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衡作品连续四十年入选人教版中小学语文教材纪念仪式在京举行

6月15日,第二十九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在京开幕。人民教育出版社主办的梁衡作品连续入选人教版中小学语文教材四十年纪念仪式在开幕当天举行。人教社向梁衡颁发纪念奖杯,举办“为什么是梁衡?”主题沙龙,并与梁衡签订“作品开放式授权合同”。

1982年,梁衡作品《晋祠》入选人教版初级中学《语文》课本第五册。从此开启了“梁衡语文四十年”的特殊缘分。据初步统计,梁衡先后有10篇不同文体的作品入选不同时期的人教版语文教材和自读课本、同步阅读等。作品在过去四十余年的中国语文教育史中从未缺席,这在当代作家中是绝无仅有的。

人民教育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黄强在致辞中表示,梁衡作品是语文教材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也是几代中国学子珍贵的“集体记忆”。比如,《晋祠》这篇课文入选了20多年,让“晋祠”在整整一代中国人心中扎下了根,成为大家的共同回忆。

人民教育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黄强

40年来,梁衡一直是人教社的老朋友、资深作者,双方合作出版了九卷本《梁衡文集》。近年来,梁衡还多次应邀参加人教社的公益阅读活动、文化扶贫工作,先后前往四川凉山、云南宾川和海南三沙等边远和艰苦地区送教讲学、采访撰文、建言献策。

在“为什么是梁衡”的对谈沙龙中,北京市陈经纶中学民族分校校长、正高级教师郭锋,人教社小学语文编辑室原主任、退休编审崔峦,人教社中学语文编辑室资深编辑王本华,人教社中学语文编辑室副主任尤炜,对梁衡的文章特点进行了探讨。

崔峦借用季羡林先生对梁衡的评价,说:“他无论谈历史、谈现实,最后都离不开对国家、对民族的忧心。在并世散文家中,能追求、肯追求这样一种境界的人,除梁衡以外,尚无第二人。”崔峦认为,梁衡出身记者,有很强的政治洞察力,散文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时代呼唤大散文,于是产生了梁衡创作的具有高境界、大气象的散文作品”。

自1990年进入人教社,王本华参与了人教社多个版本语文教材以及语文读本的编写工作,在她的印象中,梁衡的文章始终没有缺席过。“因为梁衡先生是个多面手,题材的多样性为教材选文提供了巨大的支撑”。王本华认为,梁衡的作品,小而言之,是为语文教材的编写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大而言之,是为上亿的莘莘学子提供精神的滋养与语言运用的范本。

梁衡老师的文章为何如此受到基础教育战线的专家、编辑、教师、学生的喜爱?尤炜认为,根本就在于他一直和人民在一起,用自己的生花妙笔,说出了人民心里的话。一代一代的学生从梁老师的文章中读到的,是梁老师的心灵,以及在这心灵中回想的历史、文化与情感。

1983年,还是初中生的郭锋在语文课本上学到了梁衡的《晋祠》,如今,郭峰已执教梁衡文章32年。在郭锋看来,梁衡课文体现出“正”“大”“光”“明”的特质,其文本蕴含的价值观与文化内涵彰显正道,从立意到行文有大格局、大视野、大情怀,语言文字极具情与理的光泽,富于感染力;文章结构与思路明鉴清晰,易教易学,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很好的示范与样例,是教师喜欢的教材文本。

纪念仪式上,梁衡与人教社签署了“作品开放式授权合同”,将自己所有精彩作品向人教社开放,签约授权人教社在公开出版物中选用、运营和维护。

人教社一向高度尊重选文作者的劳动成果、尊重他们的著作权益。据统计,与人教社直接签约的选文作者近400名,每年向选文作者和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共支付稿酬达600万元。

黄强表示,为促进教育图书高质量发展,人教社需要更多更好的作品,需要与更多优秀作者合作。“希望今天梁衡先生与人教社的签约授权能产生良好的示范效应,越来越多的作者把作品向人教社开放,成为人教社的签约作者。”

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朱于国主持纪念仪式。

Read Previous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与意大利“罗马九号”中意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战略合作 暨筹建意大利分社签约仪式北京举行

Read Next

《国际中文学习词典》亮相2023BIBF,海外中文学习者的好帮手

Leave a Reply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