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改编同名话剧《别慌》成功首演,清华社充分释放内容价值

“清华美,风景最迷人,片片紫荆开四月,水清木秀艳阳春,月色伴荷芬。”又是紫荆花开的季节,4月15日下午,清华大学出版社推出的话剧《别慌》在清华大学大礼堂拉开帷幕。

清华大学大礼堂内,高朋满座、嘉宾如云,缕缕花香伴着脉脉书香,在春风中荡漾。中宣部机关党委副书记安立春;中国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中国编辑学会会长郝振省;中国编辑学会副会长,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人事司司长、机关党委副书记孙文科;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国仓;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执行院长陈丹;中国侨联常委、怡海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琳达;清华大学出版社相关领导等出席本次活动。清华大学出版社党委书记、董事长宗俊峰致欢迎词,中国编辑学会会长郝振省到会讲话,清华大学出版社社长邱显清与参会嘉宾为全体演员颁发证书。清华附中、清华附小、清华幼儿园、北京健翔学校等部分师生与清华大学员工200余人参加活动。

清华大学出版社党委书记、董事长宗俊峰致欢迎词
中国编辑学会会长郝振省讲话
清华大学出版社社长邱显清讲话

话剧《别慌》根据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同名图书《别慌》改编而成,是以“让图书站起来,让文字活起来,使之产生更加激荡人心的力量”的原则,在图书营销方式上的大胆尝试!正如清华大学出版社党委书记兼董事长宗俊峰在讲话中所说:“《别慌》话剧从组织到演出,是清华大学出版社在挖掘与释放图书内容价值方面的一个重要探索,出版社希冀借助此次探索,全面挖掘该书的内容价值,充分释放《别慌》这个故事中蕴含的巨大力量,唤醒大众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对我国特殊教育的更多关注,以此为我国特殊教育的更大发展略尽绵薄之力。”

《别慌》剧照

中国编辑学会会长郝振省作了题为《新时代编辑应该担当起自己的社会责任》的讲话。他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以什么视角、讲什么内容、怎样讲述,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关键!坚持文化理想,坚守社会责任,努力提高专业素养,是新时代、新业态下编辑的使命和担当。

“清华大学出版社是著名的大学出版社,为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科技创新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编辑综合能力培养方面也有其独到之处。话剧《别慌》的推出,体现了他们在图书营销方式、图书内容再挖掘、图书价值再提升方面的大胆探索。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话剧《别慌》首演,对于助力全民阅读具有特殊的意义。”

《别慌》是一个温暖人心的故事。讲述了一名孤独症少年,在老师们的教育下、在家人和社会的关爱下,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立志为社会服务,投身养老事业,实现人生价值,最终收获爱情的传奇故事。书中所记录的老师们始终把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放在首位,全心全意陪伴孩子与命运抗争、带领孩子从混沌走向光明。而话剧《别慌》作为一个具象化的载体,鲜活地展现了老师陪伴孩子的1000多个日日夜夜,直入人心,催人泪下,具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

《别慌》剧照
《别慌》剧照

将书本转变为话剧,是《别慌》的责任编辑杨爱臣的想法。杨爱臣告诉《出版人》:“我作为中国编辑学会出版之春朗诵艺术团的团员,每年都参加朗诵会。因此,把书读出来已经成为习惯。在《别慌》编辑加工过程中,我会情不自禁读书,发现有些片段太精彩了,本就是话剧的台词。我和编辑学会的领导说了想法,得到郝振省会长、孙文科副会长的支持,副秘书长朱琳君经常为我们出谋划策,不断推进这项工作。”

《别慌》是一枚银针,深深扎进了教育的本质,引发了观众更多更深入的思考:现在的孩子有哪些问题?他们缺失了什么?厌学、抑郁、网瘾、孤独症……这些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家长该怎么办?医生有何良方?老师有何防范措施?该如何引导孩子?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去引导?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而教育的根本是为党育才,为国育才,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别慌》剧照

党和国家非常关心儿童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制定《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依托12355青少年服务平台,开展生命教育、自护教育、心理咨询,持续开展中高考减压、青春自护、健康守护行动。在特殊教育领域,2021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七部委联合制定的《“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提出推进融合教育,全面提高特殊教育质量。2022年11月,教育部印发了《特殊教育办学质量评价指南》,以“适宜融合”为特殊教育办学质量评价的核心目标,确立了高质量的标准,形成了明确的价值导向,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政府履行职责、课程教学实施、教师队伍建设、学校组织管理、学生适宜发展”五位一体的评价体系,促进每一名残疾学生全面健康适宜发展,做“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国家有用之才。

《别慌》周围聚集了一群可爱的人,他们有情怀、有爱心、有担当。他们不辞辛苦,无惧艰难,砥砺前行。就是这群可爱的人汇成一股温暖的洪流,最终成就了话剧《别慌》。这个群体当中有出版社编辑、教师、心理咨询师、在校大学生,他们奔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而来:共同关注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大家聚在一起共同打造话剧《别慌》,共同挖掘《别慌》的深邃内涵,旨在生动贴切地展示一线教师在教育创新之路上的艰辛历程与传奇故事,并向所有奋斗在后疫情时代一线的老师们致敬!

话剧《别慌》导演及演员

据悉,此次“正本清源、求真问学、呵护成长、守护希望——话剧《别慌》展演系列文化活动”的主创团队成员均为清华大学出版社一线编辑及市场营销主管或骨干,在清华大学出版社领导的悉心指导与大力支持下,团队成员积多年编辑出版营销策划之经验,秉持“提升编辑综合能力、创新图书营销方式、探索立体出版新模式”之理念,团结协作,借助社会各方面力量,以图书出版为圆心,成功策划组织了一系列的文化活动,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力。2017年,以诗歌集《守望惟霞》为基础,成功策划实施“紫荆清韵——庆祝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系列文化活动”(香港培侨中学);2019年,以书画作品《百扇语意》为基础,成功策划实施“紫荆清韵——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年清华大学艺术展”(香港国家图书馆)等大型活动,传播祖国优秀文化、弘扬爱国爱家之家国情怀,赢得了香港各界的广泛赞誉。本次话剧《别慌》系列文化活动,是主创团队第三次联手合作,旨在汇聚全社会的力量,关注儿童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在祖国大地上播撒爱与希望。

主创团队,从左至右依次为:李东航、沈波、杨爱臣、李兆君、扶意寒

《别慌》是一束光!是一束坚强、勇敢、执着、智慧、希望、温暖之光。我们坚信,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以友庆为代表的孤独症儿童的融合教育之路在探索中前行,这条融合之路会越走越宽广。

清华大学出版社领导及嘉宾与导演演员合影

紫荆花开的清华园,一部温暖的话剧在上演,一个严肃的话题在发酵。希望话剧《别慌》所引发的思考、所产生的激荡人心的力量,能够唤起社会各界人士携起手来,共同关注儿童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引导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培根铸魂,志存高远,甘于奉献,茁壮成长!

Read Previous

2023全国基础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研讨会开幕

Read Next

“华东六少”如何应对数十年未有之营销变局

Leave a Reply

Most Popular