和运用。但是在当前对外翻译和传播中,很多时候只是把某个概念简单地翻译出来,而没有进行更深入的解释和讲解。这些都影响了中国文化形象的正确传播。因此,为了更好地推广中国文化,我们需要一个中国文化知识辞典的母本,在此基础上正确传播中国文化。
作为一本向国外人士介绍中国文化的图书,有以下几个考虑。一是基础性。由于中国文化非常广泛而深刻,无法在一本书中全面展示,因此,图书从最基础的概念入手,通过1411个能够展示中华文化核心内容的词条来介绍。这些词条包括了“四书五经”“中秋节”“中医”“指南针”等,通过介绍这些基础概念,使外国人初步了解中国文化的特点和内涵,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和兴趣。二是简明性。为了在短时间内让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简洁明了是必要的。编写词条时遵循简练、清晰的原则,突出关键点,采用易于理解的语言阐述一个词条的基本含义和相关背景,并将词条控制在八九百字的长度。三是权威性。考虑到世界上可能存在对中国的误解和陈旧观念,本书邀请了近百位中国文化、百科辞典、外语翻译、对外汉语教学等领域的专家,经过三年时间提炼、整理、归纳和概括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力求代表中国的声音。这样的权威性在推动中国文化知识的正确诠释和广泛传播方面起到关键作用。四是适用性。本书提供索引功能,方便读者快速查找特定词条。同时,它也可以作为一本文化知识手册供读者阅读。■
(本文作者工作单位为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