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一部双效俱佳的科普作品

文|宋来鹏

 “建设海洋强国书系”就像一艘乘风破浪的大船,是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完成的。

由青岛出版社出版的“‘海洋心·强国梦’建设海洋强国书系”(简称“建设海洋强国书系”)近日入选全国优秀科普作品。这是继该书系被列入“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获评自然资源部优秀科普图书后的又一殊荣。该套书系的全部作品自2021年6月正式出版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是双效俱佳的科普作品。

一套优秀图书作品的出版需要前期的精心谋划、中期的精心打磨和出版时的精益求精。作为这套书的编辑,我们回顾这套书从策划到正式出版中经历的点滴故事,或许能使读者从侧面进一步认识到图书的价值。

选题的由来:找准“切口”亮主题

2018年6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来到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了解实验室研究重大前沿科学问题、系统布局和自主研发海洋高端装备、推进海洋军民融合等情况后,深情地说:“建设海洋强国,我一直有这样一个信念。”

总书记的这句话打动了所有海洋工作者,也给出版工作者指明了重点选题方向。建设海洋强国不仅需要强大的海洋经济、军事、科技等硬实力的保障,更离不开海洋意识、海洋文明、海洋文化等软实力的支撑。青岛出版社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决定利用自己在海洋出版方面积累的优势,按照中宣部对主题图书出版提出的“小角度、大视野,小切口、大时代”的要求,以海洋科普为“切口”,策划一套普及海洋知识教育、提升海洋意识的知识读本。

内容的升级:统筹谋划提站位

2018年7月,我们开始与中国海洋报社的相关专家一起进行出版策划立项。项目初定名为“中国海洋重器丛书”,主要是想通过揭示中国海洋重器的科学原理和工作过程,达到普及海洋科技知识、增强青少年的海洋意识的目的。

当作者团队把初稿交到编辑手中,我们发现这些内容丰富的图文资料作品不仅有新中国成立70年来海洋领域科技发展、装备制造、工程技术等发展历程及相关具体成果这些“硬核知识”,还有这些成果背后的科技工作者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这些知识、故事和其中的奋斗精神作为有机的整体一起反映了我国70年来在海洋强国建设上所做的大量基础性支撑性工作,以及所有“海洋人”为大国崛起所做的贡献。因此,在对初稿进行系统梳理后,我们编辑团队与作者团队的专家深入沟通后,并经项目总顾问和编委会成员同意,一致决定继续提升图书的站位,加深对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认识,进一步补充丰富相关内容,在科普海洋重器知识的同时彰显人的坚定意志和奋斗价值,将其定位为弘扬“海洋心·强国梦”的丛书,努力将其打造为助力建设海洋强国的优秀作品。

书名的推敲:用心雕琢显精神

玉不琢不成器。如果说立意与定位能凸显图书的品牌影响,那么对文稿的琢磨与推敲则能进一步提升图书的使用价值。“建设海洋强国书系”共分4册,对每一分册副书名的敲定过程也能从一个小的侧面反映作者和编辑为了作品更好地传达图书主旨付出的良苦用心。

这四本书原来的副书名分别为《可下五洋捉鳖》《乘风破浪瞰海》《耕海牧渔好风光》《蓝色经济新引擎》。这四个副书名虽然也主题突出、言简意赅,但作者和编辑团队总感觉在语感和意境上还是有些欠缺,不能很好地体现海洋人矢志不渝、接续奋斗的精神和劈波斩浪、勇立潮头的气魄。为此,两个团队都在深深思考、仔细琢磨。

由于作者团队的大部分专家在北京,而编辑团队全部在青岛,这样除了通过网络沟通,作者团队的主要成员还多次与编辑团队在青岛出版集团的会议室里面对面地讨论图书内容细节和书名优化方案。经过多次思维碰撞和头脑风暴,最终将副书名定为《纵横九万里》《潜航一万米》《奋楫千重浪》《决战新要地》。细心的读者如果把书名连在一起就会发现,它更像是一首诗,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还能使人在脑海中铺展开波澜壮阔的海洋动态场景,描绘出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美好未来。

正如此书系总序中所写的那样:百年砥砺奋进迎来百年沧桑巨变。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辟除榛莽、乘风破浪,纵横九万里,潜航一万米,奋楫千重浪,决战新要地。深邃浩渺的海洋迎来了中国人的航母、军舰、科考船、海洋卫星、潜水器、跨海大桥、海底隧道、海洋生物医药、淡化海水、石油钻井平台、高效港口…… 这正是:

虎门销烟气氤氲,帝国主义战舰侵。

山河破碎泪无限,沧海怒波血有魂。

百年漫漫风云路,万众拳拳赤诚心。

开辟天地换日月,向海图强定乾坤。

细节的严谨:追求完美出精品

对于一套主要面向青少年读者的科普图书作品来说,内容知识的科学性和图文细节的严谨性尤为重要。

“建设海洋强国书系”的4册书涉猎的海洋相关领域比较多、知识的科技含量高。为了确保图书内文的真实性、科学性,作者和编辑团队对文字和图片进行了反复审核。有时为了得到一张能准确说明文字内容的清晰照片,编辑与作者团队往往会多次沟通,利用一切可能的渠道和途径,获取最合适的图片。为了保证事实准确、数据可靠,我们得到了自然资源部所属的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中国大洋协会办公室、北海局、东海局、南海局,海洋一所、二所、三所、淡化所,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中国极地中心以及天津大学、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大连海洋大学等相关专家的支持和帮助,纠正了一些错误,并得到了大量历史图片。

在设计图书封面时,编辑与作者团队先后尝试了许多风格,由最初的“手绘风”,改为“简笔画风”,最后又推翻了好几稿。青岛出版社社领导在审核图书时建议,为了凸显科普图书的内容真实性,最好是采用实景照片作为封面。采用实景照片方案定下后,又因为照片的选择、像素的大小、文字的颜色等,编辑与封面设计人员进行了长时间的沟通,最终确定了现在的封面。

正是由于作者、编辑、设计团队对图书定位、书名封面、内容细节的严谨追求,才保证了这套图书的质量,才能获得读者和相关专家的认可。近年来,包括此套书在内,青岛出版社在海洋图书出版领域做出了积极探索,形成了涵盖海洋教育、海洋学术、海洋科普和海洋文化等多个领域的出版板块,为提升全民海洋意识、培养蓝色创新人才做出了贡献。

众人划桨开大船。“建设海洋强国书系”就像一艘乘风破浪的大船,是在作者、编辑、设计、排版、印刷等各方共同努力下完成的,期待它在提升国民海洋意识、增强民众特别是青少年的海洋知识普及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本文作者单位系青岛出版社)

Read Previous

这本韩国文学书如何从首印3000到总印量49000册

Read Next

在快节奏里,慢慢做一本书

Leave a Reply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