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8日,正值第31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求学与治学》新书分享会在山东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山东大学文学院院长杜泽逊先生围绕自己的求学与治学经历进行了分享,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书法系教授刘元堂先生主持本次活动。
分享会以访谈形式举行,杜泽逊先生首先讲述了自己由“求学”转为“治学”的历程。对于杜先生而言,真正开始做学问始于《清史稿艺文志拾遗》项目,面向未知,在这一过程中反复钻研书目,于是就懂了目录学。杜先生是公认的四库学专家,当初“入坑”这一研究方向其实出于偶然。为写出硕士论文,杜先生花了十个月时间看完《四库全书总目》,经硕导王绍曾先生的指点,研究《四库全书总目》辨识伪书的方法和成就。后买到《四库存目》单行本,又花了14年时间,与爱人程远芬教授一起整理《四库存目标注》,抄录了七千多种书并整理存世版本情况。在治学之路上,程老师是第一位读者与把关者,也是许多项目的合作者,更是操持家庭事务的“家长”。身为文学院院长,杜泽逊先生身兼繁杂的行政工作,在百忙之中却写下了许多文章。其实,这些文章都是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场合的发言稿,它们诞生于午饭后、火车上等碎片化时间里,因不打官腔、不说空话、敢说实话而广为流传。
杜泽逊先生做学问,是翻烂了一本又一本的书、写下一条又一条的批注与心得,在看似机械性重复的工作背后,用水磨工夫做学术,才得以在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四库学等领域颇有建树。这便是杜泽逊先生的问学之道。“问学”丛书中的《求学与治学》一书,收录了杜泽逊教授近年与青年学生谈治学方法、与教师同事交流治学经验以及涉及治学的若干评论、访谈、序言、杂记,汇为一册,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观照,其中既有对学科建设的建议,又有对治学门径的指引。所收文章语言大都明白晓畅,其中有数篇为录音整理而成,保留了一些口语化的表达,生动活泼;几篇序言用语精工典雅,具有文言之美。总体来说,本书兼顾了可读性与学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