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至31日,第31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在济南市山东国际会展中心主会场和济南市区各新华书店分会场召开。儿童文学作家杨紫汐于27日与28日,举办了两场“东方传奇中的写作锦囊——《夜明桥上的小石狮》”图书分享会。
《夜明桥上的小石狮》是一部具有艺术创新性的幻想作品,是一部在厚重的现实土壤中长出的浪漫中国风童话。故事发生的原型地是山东淄博,作者曾专程赴当地采风。此次书博会在山东举办,给了小石狮一个在家乡展示自己传奇故事的机会。

作家杨紫汐,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曾获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秦文君儿童文学新作奖、儿童文学牧笛奖、上海儿童文学好作品奖等。这次书博会上,杨老师给山东的小朋友们带来了两场生动有趣的讲座,让小朋友们充分感受到了东方传奇故事的魅力。
活动一开始,杨紫汐老师通过有奖问答环节切入主题,向现场的小读者普及了中国石狮文化的起源与流传,鼓励小朋友们赋予生活更多的细心,留意身边的石狮文化。“我们知道天安门的石狮,知道卢沟桥的石狮,那夜明桥上的小石狮在哪?”在杨老师的引导下,现场的小朋友一起走进了“小石狮的传奇故事”。

小石狮的传奇故事
杨紫汐老师通过一张颇具穿越感的插画,向现场的小朋友讲解了《夜明桥上的小石狮》这本书的基本设定。在杨老师虚构的这座夜明桥上,四只小石狮故事发生的时间从清朝末年跨越到现代。杨老师向现场的小朋友们提问:“在漫长的岁月中,同一座石桥的状态会有变化,桥上的人会有变化,桥外的风景也会有变化,那么,有没有什么东西是不变的呢?”其实,“小石狮们会带给我们答案:一个民族的气节和信仰,可以抵抗住时光的侵袭,传承不变。”

紧接着,杨老师与现场小朋友们分享了书中老石狮南交如何与附近小动物们合作,一起打捞落水小石狮的故事。在蒲松龄先生书房打闹嬉戏的小石狮、落水的新石狮、赶来支援的黄鼠狼、桥下的花背大蛤蟆、搜集腰带的山麻雀……现场小朋友们听得如痴如醉。

然而,杨老师告诉小朋友们,看似顽皮得像个孩子似的小石狮们,在动荡的历史潮流中也在不断地成长。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它们慢慢懂得了什么是责任和信仰,什么是民族气节。乱世中,为了保护当地百姓,小石狮们作出了令人感动的自我牺牲。
小石狮创作的幕后故事
如此生动有趣的故事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呢?杨老师向小朋友们讲述了这部书的创作过程。
《夜明桥上的小石狮》是一部幻想作品,但书中的许多设定,都取材于现实生活。例如,故事里以夜明桥为界的“东梧镇”和“西梧镇”,源自现实生活中淄博市的东桐古村和西桐古村;故事结尾,小女孩为小石狮们买下红色小毛线帽的“东梧大集”则取材于当地历史悠久的“桐古大集”。而小石狮大闹蒲松龄先生书斋这一故事情节的创作,离不开杨老师亲自到蒲松龄故居采风。

小读者们还惊喜地发现,书中那些活泼的小石狮手绘插画都是杨老师的父亲创作的。杨老师说,从写作到绘制封面再到印刷,我们手上的每一本书都是许多人辛苦的结晶,希望小朋友们能感受到小石狮这一故事所包含的别样的分量。
写作小法宝
听完了东方小石狮的传奇故事后,杨老师向现场的学生们传授了几条自己的写作小法宝。
首先,要打造一间属于自己的“灵感素材超市”,将生活中遇到的有意思的人或事记录下来,形成自己的“灵感素材超市”。写作之前,到“超市”里逛一逛,选一选,没准灵感就有了。

其次,要让角色拎着“行李箱”走近故事。杨老师认为,当一个人物出场时,他应该是带着自己的背景走到读者面前的,这个背景“行李箱”里装着他过去人生的经历,甚至是几分钟前,他刚刚被狗咬过之后的情绪。所有这些过去的经历,都会影响到人物出现在我们面前时的状态。“一个人物不应该像新铺开的宣纸似的“一尘不染”,身上没有任何时间给他留下的印记。” 杨老师告诉学生,“行李箱”中的这些伏笔,不仅会让角色变得更加丰满立体,还可以更好地吸引读者,让大家带着好奇心,更热切地继续去读故事。
最后,杨老师还特意为现场的小朋友设计了“召唤小石狮”的游戏,通过这个融入了许多传统文化小知识的游戏,小朋友们对四个小石狮的名字、特征有了更为深刻的印象。
(本书插画家杨光老师为小读者设计的游戏册)在图书签售环节,小读者们争相请杨老师为他们购买的图书签名。

杨老师深受现场小读者的喜欢,纷纷要求与她合影留念。在小读者们的热烈反响中,《夜明桥上的小石狮》图书分享会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