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八年,纵横百年,广涉文史的《百年文人:清晰或模糊的背影》(六卷八册)拟出版

19世纪末以来的中国,涌现过一批广有建树、人文性格独特鲜明的大师级文化名人,他们的人生经历和卓越智慧不啻是启迪后人的一部大书。

据悉,这套拟出版的《百年文人:清晰或模糊的背影》历时六年,共六卷八册,是中南出版传媒集团与北京领读文化合作的“战略孵化项目”之一。该书以人物为中心,纵横百年,广涉文史。全书收录了750篇文章,合计350余万字,涉及人物156位,从王闿运(1833—1916)始,至林燕妮(1943—2018)终,取其约数,首尾百年。

主编梁由之介绍,《百年文人:清晰或模糊的背影》历经初选、复选、终选及最后增删修订定稿,一路做下来,各种艰难,出乎想象。持续时间之长,篇幅之大,亦远远超过预期。

2023年6月20日,这部耗时六年的巨编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学津堂举行出版创作对谈,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汉魏六朝文学专家骆玉明、知名学者余世存、《百年文人》主编梁由之、万圣书园创办人刘苏里、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葛剑雄、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苗棣、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解志熙、历史学家马勇、作家汪朗等出席了这次对谈并发言。

梁由之介绍,除了传统意义上的作家、诗人,《百年文人》所收人物也包括文史学者、教育家、民间教育家、报人、编辑出版家、图书馆专家、翻译家等,所收文章,正身、侧影,亲历、轶闻,正襟危坐、旁敲侧击乃至嬉笑怒骂,兼容并包,不拘一格。内容涉及家世生平、治学交游、生活逸事、文坛掌故及他们对中西方文化的各种卓绝见识。所收文章,立场、角度、性情、学养、笔法,各有不同,各呈其妙,可读性很强。诸文参读合观,不啻是一篇篇能搔着痒处又别具一格的人物传记。

《百年文人》除了正文,还包括人物简介、文章简要述评及原始出处三部分,人物简介和简要述评,是选文之外,主编团队最为经心着力之处,花费了不少精力和时间,称得上是字斟句酌、殚精竭虑。各条目前,胪列156位人物头像和签名手迹,是《百年文人》的一大特色与亮点。

梁由之说:“编撰这套书的初衷,是想全面展示百年中国风云变幻艰难曲折的社会发展变迁,各色文人生龙活虎斑斓多姿的生活道路和文章特色,为广大读者尤其是广大青年朋友提供一套较为全面的高质量文本,俾使在如何阅读、写作、做人、处世诸方面,有所借镜和助益。亦可借此保存资料,播种良知,启迪智识,拓宽视野,更深入、更具穿透力地认识和了解百年先贤的面貌和吾国吾民的特质,承先启后继往开来,时刻提醒我们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活动现场,骆玉明教授推荐年轻人去读一读这套书,他说:“中国百年的历史非常丰富,而且历尽艰难,在这段历史过程当中生活过来的人,他们经过很多很多的冲突,他们经过很多很多的选择,他们也经过很多很多的苦难,当中也有很多人勇敢地承担了他们的历史责任,我们仔细读这样的书,会对百年的历史有深刻的理解,我们会知道我们是什么样的人。”

马勇教授提到,中国三千年历史最大的变动在最近的两百年时间,这百多年来多少建国方案、多少文化方案,都是由这些文人在讲。当今网络上短篇式的表达的普及,必须感激这一百多年来文学的革命、文字的改良,让大家有了表达的可能。所以,这套书将成为过去一百多年、两百年中国人精神历史的一个思想宝库。

葛剑雄先生在这本书的序中提出了很多涉及选本标准的问题,比如什么才算“文人”以及选谁不选谁?在现场,他再次重申这些问题并表示,《百年文人:清晰或模糊的背影》的确是一个特别的选本,而“多一种不同的声音,多一种不同的标准,这样的话将来后人看我们这些东西,才能够真正反映出我们这个时代”。

余世存先生认为,近代中国这些历史和人物对他们这一代人影响巨大,因为他们“提供人生社会的一些参照、一些坐标。” 我们的人生长度是这些历史文人人生长度的一倍,我们这个答卷交得如何?我们的参照可能就是百年来中国的这些文人。

汪朗先生在发言中强调了《百年文人:清晰与模糊的背影》的“梁味儿”十足。他引用“老头儿”汪曾祺写栀子花的话来形容主编梁由之的选本标准:“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都掸不开,于是为文雅人不取,以为品格不高。栀子说:‘去你妈的,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他妈的管得着吗?’”引得全场爆笑,掌声不断。

解志熙教授则关注《百年文人:清晰或模糊的背影》中收录的一些不为人熟知的文人志士,如湖南诗人刘梦苇,关于他的纪念文章最少,只有一篇,但让人非常感动。

苗棣教授认为,这部书“以侧写的方式对百年中国艰难曲折的社会发展史变迁起非常生动的描述的作用,由之其功甚伟”。

在活动的最后,几位嘉宾与读者共同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与人文教育、ChatGPT带来的文化冲击、汉语复兴等话题。

短短两个小时的对谈,太多话题无法展开,《百年文人:清晰与模糊的背影》所收的这156个人的一生,折射出一个时代的面貌。正如主编梁由之所说的,“他们的人生道路,他们的各种选择,他们的追求,他们的梦想,他们达致梦想的路径,他们的变与不变,这些都可以引起我们深层的思考。”

Read Previous

当当618战报:《置身事内》持续霸榜!

Read Next

《乌江引》:中国革命的技术含量

Leave a Reply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