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诺贝尔文学奖作家文集”,漓江出版社在成都安排了两场活动,著名法语翻译家李玉民先生、作家洁尘、庞白、汤海山、徐坚还有漓江出版社总编辑张谦和编辑团队作为嘉宾参与了两场活动。
5月19日,对抗荒诞的局外人——漓江出版社“诺贝尔文学奖作家文集”系列分享会在成都SKP RENDEZ-VOUS举行。
5月20日,文学的经典价值在于超越时代——漓江出版社“诺贝尔文学奖作家文集”系列分享会在文轩BOOKS(成华店)举行。
在两场活动中,漓江出版社总编辑张谦介绍了新版的“诺贝尔文学奖作家文集”,也被称为“黑诺”,这是对老版“获诺贝尔文学奖作家丛书”的继承与发扬。变之前老版的一人一书阵容为每位作家多卷本。“诺贝尔文学奖作家文集”从2015年10月问世,迄今已囊括24位诺奖作家的34部作品。
张谦提到,如果说经典文学对于读者而言,是永恒的音符,那么“诺奖”对漓江出版社而言,就是一种基因和脉动,是时光深处的牧歌,是漓江人为之集结的号角。现在的漓江人,也不能一直凭着祖上的一亩三分地吃老本,也开始去思考如何去传承、发扬广大,做什么样的现场表达,“黑诺”就是对“老诺”“红诺”的传承。如果说老版“诺贝尔”是启蒙版,那么新版就是深入版,既深入作者的内心,也满足读者的深度需求,看上去是小众趣味,影响的是大众阅读倾向。
在谈到为什么加谬的作品能够成为经典、长久不衰时,李玉民老师说:“加缪是在写作时燃烧生命的作家,把一生的心血投入了进来。他的作品是讲述人类的共同命题,完完全全地向着人类,人类的每个时代、不同的人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的精神财富,在其中分享受益,而每个时代的人都可以在理解他的作品时增加新的东西。对我自己来说,文学翻译也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加缪的语言是典雅的、深入浅出的,有深意的,让我乐在其中。我对活着的理解是,要欢欢实实的做事。文学翻译带给我的,付出的远远小于收获。投入文学翻译是我人生巨大的转化。”
谈到这个时代为什么还要读经典的问题时,洁尘提到:“自己刚上大学时,接受外国文学的渠道就是漓江出版社,黑诺让大家接触到世界文学的高峰地带。加缪是这一切的开始,是尤其值得谈论的,他可以说作家中的作家,诺奖作家中的诺奖作家,如今我们之所以还需要经典文学,因为经典作家说的是人类的普遍经验,提炼出了人类是怎样一种存在,有着对人性的洞悉,这种普遍性,哪怕换了环境和时代,是一直延续的,关于人的个性和人类整体性的关系,这种哲学问题,是经典文学可以表达出来的。文学不仅仅是讲故事的,最根本的是经验的阐述。”
庞白说,经典教会我们的是,在这个荒诞的时代的环境里,怎么和时代去相处,有一些解脱的办法,读经典像接受一种敲打,它可能会敲碎你,也会推动你,没有这种内心的敲打和困惑,不会有成长。所以除了赚钱、恋爱、好好生活之外,如果能去阅读,其实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事情。
汤海山说,加缪二十几岁时,读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司汤达,也给了加缪很多影响。曾经有加缪的读者和我提过,阅读加缪让他有了活下去的勇气,是一种“再生”的感受。
张谦还提到,漓江现在的坚持的是“世界不远、漓江不老”,要给大家打开世界的窗户,青春、文学、在路上是漓江的格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